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香里的严道

雅安日报 2020-04-18 08:34 大字

李增勇/文

青衣江南渡,川西平原的广袤气度一下收敛起来。地势逐渐抬升,山脉气象渐次浑厚。因为雨量充沛,这里成了整个四川版图上绿意最稠浓的地儿。历史在藤蔓中纠葛,青苔把山河过往的旧迹遮掩。

蜀身毒道、南丝路、茶马古道,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从密林深处穿行而过。通过这条路,蜀布、丝绸、邛竹杖传到南亚诸国,庙堂策令沿着驿道一路向南、向西,黄灿灿的铜块走向中原大地,藏地的马和汉区的茶叶互市……

不过,很少有人知道,早在秦汉之际,这里曾是贡橘产地。

橘监

严道柑橘位列皇室供品

楚汉相争结束,西汉初建,一个王朝以极度穷困的现状拉开大幕。民生凋敝,国库拮据不堪。

“自天子不能具钧马四,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盖藏。”为加速经济复苏,刘邦推行了轻徭薄赋、休养生息政策,保养民力,增殖人口,鼓励生产。再就是广辟财源,兴农、工、商、渔,解财政窘匮,“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成为西汉林政显要举措。种植已达到一定高度,枣、栗、橘等经济果木成规模化种植,西汉朝廷还在各地设置木官。

刘渊林注引《地利志》曰:“蜀郡严道出橘,有橘官。”汉时的严道,是中国西南最大的县份。所辖范围包括今天的荥经县、雨城区、汉源县以及乐山市的洪雅县大部。当时这里产橘为盛,朝廷在这里设有橘官,包括橘丞、橘监等,其职责为“主岁贡名橘,供皇帝食用”。

荥经,或者说严道何其之幸,在中国历史上最有温度、最有光亮的时间节点,承蒙了汉家天子太多的目光关注。淮南王刘长叛乱,汉文帝刘恒念兄弟之情,仅是废了他的王位,将其遣往蜀郡严道邛邮,准给每日食肉五斤,酒二斗,准带家眷同往,由严道县署为他们供给生活物资——这哪里是贬谪,分明是让他到严道享清福。可桀骜不驯的刘长并没有把握住皇兄的这份优渥待遇,还没入蜀,就客死谪徙途中。汉文帝还赐宠臣邓通以严道铜山铸钱,使得“邓氏钱,布天下”,而西蜀严道的柑橘,则位列皇室供品。

严道橘丞

贡橘光环日渐消退

严道县一方面在官属土地种橘,秋后将品相最好的果实贡奉给朝廷。历史上的荥经,县衙都拥有田地,以其出产弥补府库支用。现在,当地还有“官田坝”“官山”“官家山”等老地名可以佐证。另外,农民开辟荒坡种植柑橘,或者在房屋前圃后院遍种橘树,秋天上缴柑橘以作岁赋,按汉初“轻徭薄赋”的政策,估计百姓的负担也不会太重。更为重要的是,整个川西遍植柑橘,橘官以严道为中心统一调度,收、运柑橘入京。

自古以来,凡被皇室垂爱之物,即为名品,天下争拥。严道柑橘的声名鹊起,引发橘农户数激增,种植面积愈广,除了贡奉朝廷外,还大量卖给中原各地的卿贵望族。当时,柑橘已是青衣江流域乃至巴蜀大地上的一大产业,柑橘品种也慢慢增多。

西晋张华《博物志》记载:“成都、广都、郫、繁、江源、临邛六县生金橙,似桔而非,若柚而芳香,夏秋冬或华或实,大如禊桃,小如弹丸,或存年春秋冬夏实竞岁。”

历史的记忆,除了文字载录,还须物证支撑。随着各地柑橘的大行其道,严道贡橘的光环日渐消退,甚至被后世遗忘。直到一些文物面世,文化学者们才从浩荡卷帙中抬眼,观望蜀地严道这片橙黄橘绿。

严道橘园

封泥出土见证过往

清道光年间,西安、临淄出土大量“严道橘园”“严道橘丞”“严道橘监”“严道丞印”“严道令印”“严道长印”“橘印”“橘监”等封泥,充分证实这条古驿道,也是由蜀郡向长安输送柑橘之道。从封泥的用泥、字迹、形制、大小等等,可以判断出秦汉两代皆有。也就是说严道的柑橘,入过秦始皇、秦二世、汉高祖、汉武帝,直至西汉后期几个皇上的“龙口”。

