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凉古道的悠悠号子

四川日报 2018-08-03 06:57 大字

□李贵平

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古盐道,这三条中国南方最著名的古道,纵横交错贯穿在四川雅安境内。古往今来,千里古道上传唱着许多民谣号子,它深深融入了万千跋涉者的记忆深处。

荥经县严道古城一带的《十八娇》旧调儿,唱出了昔日背夫的艰辛无奈:“好久没到这里来,这里凉水起青苔,吹开青苔喝凉水,凉风悠悠渗水来。”“高山顶上摘丝瓜,丝瓜牵得满山爬,东一爬,西一爬,爬到娃儿出来背盐巴。”一句“爬到娃儿出来背盐巴”,更是唱出令人心酸的画面:迫于生计,女人娃娃也跟男人出来一起背茶背盐背布,女人还常把吃奶的孩子挂在胸前,边走边喂奶。被称为“背童”的娃娃不过十来岁,也要背着货包呼哧呼哧走个不停。

汉源县以前的背夫出门前,会先扯开嗓子唱几声,相当于出发暖场歌儿:“清溪城墙弯又弯,一出东门见庙坝,冬瓜石鱼塘两路口,抬头望见白鸡关。土门子上去枷担湾,一把伞下马刨泉。官坝大木半边街,溜溜马站出牌坊。汉源街出龙洞湾,甘溪唐家到小关。”走得差不多了,又来一段:“三溪口望见魁星楼,要背茶包子到泥头。上街豆腐下街酒,要想耍钱狮子口。要办交头后接街头,二天背茶慢慢走。”

这段号子唱出了清溪、宜东等茶马古道沿线驿镇的繁华,过了“泥头”宜东,道路逐渐崎岖起来,背夫号子风格一转:“一出门来桅杆坝,老君关坡坡实难爬。爬上关顶歇一歇,上官沟再把拐子拉。马刨石有条大骡马,打拐你得看蹄花。头道桥才把筒筒打,二道桥就把跟头搭。”

这段号子中,因为路不好走,刚刚装好的货物没走多远就打翻了。这仅仅是个开始,背夫们继续边走边唱:“慢慢走下九道拐,箭杆路滑把跟斗搭,理好背子朝前行,累了就歇瓦窑坪。灵官塘下去校场坝,化林坪吃饭喝口茶,三天走了三个坪,九天时间到泸定,化林坪的伙号大,盐水溪坡坡路满沙。”

除了沿途的地理位置,背夫号子里还描绘了沿途风土人情:“挖角十里到大坝,皂角岭过去是金泽花。回马坪的房子矮爬爬,打儿窝的石头懒得耍。冷竹关的仙人掌遍地插,店里尽歇女娃娃。仰天窝又把跟斗搭,瓦斯沟房子矮爬爬。里面尽装金娃娃,头二三道水尽歇骡马。”那种“矮爬爬”房子,经常成为背夫们歇脚的幺店子。

唱号子当然也有乐趣,就是斗歌。斗歌中,夸张的表达方式被运用得淋漓尽致。“前头山歌多,当不得我一只牛耳朵。前头载了十八船,后头还有几箩筐。”隔着一条深溪沟,那边邻村的路过的马帮,常常逗(挑战)山沟这边的马帮。有时遇到了唱功好的对手,大伙就干脆坐下来,你一句我一句嗨对起来,等到日落西山才作罢,相约下回碰到再来。接着,悠悠的马帮铃声又继续在山谷响起来,大伙互道尊重,各自继续赶路。夕阳在他们身后留下悠长的光影。

即使不出门,作为茶马古道重镇,荥经县新添镇的薅秧歌儿也飘荡出浓郁的茶香味儿:“二月采茶茶发芽,哥哟莫想就吃它。等到三月清明后,妹儿上坡来送茶”。娃娃们唱的儿歌也跟茶有关系:“折耳根满坡生,我是家婆的亲外孙。我从家婆门前过,家婆喊我屋头坐。倒碗茶,冷冰冰;端盘菜,几根根……”

天全县甘溪坡茶马古道遗址里,陈列着许多背运工具。这也有相关的号子和民谣:“背好茶包子,手上拄拐子。勒的汗衫子,包的青帕子。拴的半肚子,穿的偏耳子。还有汗刮子,别根烟杆子。爬坡上坎靠拐子,背起背子像驼子,打起拐子像汉子……”一听这号子,你就想象出背夫们行走山川时那些工具的用处:背夹子是用木条做成的架子,下方有两点支撑,上面可放茶包等物件,用绳子收紧以后,东西不会轻易掉落。拐子,用硬的杂木做成,一般呈丁字形状,因装物资的背夹子穿脱不便,背夫们沿途不会轻易脱下,需要歇口气时,就用拐子顶住背夹子底部,承受物资的重量,双腿微叉呈三点站立。脚码子,绑在草鞋底部,凸出的铁钉儿可在行走冰雪路时防滑……

如今,在雅安茶马古道沿线的茫茫山岭里,这些曾经软化了跋涉强度的号子民谣,从昔日的人人会唱,已渐渐退化成老人们的一种情感记忆。这种记忆,是千百年来一辈辈山民在漫漫旅途中披星戴月、生死相继感悟出来的,它承载过风雨兼程的荣光。

新闻推荐

学生暑期增长见识 学习类型丰富多样

6日下午6时,市图书馆内,依旧坐满了前来看书的市民,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放假的中小学生,他们聚集在市图书馆内,一同遨游在书的...

荥经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荥经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