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存“银行”废料变饲料
□本报记者 文莎
10月16日,在位于荥经县新庙乡常富村的黄牛养殖基地,工人们正把新收的玉米秸秆切碎,然后打包、发酵,用于喂养黄牛。
秋收以后,秸秆焚烧这一问题成为不少地方环保整治工作的重点。而在新庙乡、烈太乡的田间地头成片成片的秸秆收割完,就被装上新庙“秸秆银行”收储车,集中运送到了山上的黄牛养殖基地。
什么是“秸秆银行”?新庙乡常富村第一书记孙加林解释,“秸秆银行”是当地政府与荥经牛鸣谷农业有限公司共同建立的。农户只需要将秸秆统一堆放在指定地点,由牛鸣谷公司安排时间,组织运输车辆统一收储。1吨秸秆可以领取100元现金,也能换等价的有机肥或优质黄牛。
“其实,关于秸秆的处置方式,我们一直都在探索。以前秸秆堆在地里烧,后来不能烧了,农户只能把秸秆堆在地里,但这样种庄稼也不好种。”孙加林说,解决秸秆乱堆乱放、焚烧问题,光靠命令强制不行,更重要的是设身处地替农民着想,为秸秆综合利用找出路。
去年,在了解到牛鸣谷公司尝试用秸秆制作养殖黄牛的草料后,新庙乡党委立刻抓住机会。“我们和公司进行了沟通,希望能够共同搭建一个平台,让秸秆进入养殖场,变废料为饲料。”孙加林说。
当地政府在和牛鸣谷公司总经理韩亚男沟通后,很快达成一致。韩亚男介绍,此前,公司是依靠自建草场来喂养黄牛。然而一到秋冬,气温下降,牧草生长缓慢,很难满足黄牛对草料的需求。于是,公司外出调研和学习发现,秸秆是绿色天然饲料,经过加工非常适合养殖黄牛。
“5年前,我返乡创业,发展黄牛养殖,得到了当地政府大力支持和帮助。如今,我们的养殖产业走上正轨,能够牵头来搞‘秸秆银行’,是惠及乡里乡亲的好事。”韩亚男说。
走上秸秆养牛之路后,韩亚男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8月,公司分别与新庙乡、泗坪乡7个村民委员会正式签订秸秆收购合同,向农户收购秸秆2600吨。按每亩地秸秆产值2吨计算,共解决1300亩土地产生的秸秆。
据悉,牛鸣谷公司年销售黄牛数量200余头,年利润约400万元。目前,该公司正在改建养牛场,改建完成后将完成存栏黄牛300头,日消耗秸秆9吨,全年消耗秸秆3000余吨。
“现在秸秆收走了,方便我们除草播种,也避免了种庄稼时挡路占地。”烈太乡农户刘明华说,村里大部分人都积极参与到“秸秆银行”中来。
新闻推荐
彭芝银(左)为村民传授毛茨菇种植管理技术雅安日报讯9月23日,秋雨淅沥地下,但勤劳朴素的山里人并不把这点小雨放在心上。...
荥经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荥经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