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名山河

四川经济日报 2019-06-06 01:02 大字

□ 梁华(雅安)

绿水青山家乡美 (袁杰 摄)

最近去了我的家乡名山县永兴镇,老家在场镇对面名山河经过的一个叫青岗堰的地方,河里的水依然欢快地流淌,令人欣喜的是,河里消失了20多年的青苔又出现了,青青的、长长的,在清清的河水里,在浪花之下、卵石之上悠然摇动。青苔,是水生苔藓植物,色翠绿,常常生长在水中,附生在水底的石块或岩石上,春暖时抽丝发苔,青丝又长又绿。

青岗堰与名山河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也是我的童年和幼年时期,由于家处河边,和小伙伴们玩耍的主要场地自然是青岗堰附近的河边、河坝、河水了。这里要说的青岗堰就在名山河经过永兴场镇旁边时形成的大漩湾沱的下游。青岗堰顾名思义主要是选用河里的青岗石垒砌而成的,它将名山河水全部拦断,河水被引到右岸,作为水碾、水磨的动力。

名山河是名山县五大河流中的主要河流。据《名山县志》记载:名山河发源于蒙山西麓王家山,始段称后延溪,东流入名山境内转向南流,穿名山县城转向东流,经江落口,在下梅坪转向南流,蜿蜒于永兴镇境内,经永兴镇政府驻地,再经罗土扁,东至金龙村纳入最大支流延镇河后,南流入雨城区境内,至龟都府注入青衣江。名山河原为青衣江干流,新构造运动新店一带隆起后成为倒淌河。河长50公里,流域面积为390平方公里。在县境内长37.6公里,流域面积212.7平方公里。

洪水

可以说,名山河是名山人民的母亲河。特别是河中又见青苔,使我联想起许多,又顺着这一现象了解到许多……

很小的时候父母经常说我是大水冲来的,开头有些不理解,说的次数多了才隐隐约约知道,在我出生前不久涨了一次特大洪水,水淹到我家房子的窗口,离地面四五尺。有关资料记载,名山县是全国降水量较多的地区之一,年均降水量1481毫米。1964年降水量最多,达到2119毫米,一日最大降水量达310毫米,时间是1964年7月21日。

我幼年时期一直没有见到过那么大的洪水,但涨小水和中等洪水是经常的事。过河的古石桥又矮又长,弄得在对面学校上学的小伙伴们经常过不了河或者放学回不了家。1992年8月又发生了一次水量仅次于1964年的洪水。这年8月12日晚上至13日早上,大雨倾盆,山洪骤至,县城降水210毫米,名山河泛滥成灾,洪水超过县城水位警戒线两米,沿河街道和低矮房屋进水。重灾区为名山河沿岸的城东、蒙阳、城西、永兴、红岩等地。交通中断,桥梁损毁;30多家企业、40多个单位被淹,城关粮站仓库进水淹了粮食上千吨;“8·13”特大洪灾中,水淹到我家里一尺多深,厨房的土墙倒塌,农田庄稼损毁。全县4500多家居民、农户被淹,毁坏房屋8500多间;受灾稻田1380公顷,受灾玉米84公顷,损失粮食230多万公斤;冲毁河堤24920米,堰渠67处,电力设施12处;冲走牲畜45头,死1人,伤多人;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

名山河的大小洪水是经常见到的,但洪水之后要不了三五天河水就很快清澈见底,沿河居民的生活用水都来自这条名副其实的母亲河。春夏季节,青苔繁殖,又长又绿的青苔几乎布满了河底。

河坝、草坪与古石桥

青岗堰的下方有两个大河坝,一个紧挨着堰岗,周围被水流包围着,成了一个三面环水的岛屿,另一个在磨房外古石桥的东端。两个河坝的面积总共有差不多两个足球场大。对面就是我的老家,紧挨着有七八户邻居,住房外面稍低两米多的河边是一个大草坪。草坪长满了青草,常年都是青青的,清清的河水在草坪旁流淌,青苔在水里悠然地漂动,自然自在……