说到这里,有必要对封泥作一点介绍。封泥也称“泥封”,是中国古代文书的封缄形式之一。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由于没有纸张,公文书信大多写在竹简木牍上,为了保密和防伪,要严密封藏起来。书写有文字的竹简或木牍被捆扎之后,在绳结处敷以胶泥,再在胶泥上钤戳呈报人或部门的印章,可以防止文书在传递途中被人偷看。封泥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王国维曾说:“封泥之物,与古玺相表里,而官印之种类,较古玺印为尤夥(多),其足以考正古代官制,地理者,为用至大。”

清代山东陈介祺、吴式芬,是中国最早研究封泥的金石学家。二人收藏“严道橘丞”“严道橘园”封泥近二十枚,陈介祺尚藏“严道长印”封泥。两人至交,且结儿女姻亲。共研金石,著述颇丰,合著《封泥考略》,有大量关于严道封泥的记载。可惜,陈氏封泥藏品在20世纪30年代落入了日本人阿部房次郎的手中,至今仍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

方寸泥块钤印历史

按说,长江流域的楚、湘、苏、皖、浙以及岭南地区都盛产柑橘,但古封泥上尚没有见到这些地方贡献柑橘的记录,这着实让人不解。当中可能有几个缘由:当时严道柑橘种植规模大、管理成熟,且品质好、味道纯正,深得帝王和王公贵族喜欢;虽自古有“蜀道难”之说,自春秋战国时期,严道就是重要冶铜基地,从蜀郡严道到都城长安的交通早就通达无碍,路途也相对要近;当时严道县城位于现在荥经古城坪,此地所产白善泥土质细腻,黏性极强,用这种材料做成的封泥,干透后格外牢固、坚硬,容易保存,其他地方的封泥则容易脆损。就像古城坪上残留的一段老城墙,版筑夯土而成,历经千年风雨剥蚀,依然屹立不倒。

上海博物馆现藏“严道橘丞”“严道橘园”封泥二十二枚。封泥很小,容易皲裂,保存非常困难。博物馆将这批封泥原件密闭封存,并未展陈出来,游客无缘瞻顾。前些年,湖北三峡建柑橘博物馆,经过多次沟通、协调,赴上海取得“橘监”“严道橘丞”“上林丞印”和“橘鉴”4枚汉代封泥复制品,作为镇馆之宝。

也是从那时起,严道封泥再次声名鹊起。

也许因为气候变化,或者物种更迭,荥经一带柑橘种植业不再兴盛。但当年的橘子,曾经马驮车载远行千里。愉悦过君王的齿颊,入过公侯将相的门第。那些橘香萦绕的钩沉往事,被方寸泥块钤印成史。令人遗憾的是,作为原籍地,荥经本地现在却没有此类封泥。一个王朝的土坷垃,从严道出发,流落四方。它们像一枚枚小小的纽扣,把严道之名系在秦简汉牍上。在沉雄、宏阔的历史时空里,留下一方轻灵的印痕。

相关阅读

封泥,又称泥封,是印章按于泥上作为实物和木制牍函封缄的凭证。由于古印很少保留下来,因此封泥就成了古代用印的遗迹,记录了当时的官制和行政设置,是宝贵的历史资料。因为原印是阴文,钤在泥上便成了阳文,其边为泥面,所以形成四周不等的宽边。封泥的使用自战国直至汉魏,直到隋唐以后,纸张的盛行替代了简牍,印色取代了泥,封泥丧失了其社会功能而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上海博物馆藏有“严道橘园”封泥二十二枚,为当时园署公章,“橘园”用今天的话说,近于专植柑橘的果园。

在西安出土的封泥中,有这样三枚与严道相关:“严道长印”、“严道橘丞”、“严道橘园”。

当时的情景,呼之欲出:来自严道的贡品鲜橘,捆扎完毕,用橘园和橘园长官的印信封好,再和严道县长封好的简牍文书一起,从雅安来到长安城,最终呈现在大汉天子的面前。

新闻推荐

国道108线荥经境内部分路段将实施交通管制

雅安日报讯16日,记者从市交通运输局获悉,4月22日至9月30日,国道108线荥经县民建彝族乡顺河村飞水桥至泗坪乡桥溪村泥巴...

荥经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荥经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