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增收好路子 兄弟齐心谋发展

雅安日报 2019-02-22 09:09 大字

刘金富(右)向弟弟刘金福(左)学习重楼种植

2月20日,农历正月十六,荥经县烈士乡烈士村刘金富、刘金福两兄弟停下了春忙的活儿,与亲朋好友相聚在家中,烤着火、拉家常、谋发展。

曾几度徘徊在贫困线边缘,通过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的鼎力支持,以及自身的勤奋努力,刘金富、刘金福两兄弟分别于2015年、2018年摘掉“贫帽”,在实现稳定增收后也改变了清贫的状态,日子越过越好。

“难得见他俩闲下来,要不是遇上过节,早就出门干活了。”烈士乡乡长周江敏说,相信找到增收致富之路的兄弟俩,未来生活会更好。

谈增收不畏困难勇敢前行

“当哥的就要起到带头作用。”刘家两兄弟,刘金富是大哥,他得以摘掉“贫帽”的产业,可用种类不少、总体较为单薄形容。

5亩多的茶园、不足1亩的果树,是他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但长期在外务工的他,不稳定收入占据了总收入的大部分。刘金富做过水泥工、木工等杂工,用他的话来说:“多的时候一月可赚7000元,多数在3000元左右,有时候更少。”刘金富渴望拥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一家人的生活才能更有保障。

茶叶是刘金富一家稳定增收的保障,以前靠妻子在家采摘,人手不够,茶叶收入相对较少,但2016年他回家后,刘金富有更多时间去茶园了。“我们家2015年脱贫时人均年收入是3708元,今年人均年收入可达6667元,涨了不只一点!”刘金富说,家中茶园由最初的2亩逐年扩展到现在的5亩多,一家人稳定增收不仅靠在外务工,还有茶园的功劳。

不过,由于缺乏深加工企业,当地茶叶价格波动较大,这也成为刘金富焦虑之处。“卖鲜叶容易形成市场竞争,外来的茶贩收茶时价格在70元到20元之间波动,不划算。”茶叶未形成规模化种植和产业化发展,刘金富觉得这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突破的机遇,他相信自家茶园将会带来更可观的收益。

看着大哥家的增收之路越走越好,弟弟刘金福既羡慕又觉得充满希望,按照大哥的发展模式,同样种植2亩多茶园的他,靠着茶叶去年就获得了4800多元的收入。

由于左手自小残疾,家中妻子患有高血压需要常年吃药,以及孩子尚小的缘故,刘金福脱贫比哥哥晚了几年。通过脱贫政策以及驻村工作组的帮扶,依靠着公益性岗位、低保兜底、残疾人补助等政策保障,加上茶叶收入和本地务工收入,刘金福一家2018年人均年收入达到5721元,不仅顺利摘掉“贫帽”,还实现了稳定增收。

人勤不怕苦。借鉴大哥家发展之路,刘金福积极思考如何通过产业发展实现稳定增收,离家不及一百米的地方,便是他的增收秘诀:重楼种植园。

谈发展致富之路有盼头

结合实际,刘金福自2016年起便开始种植重楼,现种植规模已达1.5亩。这一方园子,融入了刘金福的汗水与希望。“3到5年就可以采收了,如果市场价格没有变动的话,收入估计在15万左右。”算起经济账来,刘金福掩不住幸福的笑容。

海拔1000多米的大山上,刘金福的重楼种植园被套上了一层防晒、防寒的“黑纱”,汲取着阳光雨露生长的重楼,有的冒出头、有的则张开了叶子,长势喜人。“还能在地里套种山慈菇、白芨、兰草等植物,特别是这几棵桃树,春天叶子长出来后还能给重楼遮阴,一举两得。”刘金福说,过几天天晴后,便要给重楼浇水、施肥、打药,越忙才越有收获感。

刘金富、刘金福两兄弟的增收故事,仅是烈士村脱贫致富之路的缩影。烈士村将把巩固提升作为今后工作的首要任务,充分发挥独特的自然环境优势,力争走出农旅融合特色发展之路。

“单拿茶叶种植来说,烈士村有茶叶1200亩,由于海拔、气候适宜,烈士村出产的高山云雾茶滋味醇厚、香气高远,耐冲泡、回味甘,品质非常不错。”烈士乡烈士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组组长高小松介绍,当地茶产业在品种、管护、深加工等方面还有很大提升、改进空间。

为此,烈士村计划通过开展茶农教育培训,抓好茶园扩面提升,推进茶产品加工流通,打好高山生态云雾茶品牌。据高小松介绍,烈士村将利用好刚成立的荥经县新列农旅开发有限公司这一村集体经济平台,将创设不久的“尊楗阁”云雾茶品牌进行包装,争取让该村茶叶卖出好价、走出好路。

不久前,刘金福接到驻村工作组邀请,将参加即将举行的荥经县春茶采品活动。眼下,刘金福计划借助这一平台将自家手工茶对外展示,并学习经验,提高茶叶品质,争取卖出更好的价钱……

王李勇雅安日报记者吴丹

新闻推荐

雅安“务虚会”上出实招

“2019年,雅安干什么、怎么干、干出什么成效?”春节前,兰开驰就给雅安市各级领导干部出了“考题”。,雅安“务虚会”上出实招...

荥经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荥经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