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些瞬间让你我感动

雅安日报 2021-02-18 08:55 大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除夕守岁,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是再寻常不过的事。在雅安市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雅安医院)(以下简称:市医院),也有一群白衣天使在“守岁”——他们,为生命守岁!

新春佳节,是万家团圆的好日子,千万游子不管相隔千里也要回家与亲人团聚。然而,这些对春节值守的医护人员却成为一种奢望。当大多数人和家人团圆的时候,他们依然坚守在救死扶伤的一线,守护百姓健康。

新生命降生发出的第一声啼哭;手术成功患者轻声的一句“谢谢”;患者命悬一线,与死神争分夺秒抢救生命……总有些瞬间让你我感动!

市医院妇产科第一个新年宝宝

坚守

春节全在岗守护不打烊

2月11日(除夕)5时30分,城市仍在寒冷中微笑酣睡,宁静的城后路掠过医护人员熟悉的身影。市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护士长王巧玲和同事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步入市医院灯火通明的大楼,出示工作证,进入电梯,按下熟悉楼层“6”——血液净化中心崭新的一天开始了。

“病人不能间断治疗,虽然已经是除夕,但没有一个医护人员请假。”市医院肾内科主任薛痕虽然是“三线”医生,也早早来到单位。

电子屏亮起,指针在表盘上开始追逐,自检、管路预充、一台台机器迅速被唤醒……准备工作如往常一般有条不紊;扫码、量体温、询问接触史、上机透析……7时,接诊人员准时开启治疗间大门迎接患者。

从2009年开始,每逢周二、周四、周六,荥经尿毒症患者朱先生都会6点出发到医院进行透析,12年来从未间断。“他们没有节日,没有假期,随时都会有医护人员值守。”

“这个春节,我要透析三次。”如果不是躺在病床上,旁人无法相信眼前的朱先生是一位尿毒症患者,朱先生对治疗效果也是非常满意。“12年了,没有其他不良反应。”

市医院肾脏内科专业组筹建于1990年,1995年建立血液透析室,2003年正式建科。荣获2018年四川省医学重点专科科技影响力评价肾脏病学专业第9名。“血液净化中心有46台血透机,每天三班都是满员。”即使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血液净化中心的病人一直保持稳定状态。作为科室主任,薛痕对大家的付出非常清楚。“肾脏内科服务对象已经延伸至甘孜、阿坝、凉山等地区。”

来自乐山的田甜,在肾脏内科已经工作了11年,在血液净化中心工作6年来,她没有一个春节回过老家。

“一个萝卜一个坑,我一旦请假,别人就要多值班。”科里15个医生、44个护士,面对近300个患者,一旦遇到突发情况,最晚一班有可能12点也下不了班。由于病人增加,护士长王巧玲每周除正常工作外,主动值守两天。“以前星期天休息,现在星期天也排得满满的。”

在血液净化中心,每位护士负责6个病人,每半个小时要检查一次设备,每一个小时要测量一下血压。

“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一有突发情况,马上就处理。”医生张红玉已经在血液净化中心工作2年多,对于每个患者情况都非常清楚。“医生必须坚守岗位,只要还有病人透析,我们就必须时刻关注病人情况。”

节前,薛痕组织对所有患者病情进行了检查,对病情可能变化的患者进行了筛查。

“对于病情有变化的患者,我们都会加大力度,避免出现问题。”慰问完值守的医护人员,薛痕带着张红玉对几个需要关注的病人进行检查,并给所有患者送上节日祝福。

从血液净化中心出来,设备运转的声音渐渐消失在长长的走廊上。透过小小窗户,室内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依旧清晰可见。

除夕、初一两天,血液净化中心接诊治疗269名患者。“除夕夜,一位患者突发情况,凌晨4点医护人员还在参与急诊抢救。”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维持生命的必要手段之一,薛痕和全中心的医护人员一起肩负起延续生命的重担。

郑波(左二)、罗小兰到病房看望骆婆婆。

祝福

病房显温馨温暖在传递

“真好吃,谢谢阿姨!”“谢谢医生!”“谢谢姐姐!”……2月12日(正月初一)8时30分,市医院大兴院区住院部9楼——儿童呼吸科大厅,刚刚起床不久的患儿和陪床家属便收到来自儿童呼吸科全体医护人员的新年礼物——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

“有27个患儿无法回去与家人团聚,所以我们给患儿和家属准备了汤圆。”为了让患儿和陪床家属都能吃到刚出锅的汤圆,市医院儿童呼吸科护士长冉雪梅和值班医护人员一起与厨房进行对接。“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没有出现一点耽误。”

护士杨琴、姜桦敏是新年的第一班岗,姜桦敏是汉源人,杨琴的家在甘孜州。从事护理工作以来,杨琴和姜桦敏都没有在春节回过老家。“习惯了,每年都和患儿一起过年。”在杨琴看来,春节陪着不能回家的患者,即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别样的新年。