河坝草坪常常是乡亲们的晾晒场地,每到收获季节,草坪上铺满了晒垫,金黄的稻谷、玉米布满了河坝。草地也是小娃娃们放牛的可选场地,一边放牛一边在河里洗澡、逮鱼。因为距公社、场镇很近,草坪上还经常放坝坝电影,吸引了周围几里地的人们来观看。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时放的电影有《卖花姑娘》《红灯记》《闪闪的红星》等,还放过两次花炮,场景壮观,人山人海。

通往永兴场镇的交通要道是磨房外的古石桥。古石桥接连着有三座,一座是主桥,一座是碾房磨房出水沟的小石桥,另一座是对面场镇半边街下坡后与河坝连接处的“三洞桥”。主桥共24洞,长约50米,每洞用三根大石条并排着做桥面,桥底、桥墩和桥的下游支撑都是相同材质的石料。旁边的小石桥、“三洞桥”所用的材料也大致相同。主桥被大水冲垮一两个洞的情况有好多次,但石条都不会冲好远,水消退后队上就安排劳力抬上去安好,及时恢复通行。

随着时代的发展,古石桥已经不能适应需求。上世纪90年代初期,在各级的支持关心下,乡亲们纷纷投劳出力,在古石桥下游50多米处又建起了一座混泥土公路土桥,下游相隔一米处还修建了几个较高大的桥墩,准备再修建一座较大的水泥平板桥。50米之内,竟有大大小小五座桥梁!有过客见此情景,深为感叹:如此密集的桥梁,可否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呢?

今日青岗堰及其他

青岗堰是名山河上的一个显著建筑,也是一个地名代词,地处要地,历史悠久。有了它才有水碾、水磨、榨油房、古石桥,还有河坝、草坪相伴,发生过许许多多难以忘怀的故事。时代变迁,洪水袭击,沧海桑田。今日的青岗堰依然将大部分名山河水控制到水碾进水口,但水碾、磨房只能看到残存的痕迹,榨油房已经不复存在,地基已经变成民房;古石桥也许会成为文物,现在基本没人走了。

河里的青苔因河水的质量变化而几起几伏。青苔的消失大约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有一次回家路过古石桥时就感觉一股臭气扑来,河水少得可怜并且已经变成黄色,上面漂浮着许多黄白色泡沫,大多数石头表面被河水浸染变成黑色,河里的青苔没有了……听老乡们讲,河里的水被上游沿途企业污染得越来越严重,不说人畜不能饮用,就连洗菜、洗衣、洗手都不行了,人的皮肤接触后会长红斑,已经看不到鱼类了。满河污水,臭气熏人……

乡亲们为了生活需要,自发实施人工打井。青岗堰区域的第一口井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位于河坝旁边的桥头上。后来,由于河水质量进一步恶化,各家各户或两三户联合打井抽水。因地下硝盐重,水质都不好。令人欣慰的是,几年前镇上为群众解决了吃水难问题,统一安装了自来水,老百姓拍手称快。

今日青岗堰区域,通村通户道路建设有了新发展。小车、农用车几乎可以开到每户农家,据说近期将对道路进行加宽、硬化,进一步改善乡村交通条件。耕作机、打谷机的普及,代替了千百年的耕牛、拌桶,在广褒开阔的田野,你也看不到牧童归来;煤、电、气进村,炊烟袅袅升起的情景基本上看不到了。

为了进一步改善名山河的水质现状,政府关停了污染企业,整治沿线排污,同时安排资金投入,从青衣江引水注入名山河。现在,河里的青苔更加繁茂,更加悠然……

(作者单位:荥经县食品药品监督局。作品获一等奖。本文有删减。)

新闻推荐

以茶为媒 香飘万里

“清风雅雨建昌月”这则有名的谚语,把清溪的“古城劲风”、雅安的“桥头烟雨”、西昌的“如盘明月”,铭刻在了古道背夫...

荥经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荥经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