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一个增收产业 建好一座致富桥
2000亩黄柏、100亩重楼、外出务工,是荥经县泗坪乡民胜村脱贫前和脱贫初期,村民主要收入来源。
“总体看,种植面积不算少,尤其以重楼附加值最高,但瓶颈问题同样突出。”民胜村第一书记丁小东说,黄柏为木本药材,投产周期长,至少需15年;重楼种植成本高,每亩至少需80000元左右。因此,村民多为房前屋后零散种植,很难实现大面积成片发展。
如何让高附加值特色产业规模化,更好更快促进村民增收致富?自2016年底、2018年底相继实现“村摘帽”“户脱贫”目标起,民胜村就确定了发展特色产业、完善基础设施这条主线。
如今,该村中药材白芨产业已通过招商引资落户,连带着更多基础设施的完善,将为全村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更好助力。
发展思路更清晰
说到民胜村白芨产业,必须提到民胜村党支部书记李锐。由他牵头引入的四川百欣昌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万亩白芨产业园项目,于2017年正式落地。
产业园成品苗“炼苗”区和育苗核心区位于通村公路旁,由15个标准化种植大棚构成,加上旁侧小桥流水和休闲区相衬,俨然一座缩小版的农业景观公园,令人惬意。
走进其中一个大棚,一垄垄整齐排列的白芨进入视线,总计约50万株。
“成品苗必须在适应民胜村环境气候后,才能在移栽中保持高成活率,这个过程在行业类被称为‘炼苗’或驯化,类似于鸡苗脱温。”李锐说,整个过程约需6个月,至今年10月时便可大面积分种,助力该村打造万亩白芨产业。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核心区内几个“空空如也”的大棚。这里种着和成品苗一同购回的10公斤白芨种,它们需经过2个月蛰伏才会发芽,再经1年管护后,将分发给有意愿的村民移栽。
这种发展模式,丁小东将其形容为“两条腿”走路。今年3月,由泗坪乡党委政府、民胜村“两委”负责人,以及驻村工作队成员组成的考察组,曾前往石棉县新民乡实地考察,并为该模式最终拍板画上了句号。
四川百欣昌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陈聪介绍,为更快帮助民胜村村民增收致富,育种所生种苗将采用赊购方式交给村民,待投产后扣除相关成本,利润村民占四成、企业占六成。以当前价格计算,村民每亩可获得纯利润约3.2万元。
交通基础更完善
在民胜村丰富的山林资源中,有一片面积约400亩的冷竹林。与别处竹笋在3月、7月投产不同,这里的竹笋总会在每年10月至11月时上市,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这种竹子在荥经县仅此一处!”今年3月,看准机遇的民胜村5组村民范光伟,与另外6位村民共同成立了荥经县远行农民专业合作社。
按与荥经县林业局、泗坪乡政府签订的林地管理协议,该合作社可在管理和保护好这片野生竹林基础上,适度通过生态资源获取经济利益。
冷竹笋,肉质鲜嫩、清脆爽口。按范光伟所想,这片竹林“敞放”状态亩产竹笋约500公斤,若按农业专家教授方法精细化管理,亩产可达到约1000公斤,以当前村民自行销售每公斤6元计算,每亩实际可获益6000元。
范光伟等人计划,通过自繁自育,将种植面积扩大到2000亩,吸纳村民通过土地入股方式加入合作社,并积极引入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
为此提供支撑的,是民胜村不断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
正在建设的泗坪乡民胜中桥横跨荥河,全长约148米、宽7米,总投资500余万元。该桥一侧与省道433线相通,一侧与民胜村6个村民小组相连。“对民胜村而言,这座桥是打通产业发展基础的最后一环。”
过去,民胜村只有承载能力有限的铁索桥、钢架桥,以及每逢汛期就会断行的过水路面,拥有一座牢固的钢筋混凝土桥梁,是全体村民心中所盼。
这份期盼即将在今年8月实现。“大桥通车后,将改善村民出行舒适度,带动现有产业发展,并激发更多村民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民胜村增收致富、同奔小康指日可待。”李锐说。
雅安日报记者 孙振宇
新闻推荐
“秸秆焚烧会造成环境污染,我们组织人员对秸秆进行粉碎还田……”近日,荥经县烈士乡党委政府组织坝坝会,向村民宣传秸秆...
荥经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荥经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