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木成炉:荥经传统冶铁技法

四川日报 2021-05-14 06:18 大字

趣说 雅州

荥经地处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独特的地质结构赋予这里众多的矿藏资源。从古蜀开明王朝起,这里就是重要的冶铜基地。同时,荥经铁矿石蕴藏量也极为丰富。

有学者认为,广汉三星堆青铜器所需矿料有可能来源于荥经,其铸造工艺或也与荥经有很深的渊源。此外,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在大渡河上建成的泸定桥,也与荥经息息相关。泸定桥连接两岸的铁索重40吨,有1.2164万个铁环,13根铁链,每根铁链重约1吨,由862至997个铁环相扣构成,坚韧不催。

泸定桥的修建汇集了汉源、天全、荥经、西昌等县的能工巧匠,制作铁链的铁料则大多来自100多公里外的荥经县。而泸定桥铁链的制作,用的正是荥经传承数千年的“土法技术”:铁矿工人们先将采集的菱铁矿矿石(即碳酸铁)敲碎,加以煅烧,使之释放出二氧化碳,留下黑色的氧化亚铁;接着,在氧化亚铁上面覆盖上木炭,利用木炭中富含的碳元素作为还原剂,继续加热使其还原为铁。

这种技术被称作“围木成炉”。在炼铁前,需用木头搭建起一个高高的“炉子”作为外炉,炉外搭有坡道,方便工人们步行至投掷原料的进料口。而真正的铁矿冶炼炉,是木头炉子内部用耐火砖砌成的鼓风窑。当用水力带动鼓风机运转后,窑内温度迅速升高,菱铁矿按照上面的方程式逐步向熟铁转化之时,木头外炉成为屏蔽外界氧气的“屏风”,帮助化学反应尽快完成。高温之下,铁液熔融降至窑底,冷却后便成为一块块铁板。

虽然荥经出产的铁矿多为菱铁矿,不如西昌等地出产的磁铁矿含铁量丰富,但有充足的燃料和用于制造耐火砖的火石,且水力资源十分丰富。聪明的荥经人在千百年的实践中掌握了从菱铁矿中提取铁单质的技术。

今天,荥经县严道老街、新添老街,还保留着一定数量的铁匠铺,铁匠们挥汗如雨,活态还原传统铁艺的生产流程。摆满了铁器农具和菜刀剪刀的摊位,依然是人们最为质朴的回忆。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薛维睿 整理

新闻推荐

雅安少女因两次被母亲卖掉自杀身亡?知情人士:不存在买卖

有豆瓣网友发帖称,雅安市荥经县新添镇庙岗村一名17岁女孩曾两次被母亲卖掉,逃回家后被殴打,最终无法忍受喝药自杀。(来源:截图...

荥经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荥经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