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特色路子 做群众信赖的第一书记

雅安日报 2020-06-08 08:11 大字

李沁伦(左一)与驻村工作队一起给孩子包抄手

荥经县荥河镇烈士村是荥经县较偏远的一个行政村,地处中高山地带,于2013年被确定为31个省定贫困村之一。全村有41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014年人均年收入不到3000元,村民主要依靠落后、零散的小农经济以及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来源,农民增收致富难度大。

2019年以来,该村第一书记李沁伦结合该村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红+绿”融合发展特色路子。如今的烈士村,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基础设施愈发完善,群众幸福感、满意度不断增强。

立足产业基础

探索产业融合发展路

近日,李沁伦走进烈士村,不时有村民和他打招呼。东家收成、西家变化,那股亲切劲儿,就像熟识多年的老朋友。

“李书记就是我们自家人,小伙子忠厚老实、为人低调,非常有责任心。我们需要什么,他都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是位沉下心来为村里办事的书记。”烈士村村民杨明蓉说,之前她家年均收入不到3000元,现在人均有1万余元,是李书记带她走上了产业脱贫之路。

“刚来村里时,我心里也没有底。那时村集体经济仅12000元。”李沁伦说,通过实际走访调查后他发现,烈士村有1200余亩茶园,还有优质红色文化资源。“但茶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村民科技意识不强,收入并不乐观。”

要想致富,就得有产业。现在烈士村有这么好的产业基础,何不在这上面下功夫,走出一条致富路呢?经过深思熟虑,李沁伦带领驻村工作队探索出了一条“红色+绿色”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

“‘红色’方面,我们主要是挖掘岗家山七烈士英雄事迹走红色旅游路线;‘绿色’方面,我们申请了‘尊楗阁’扶贫产品。”李沁伦介绍,预计2020年,茶产业加上红色旅游村集体收入能达到8万元,是2019年的近7倍。

此外,为充分调动村民茶叶种植的积极性,烈士村针对产业奖补政策,动态总结经验,进行了三次调整。“‘输血式’阶段,由镇村两级购买茶苗发放给意愿农户;‘活血式’阶段,由村民自行采购茶苗,配套以奖补政策,并通过种后验收发放奖补资金;‘造血式’阶段,针对脱贫户量身制定综合帮扶政策。”李沁伦说,通过不断调整帮扶政策,烈士村产业发展力度不断增强,目前,烈士村已发展高山生态茶园1200亩、黄柏1800亩,红色引领、绿色发展,“双色互融”成果初显。

牢记群众事无小事

赢得村民信任

到村后,无论工作再忙,李沁伦都坚持做好全覆盖走访工作。“经过调查了解,发现烈士村1组、2组村民生活污水排放困难,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对此,他带领驻村工作队积极同帮扶单位对接,2019年7月,整合9万余元资金对污水设施进行全面改造,解决群众关切的实际问题。

今年4月,李沁伦整合第一书记经费、帮扶单位经费10万元,在烈士村1组、2组、3组分别实施茶间作业道项目,新修作业道1100米,解决了产业发展和群众出行问题。

在村里的这些日子,李沁伦从发展产业入手,和村民有了感情、建立了信任,村民们都愿意把心里话说给他听。

村民陈修华是位单亲妈妈,离异后独自抚养两个孩子,同时还要照顾年迈患病的母亲,无法外出务工,家里也没有什么致富产业。李沁伦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帮助陈修华申请帮扶资金助其发展种植养殖业,并助其申请岗家山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特殊公益性岗位增加收入,陈修华一家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

“疫情期间,李书记经常打电话来关心我们一家人,还帮我们送需要的东西来。”陈修华说。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李沁伦牢记着这句话。他用真情、真心与实干将烈士村变成了他的第二个家,赢得了村民的信赖和称赞。

“烈士村虽然退出了贫困村序列,但这不是终点,而是乡村振兴历程上的新起点。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面对未来的发展道路,李沁伦说,他将始终冲锋在前,以言必行行必果的担当和态度,以攻城拔寨的信心和勇气,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廖诗雪王蜜

雅安日报记者郑雨莎

新闻推荐

一块烧饼 一座城市的记忆

□杜阳林(成都)雅安市荥经县街市,饮食店铺、特色摊点众多,是美食者的乐土。尤其是这里的地方小吃邵饼子,长久而固执地...

荥经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荥经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