“绿色代表希望,阿姨送你一个绿色的蝴蝶结,希望你早日康复。”吃完汤圆,护士周郝梅又给每一个患儿扎上一个蝴蝶结,送上新年的祝福。

患儿邓寓洋收到蝴蝶结后,用彩笔写下新年快乐,并送给周郝梅作为新年的礼物。绘画、玩风车、做游戏……在家长和医务人员的陪伴下,患儿忘却了病痛,开心地玩了起来。

春节期间,这样的温暖在市医院各个科室传递。

2月11日,市医院医养中心来了一群装扮怪异的“小丑”,他们活动在各个病房,病人被逗得喜笑颜开。

15时,“小丑们”蹦蹦跳跳来到病房,病房热闹了起来。因不舒服正发脾气的张婆婆停了下来,睁大了眼睛看着眼前突如其来的一切。当“小丑”上前和她打招呼时,张婆婆主动伸手与他们握手,还主动和他们做游戏,笑着闹着,全然忘记了病痛……

这群“小丑”可不是普通玩杂耍的演员,他们还有一个身份——市医院医养中心医生。

“祝您生日快乐!祝您生日快乐!”……为大家表演完节目,医养中心全体医务人员又围到廖婆婆身边,为她送上生日祝福。

除夕当天,刚好是廖婆婆生日,医护人员早早便为老人准备了生日蛋糕。当天,医院人员还组织大家包饺子,一起守岁。

“节日期间尽量通过微信、视频等线上的方式探视,解决老人与家属想念之苦。”春节期间,医养中心通过远程视频,让老人和家属共同参与互动,让老人感受到家人的关心、关怀。“大家都非常配合,各项活动开展也很顺利。”

2月15日,急诊科护士付燕为患者输液

守护

生命和希望幸福与安康

“郑主任,还有一台急诊手术,请你赶紧过来。”……2月12日3时许,市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郑波刚刚做完手术回到家,电话又急促地响了起来。电话的那头,传来急诊的求救“信号”。

患者骆婆婆是芦山人,除夕当天和家人吃完团年饭后上街转了一圈,之后便感到左腿麻木无力,无法行走。“之前老人有房颤,出现症状后引起了家人的重视。”骆婆婆的家人也有医生,看着她病情不断加重,凌晨1时许便从芦山将骆婆婆送到市医院救治。

“婆婆,已经完成了50%了。”“婆婆,手术马上快完了,你再坚持一下。”……凌晨4时许,骆婆婆顺利被抬上了手术台。由于手术时间很长,郑波害怕骆婆婆躺着难受,手术中郑波不停和骆婆婆聊天,分散她的注意力。

手术将近4个小时,郑波走出手术室时,天已经亮了。

“婆婆,现在感觉怎样?”

“左脚没什么问题,右脚感觉有些麻木。”

“下来,罗医生(罗小兰)再给你检查一下,如果没问题就可以出院了。”

……

2月15日,郑波查房时,骆婆婆之前麻木的左腿已经灵活自如了。

儿童呼吸科开展活动,陪患儿过春节。

血液净化中心护士正在检查设备

“除夕夜,一共收了9个病人,一直收到凌晨3点。”神经内科医生罗小兰刚好是除夕的值班医生,除夕上班开始,她就不停收病人。

流感侵袭,容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返乡人员增多,交通意外和聚餐喝酒引起的胃肠道感染、急腹症、酒精中毒等问题频发;气候变化,情绪原因,头晕、中风、脑出血等病症也随之而来……急诊科,无疑是春节值班的最前沿,但是市医院曾经春节急诊暴增的情况在今年并没有出现。

“截至目前,春节急诊接诊病人873人,收治入院153人,而2019年同期接诊病人是3216人,收治入院260多人。”市医院急诊科主任吴艺介绍,今年急诊相对平稳,急诊病人大幅度减少。

虽然急诊病人减少,但是对于急诊科医生来说并不轻松。“我们在岗15个医生,坚守两个院区急诊和发热门诊。”吴艺介绍,春节期间发热门诊依然在值班,每天不仅要完成接诊任务,还要完成核酸采样工作。

“检测要2个多小时,如果晚上有发热病人,必须要等核酸检测结果出来后,病人才能离开。”除了除夕外,护士邓雨茹基本都在发热门诊值守,虽然人数与之前相比少了,但时间上每一个班都不轻松。

在急诊科忙碌之时,妇产科又迎来了新生命的诞生!

“预产期还有10多天,没想到他提前到来,还是第一个‘牛宝宝’。”2月12日(大年初一)9时,市民刘旭看着刚出生的儿子,脸上难掩内心的喜悦。让刘旭更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儿子还是市医院妇产科2021年春节期间接生的第一个新年宝宝。“很幸运,非常感谢她们(医护人员)。”

刘旭和妻子张蕊都是外地人,同在雅安工作、相识、结婚,距离预产期还有15天时间,一家人团年之后也开启了“节日模式”。凌晨2点过,张蕊感觉身体有反应,夫妻二人便准备到医院检查一下。“没想到这么快。”刘旭说,他在手术室外,临近5点便听到了孩子的哭声。

“手臂要抬到这么高,另外一只手要护住……”病房里,市医院妇产科副护士长李黎梅将孩子包好后,给刘旭示范怎么抱孩子。“新生儿,抱放一定要小心,动作要规范。”

看着襁褓里的儿子,刘旭笑得合不拢嘴。

本报记者周代庆

新闻推荐

老宅里的小年

老宅里的小年2月4日,农历小年。在雅安市荥经县花滩镇齐心村“七星抱月”大院,大家扫尘祭灶、杀年猪、磨豆花、贴春联…...

荥经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荥经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