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经竹号的传承与发展

雅安日报 2019-11-10 10:13 大字

伴随着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开幕,在雅安市荥经县六合乡古城村同时举行的当地非遗展示体验活动中,作为省级非遗项目的荥经竹号也进行了展演。演出以其独特的乐器、好听的音乐和有趣的互动,吸引了众多群众驻留观看,成为整个非遗节人气最旺的活动之一。

不加修饰的音色源于自然的呼唤,本木原色的乐器是对这片土地的深情追溯,这便是荥经竹号的魅力所在。近日,记者来到荥经县实地探访荥经竹号的积淀与传承。

荥经竹号表演者正在演出

传承

融汇天然与匠心

天朗气清,阳光照射在荥经县严道镇一条乡间小路上,一群身着金黄色衣服的老人站在竹林间,吹奏起荥经当地独特的乐器——竹号。

竹号声响起,音色圆润高亢、悠扬悦耳,穿透力强,极具原生态的音乐感染力。而领头吹奏者,就是省级非遗传承人刘文锦。

“荥经人热爱文艺,就像他们热爱当地山水一样。荥经民间竹号一响几百年,自然成为他们在闲暇时的娱乐乐器。”刘文锦说。

从竹木间振颤而出的气流幻化成乐,或幽咽动人,或婉转深沉。一路吹奏着竹号的刘文锦,领着记者来到他位于严道镇蔬菜村的家中。一到家,刘文锦便向记者展示他琳琅满目的“宝贝”。而他既是它们的制作者,也是它们的演绎者。

推开房门,只见刘文景的工作台上,满满当当放着木板、刨、锯、凿等物件。长期以来,刘文锦都坚持自己制作竹号,记者看到他坐在工作台边,手上速度快慢有序,脸上更气定神闲。

“小时候每到过年前后,村里人就会早早起床取出竹号吹奏,呜嘟嘟声穿山越岭,营造出喜庆氛围。”刘文锦认为,作为省级非遗的荥经竹号,产生并流传于荥经县境内,有着悠久历史,过年吹奏有祈祷一年四季风调雨顺之意。

“竹号产生的年代较久远,具体起源何时已无从考证。”刘文锦说,以前荥经城乡周边,慈竹林田边地角都有,逢年过节、农闲休息,大家随手砍一根嫩慈竹便可做一支竹号。吹奏竹号需要中气十足,这也成为男青年展示自身力量和魅力的一种方式。

荥经竹号用料多为慈竹,20多节削好的大小竹筒,按从大到小顺序接牢而成,号体端直,长过一米,呈喇叭筒状,此状能将声音放得更大、传得更远。此外,竹号制作从选材、下料锯竹、斗榫接号,再到用清水浇灌确保竹号严丝合缝,制作者都必须严格把控每个步骤,以确保竹号质量。

“我小时候就开始学做竹号了。”刘文锦说,自己没有确切的“师傅”,制作手艺全靠看和练,制作竹号讲究细致和耐心。竹号要经选竹、截筒、削口、套筒、绑扎、制哨、固位、浸泡等工序,全程皆为手工制作,制作一个六七十厘米长的竹号需一两天时间。

竹号具有精、妙、奇、神的特点,这个酷似喇叭状的竹制乐器,在吹奏时由口腔控制气流,舌尖弹吐节奏,考验人的肺活量。“有次我带着竹号去九寨沟旅游,在人多的地方表演时,许多游客还围过来看‘稀奇’,不仅拿出手机录音,还问哪里有卖的。”刘文锦说,见有人喜欢就免费送给他们,他想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人了解荥经竹号,把竹号保护传承下去。

今天,荥经竹号不再只是当地人民自娱自乐的工具,它已成为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同时,这些原生态的声音,也正通过一部部文艺作品传遍省内外。而荥经竹号能够搬上舞台,自然离不开手工艺人的改良。其中,退休职工廖建康便是一位。

廖建康是一名音乐爱好者,除创作歌曲外,尤其喜爱萨克斯、葫芦丝、唢呐、笛子等乐器,并有30多年吹奏经验。就在荥经竹号改良步伐停止不前时,廖建康加入到竹号改良队伍中。随后,在廖建康改良下,竹号吹奏一曲完整的乐曲成为了现实。传统竹号吹奏以刘文锦为首,在荥经人有喜事或农历节气时表演,而改良后的竹号以廖建康为首,带领大家吹奏更响亮的竹号乐曲。

为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并喜欢竹号,赋予竹号新的“生命力”,闲暇时,刘文锦也开始尝试从竹号的号身设计及哨子上下功夫,精选嫩慈竹,压缩竹筒长度,减轻号身重量,制作集艺术性与音乐性于一体的轻巧型竹号。

盼望

非遗技艺永流传

我国的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自古而来的许多文化传统,连结着现代人与先民的民族精神与情感,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至关重要。

在荥经,竹号传承人刘文锦、廖建康等已是花甲老人,吹传统竹号已力不从心。如何让更多年轻人喜欢竹号,这成为老人们思考的大事。多年来,刘文锦广收徒弟,他带头成立了竹号传习所,教授全县各地竹号演奏爱好者。在此,当地政府对竹号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非常重视,不仅给竹号队安排训练场地,承包竹号活动经费,还安排其外出表演。

近年来,刘文锦带领他的竹号队曾登上荥经县春晚和四川省春晚,同时也受邀到四川农业大学开展荥经竹号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讲解和宣传。“要想将这个独特的民间技艺传承下去,只靠师徒间的口口相传是远远不够的。”刘文锦说,现在当地政府正在通过民族文化进校园的方式,将这门乐器的吹奏技巧教给学生,希望更多年轻一代对这种独特的竹乐器有深入了解。

多年来,当地文化部门工作者也深入乡村,走访尚存于世的老艺人,请老艺人讲述、表演竹号故事,非遗工作人员积极对其进行搜集、整理、汇编、入档。县电视台还专门对刘文锦、廖建康等一批老艺人现场教学进行视频录相。经过这些努力,这一非遗项目较好得到了保存,为传承和发展竹号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荥经竹号的传承可谓有声有色,但离“非遗让生活更美好”的目标还有距离。对此,荥经县非遗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说,非遗传承任重道远,传承绝非个人之事,而是一个时代的责任。首先,要解决人的问题,唯有人人都成为非遗见证者、传承者和实践者,非遗才真正具有生命力。其次,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主动适应潮流,方能让经典永流传。另外,还需强化引导,加大投入,搭建更多更好的文化舞台,让好东西走出去、活起来。同时要科学规划,制定非遗传承计划,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方能达成目标。

雅安日报记者石雨川

新闻推荐

好味道砂锅煨 红石砂锅正式开业啦!

新鲜的食材,不一样的味道,不一样的服务,食之一次,回味无穷……由四川知名餐饮巴国布衣连锁与井口毛肚火锅连锁联手打造的...

荥经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荥经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