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彝家树立新风尚
花热且(左)为工人发工资
他答应帮村民修房,宁肯自家人住简易平房,也要优先帮助他人;
他带乡亲外出务工,宁肯自己顿顿吃白水面条,也要把工资准时发到工人手上;
诚实守信是他的信条,唯独一次他“破例”了——为了破除“娃娃亲”带来的负面影响,他加倍归还彩礼,支持女儿读书,让她进入了大学校园。
在荥经县宝峰乡,彝族同胞花热且是个“红人”,被当地彝族同胞推选为“德古”。
先帮助他人
自家房屋建了四年
多年前,花热且带着妻儿从凉山州金阳县迁居到荥经县宝峰乡莲池村。他用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的品德赢得乡亲的信任。
同住合心组的高银贵在外务工,80岁的老母亲留守家中料理家务。每当看到高母做重活,花热且或其妻子陈则么都会主动上前帮忙。
“邻居之间,讲啥子客气话,有啥子需要,就喊我们两口子。”花热且夫妇许诺高母,有需要尽管开口,他们夫妻俩一定帮忙。
渐渐地,高银贵把花热且看成自家弟兄,对花热且夫妇以“大哥、嫂子”相称。
铺设下水管道是花热且的主要营生,他也擅长泥瓦工种。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花热且当时在昆明承包下水道工程,听说不少村民的房屋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他坐不住了——“我明天就坐火车回来,和大家一起维修加固房屋。”时任宝峰彝族乡乡长的马云回忆,电话后的第三天,花热且便出现在大家的面前。
房屋维修加固,村民洛布有古家最为困难,洛布有古和他的父亲一个体弱,一个年老。
花热且把洛布有古家的房子,如同自家一般对待,为他精挑细选每一块砖,水泥抹得平平整整……做这一切全是义务的。
而在“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花热且暂时放弃在外包工、挣钱多的机会,把大量精力投入到义务帮助乡亲修建、维修加固房屋的事情上。他自己的家,从新房破土动工到装修完成,整整花了四年时间。
借款付工资
自己白水面条充饥
2009年,花热且参与了广东省深圳市某工程的下水管道铺装工作,村里的十几位青年加入花热且的施工队,一起前往深圳。
工程结束,让人担心的事发生了——下水管铺装项目负责人因个人原因发不出工资,工程队所有人的工资都将面临被拖欠。
“大家放心,肯定能带着工资回家过年。”花热且也没拿到钱,却给大家许下发工资的承诺。
这位项目负责人是花热且多年故交,花热且多次承包他手下的子项目,工资拖欠是第一回。花热且了解到,该负责人的母亲检查出癌症晚期,住院手术花了高额医药费,后期治疗还要继续。
了解对方难处后,花热且没有立即追要工程款,反而劝他安心,自己能解决手下十几位工人的工资问题。
花热且让妻子拿出家庭的存款、向好友借了两万元,并赶在过年前将工资发到工人的手中。
那段时间,花热且过得尤为艰难,只身一人在广东,每顿饭靠白水煮面条充饥。
破旧习树新风
自己“不诚信”也要反悔
彝家至今仍保留有“娃娃亲”的习俗。
花热且就给女儿定下了一门“娃娃亲”,并收下了一万元彩礼——虽然,这是花热且在酒后做下的决定。
酒醒后,花热且懊恼不已。女儿才读初中,学习成绩优异。而在彝族同胞的观念里,这样形式的定亲,表示木已成舟、不可反悔。花热且是一个守信的人,对于民族传统更是尊崇,“自己很懊恼,想反悔,但又不能做言而无信的人。”
最终,在当地乡干部的鼓励下,花热且作出自己的选择,撕毁婚约,翻倍退回彩礼。那时,花热且刚还清借钱发工资的欠款,经济并不宽裕,但他和妻子东拼西凑凑够两万元,给对方送去,寻求谅解并解除婚约。
如今,他的女儿考入西南民族大学,在当地传为“美谈”。这也让村里的彝族同胞开始改变重男轻女的思想,让女孩接受更多的教育,鼓励她们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
雅安日报记者杨瑞
新闻推荐
樊久俊(左一)在毛坪村走访了解土地流转详情——记“四川省政法系统先进个人”、荥经县法院副院长樊久俊张杰本报记者杨棕贤...
荥经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荥经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