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镌刻历史沧桑 遗存助力文旅发展
一阵清脆的吆喝声打破大山的沉默,一支背夫队伍在寂静的山路上缓行,嘹亮的号子伴着他们走向远方。
历史的印迹告诉我们,从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雅安的茶叶就经四川茶马古道(雅安段)运到大渡河以西,这条当年的牦牛道就是我国最早出现的茶道。
幽幽古道,茶叶飘香。
“茶马古道”形成于两千多年前,雅安境内,荟萃了绝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且文物遗迹众多,历史积淀深厚,蕴藏着高品位的旅游资源,被国内外旅游专家称之为“世界级的旅游绝品”。自入选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简称国保单位)后,“茶马古道”雅安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和解读。
位于名山区蒙顶山镇蒙山村净居庵石牌坊
古道遗址
勾勒千年茶马云烟
雅安,既是茶马古道川藏线的起点,也是最早向西藏输入茶叶的原产地。宋代时,官府曾在雅安设立“茶马司”,清代更将雅安指定为专为藏区生产茶叶的基地之一。
以此点为延伸,荥经的清代公兴茶号旧址、汉源宜东古街上的老茶店、天全县始阳镇的清代官方储藏边茶的仓库等,串连成一个个见证茶马古道兴盛的标志。
明代义兴茶号遗址、清代永昌茶号遗址、清代孚和茶号遗址、民国天增公茶号遗址……雅安不仅有全国独有的茶号遗址,而且不仅一处。
名山区新店镇长春村,一座古建筑默默地向人们诉说着曾经的兴盛场面,它就是始建于宋神宗熙宁七年的“茶马司”原址。占地面积1300多平方米,以中轴线对称计划,前殿已被撤除,残存大殿及左右厢房修建面积600余平方米,保存完好。该建筑是中国现存唯一的以茶易马的“茶马司”遗址,它的历史体现了古代川藏地区贸易交往的频繁,见证了我国西南各族人民的交流和友谊。
荥经县严道镇民主路的公兴茶号原址也算是其间较早的一个。记者现场看到,修建为三进四合院长方形,院内的天井也是晒茶的晒坝,天井四周的房子是踏茶、沤堆、炕茶、拣茶、冲泡、编包(包装)用房,还有专门堆积的库房。
另外,位于天全县的唐代甘溪坡茶马古道驿站遗址,这是当年背夫们背茶包子到西藏的必经之路。这里现有20余户农家住户,房屋还保留有清末建筑风格,古道上背夫们当年背茶包歇脚时用拐子杵下的拐子窝仍清晰可见,还有当年照亮背夫行走夜路的灯杆窝子。至今健在的背夫们家中保留着当年用过的背夹子、拐子、油灯、草鞋耙等工具,以及当年开茶馆、旅馆遗留下的古老桌椅。
而今,在数千公里的茶马古道上,多数遗址遗迹已经消失在山野荒草中。在雅安茶马古道中尚有62个文物点保护完好,他们各自体现了古道中的各种独特文化。
通过市文物局提供的一份资料,记者做了部分梳理。
——唐宋茶马古道驿站之新添站
位于荥经县新添乡新添村的村道上,由驿站和驿道两部分组成。驿站位于场街中部,坐东向西,该驿站始建于清代。古驿站门前现存古驿道,原为青石板铺就,宽3—4米,残长300米有余。
——清代重修大相岭桥路碑
路碑位于荥经县安靖乡。碑额上方书《重修大相岭桥路碑记》九字,碑镶嵌于巨石中,碑文字迹非常清晰,落款:“光绪丙午秋九月督蜀使者巴岳特锡良纂并书”。
——汉代二十四道拐古道遗址
遗址位于汉源县清溪镇新黎村村委会东北3500米。二十四道拐为旄(今作牦)牛古道中最险要的一段,史载:汉益州刺史王阳至九折坂而回车;王尊至二十四盘而叱驭,即言此道之险峻难行。道路多由乱石和石板铺成,在侧里面有排水沟,整个古道保存较好,对于研究古代中国西南交通变迁、文化交流、边疆发展、经济互通等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清代宋村渡遗址
渡口位于雨城区对岩镇顺渡村一组,该渡口段青衣江水流由西向东,河面宽约100米,南北渡口距约150米。它是雅安至康定茶马古道上第一渡口。
一条茶马古道,串起无数璀璨明珠。
茶马古道正是由一处处遗址和一条条古山道、古驿道相互连接、延伸、发展形成的。
位于名山区的蒙顶山天梯古道便是一条古驿道,古道长850米、宽1.2米。天梯古道为南北走向,起自雷动坪,直通天盖寺,有1456级,唐代开始修建,其中五分之二为后人修补,清代诗人称“云梯可登天”,因此得名“天梯”。
秋日的午后,阳光和煦而温暖。走在蜿蜒而上的古驿道上,让人浮想联翩。一条古驿道就是一部“一路背歌”的历史,曲折的驿道上的拐子窝印映照着往昔岁月里有过的血泪辛酸。拾阶而上,轻触脚下一块青石板,耳畔似乎听到了背夫声声喘息,由远而近,愈发清晰。
沿着天梯古道一路上行,便是皇茶园,蒙顶山诸峰状若莲花,皇茶园便处于莲心之风水宝地。据史料记载,在北宋时期,朝廷战马缺乏,李杞就入蜀置“买马司”,并在各路设置官茶场,如今蒙顶山还保留着大片“皇茶园”,朝廷就是用皇茶园里的茶叶与西南各少数民族及藏族同胞交换战马,从而使“茶马互市”生意更加兴隆,逐步形成一种固定的官方制度和军需政策。
