“圣地蓝”成为延安靓丽名片

延安日报 2018-04-14 11:52 大字

本报记者 方大燕 实习生 刘艺璇

“空气清新,天蓝街净,满城花开,生活舒适”,这是记者在采访时大多数市民和游客对延安的评价。

如今的圣地延安,抬头是蓝天,出门见绿景,这一切得益于延安市“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的环境改革措施。去年,延安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3天,超目标任务23天,“圣地蓝”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一张城市名片。

多措并举打响环境治理持久战

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打响城市品牌,增强城市美誉度,巩固“圣地蓝”的环境治理成果,切实从源头治理环境问题,市政府制定了《延安市铁腕治霾·保卫蓝天“1+8”工作方案》,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强化联防联控,严格考核奖惩,强力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工作。

在具体实施中,加强烟煤治理,坚持选用优质低硫、低灰煤种作为指定煤源,大力推进气化延安工程;狠抓污染减排,防治工业废气,对黄标车辆重点管控,全面实施了机动车环保检测,市区公交车、出租车全部实行清洁能源,加强机动车尾气治理;加强扬尘治理,全面落实建设项目主管部门和实施单位管理责任,安装雾化大炮、雾化喷淋设施以及自动洗车设备等。

市环保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宇告诉记者,2017年延安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3天,PM10浓度较2014年下降21.7%,PM2.5浓度下降21.8%,达到了国家“大气十条”地级市五年任务考核要求。下一步,将继续狠抓城市扬尘污染控制和尾气污染防治,勇打环境治理持久战。

环境治理“不能让农村靠边站”

为了拉开延安城市框架,提升环境容量,延安市开展了新区建设、旧城改造、山体居民搬迁、沟道治理、市政设施配套、城市景观提升六大工程,进一步疏解老城密度,减少老城区污染物排放,提高城市环境总体容量,一大批生态公园广场,垃圾、污水处理等项目加快实施,环境脏乱差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市区环境好了,市民生活质量提高了,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也在紧张有序进行中。延安市2016-2017年度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项目主要涉及12个乡镇60个行政村,累计投资2483万元。项目涉及农村饮用水水源“搬迁污染、划界立桩、设立标志牌”工程,农村生活垃圾“户保洁(分类)、村收集、乡镇处理”工程,农村生活污水“污染处理设施”建设工程和环保宣传四大工程。

安塞区李坡村就是环境整治成效显著的一个典型。李坡村由于石油产业发展导致大量垃圾无法处理,“院里现代化,院外脏乱差”,人居环境成了村里的“老大难”问题。为破解“垃圾围村”的困境,李坡村村民打响了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在市上“户保洁(分类)、村收集、乡镇处理”的大政策支持下,李坡村建设了垃圾填埋场,购置了垃圾箱,对所有垃圾集中分类处理,便捷而高效。如今的李坡村,道路两侧新栽植的树木林立,路边新购置的垃圾桶摆放整齐,路面宽敞干净整洁,脏乱差现象一去不复返。村民王长碌感叹道:“多亏了这场农村环境大整治,你看,我们村现在的环境多美啊!”

新闻推荐

第一书记身上肩负的是使命 记安塞区建华镇武家湾村第一书记峁岗

通讯员尚文庆本报记者朱佳雨“在花后多施肥料,追施果树专用肥或磷酸二氢钾等复合肥料,恢复树势,增加坐果率和单果重……”4月10日,在安塞区建华镇武家湾村,第一书记峁岗正在村主任张成贵的果园里向村...

安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塞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