汉源县清溪古镇新黎村羊圈门古道遗址
保护遗存
助推文旅产业发展
茶马古道绝不仅仅只是茶马交易的产物,而是一条连接汉藏地区的重要经济脉搏。正是因为曾经川流不息的人潮,人类活动频繁的地方,才能留下众多珍贵的文物。
近年来,随着文物保护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文物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也以更加亲和的方式融入社会发展的进程,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大众保护意识正逐步增强。”对此,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说,在荥经县清代公兴茶号旧址,当年盛行的茶号如今只剩下孤零零的院落,那就是在荥经县严道镇的姜家大院。不过姜家的后人还住在院内,对于这栋祖屋,他们小心维护。
“天全县始阳镇有一处清代官方储藏边茶的仓库。”这座大小天井多达5个,连柱子都多达100多根的四合院建筑宏伟大气。如今民居成了“国保”,文物部门曾向住在旧址的居民讲述它的重大意义。
天全县的唐代甘溪坡茶马古道驿站遗址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近年来,当地政府部门通过筹措资金已对这个古道驿站遗址中的诸多珍贵文物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保护。
对此,该负责人表示,目前四川茶马古道(雅安段)所遗存的宝藏还很丰富,如果适时加以保护,对于今后系统地进行古道文化线路开发很有意义。
同时,他也忧虑重重:虽然大众保护意识增强,但茶马古道沿途的历史文物有的仍欠缺规范维护,有的沿线重要历史遗址和文化景观鲜有标识和介绍;古道的影像实录资料很少,沿线民俗旧器正在不断流失。“茶马古道亟待对沿线的文化遗产进行符合文化遗产修复原则的规范性保护,积累丰富的遗产口碑和影像资料,建议通过建立茶马古道沿线博物馆来抢救保存民俗旧器。”该负责人说。
同时,该负责人也表示,一些珍贵的文物经过历史沉淀,也许会因为某些因素,一瞬间就会荡然无存。一方面文物管理工作者要对文物进行更加严密的监控,对于保护意识要做到宣传到位。但仅此不够,必须通过有力的途径加以保护。成为“国保”单位后,通过国家系统规划,和充足资金保障,对雅安市茶马古道文化研究及开发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茶马古道是一个纵横的网络,而雅安在其中凸显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如今,乘着川藏茶马古道进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的东风,雅安市文物保护单位正不遗余力地去保护并利用茶马古道,让茶马古道(雅安段)成为一颗更加璀璨的明珠。
对于雅安来说,茶马古道不仅仅是古道文物遗迹,更是雅安人民与外界长期交流、共生共存的有力见证,蕴含着深刻的文化与历史。
对此,社会学者李巫熙表示,茶马古道的保护工作应以自然村落为依托,采用就地保护的方式进行原生态状况下“活态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展示,注重文化传承,把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统一结合保护,兼顾开发与利用,不脱离当地人的日常生活,将其建设成与自然、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共处、协调发展的文化生态区域。
“同时,文物维护要与文明惠民结合起来,让大众从文物维护中得到实惠。”李巫熙建议,可以“构建茶马古道经济文化长廊”,把古道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结合起来,促进民族和谐、推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雅安日报记者石雨川
新闻推荐
邓俊航老师的言传身教,父母的悉心熏陶,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一粒健康向上的种子,使他茁壮成长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初中...
荥经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荥经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