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 推动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 雅安日报 2018-06-10 09:59 大字 文明,是现代城市的底色,文明人创文明城,文明城养文明人。关心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作为雅安市11万名残疾人群体的“娘家人”,雅安市残联一直是残疾人朋友权益的“守护者”。近年来,市残联以文明创建为抓手,以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依托帮扶项目与培训工程,切实为残疾人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从综合救助到技能助残、从提供帮扶到就业服务……一项项优惠政策、一次次助残活动、一个个扶残项目相继出台落地,犹如春风温暖了残疾人的心灵,照亮了残疾人前行的道路,使其生活得更加幸福。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市残联把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纳入到整体工作部署中,做到计划周全,目标明确,措施具体,责任落实,理事长亲自抓,分管副职具体抓,各科室具体落实,形成全员参与、人人出力的创建氛围。立足自身特色,不断深化扩展文明创建内涵。市残联以开展“123456”工作法为抓手,加强内部管理,改变工作作风,优化服务流程。同时,依托“全国助残日”、六一儿童节、“爱耳日”、“国际残疾人日”等重大节日,组织社会爱心人士开展扶残助残活动,在全社会形成扶残助残的氛围,弘扬积善成德的正能量。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向外树立了市残联良好形象,对内则化作服务残疾人源源不竭的动力,推动文明创建工作一步一个台阶向前迈进。残联下乡送服务领取爱心保险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扶残助残用爱助力文明创建沐浴阳光下,你我共成长。2018年初,雅安市第一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获得了一份由市残联牵头、爱心企业买单的特殊礼物——助残爱心保险。这意味着,获赠保险的儿童如在保险期内遇到意外伤害和重大疾病,保险公司将予以理赔。近年来,残疾儿童发生意外伤害的情况时有发生,给受害残疾儿童家庭带来沉重经济负担。此项工作旨在切实提高残疾儿童保障水平,减轻其家庭的实际困难,促进雅安市残疾儿童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有爱就有阳光,此次爱心活动的开展为残疾儿童提供意外事故和重大疾病保障,充分体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温暖。今年助残日,市残联、荥经县残联联合市红十字会、雅安市容大医院到荥经县新建乡和平村开展义诊、科普宣传、政策咨询、应急救护、人道救助等宣传培训服务活动。去年助残日,市残联联合八一康复中心脑瘫外科、儿童康复科、骨科、辅具中心专家为部分肢体残疾和脑瘫患儿进行康复治疗和护理指导。扶残助残,让温暖与关爱相伴同行;大爱如炬,让幸福之光薪火相传。扶残助残活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如同一颗颗文明的种子,播撒了爱心、传递了文明、引领了风尚。……丰富多彩的扶残助残活动,让全市残疾人亲身感受到了党委和政府的关怀,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关爱,感受到了雅安对残疾人群独有的大爱情怀,同时也影响感召了更多社会爱心人士投身到扶残助残的队伍中来,形成了全社会理解、关心、帮助残疾人的浓厚氛围,让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彰显出文明和博爱的独特魅力。扶残助残,让温暖与关爱相伴同行。而正是扶残助残善举共同激荡社会的爱心,才让爱的阳光温暖城市的每一寸土地,让爱的伟大力量传递在雅安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事实上,爱心早已成为雅安的名片,感恩和博爱早已融入雅安人的血液。“在雅安,对残疾人的关爱并不只集中在‘助残日\’‘助残月\’,这种关爱更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扶残助残已经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成为这座孕育着大爱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王华说。扶残助残情系残疾儿童康复事业残疾人要生存发展,需要比常人付出更大的努力。这就需要文明创建的每项工作必须落到实处、做到残疾人的心坎里,而儿童康复是残疾人回归主流社会的最佳途径。康复事业是一项特殊事业,服务对象是特殊的社会群体,正体现了乐善好施的精神文明。“来,再来,加油!”“1、2、3……”7日,在汉源县残疾人康复中心功能训练室,住着一群特殊的儿童,他们大多是站立不稳、口齿不清的脑瘫患儿或智障儿童。汉源县残疾人康复中心副主任徐敏说,在医护工作者眼中,这些特殊的孩子,是折翼的天使,单纯、善良;他们需要更多的爱和关怀。“康复一个人,拯救一个家。”这句话是残疾家庭的真实写照,对于脑瘫患儿家庭来说,更为贴切。走进汉源县残疾人康复中心,每一个病房都很热闹:孩子们有的哭、有的闹、有的笑,医生、护士们哄哄这个,逗逗那个,等到孩子不哭不闹了,才细心地指导他们一个一个按照程序做康复理疗。康复理疗,枯燥、繁冗、忙碌。孩子站不稳,就抱着、扶着;不会说话、不善于行,就一遍又一遍地教,一遍又一遍地做示范,不厌其烦……康复中心医生陈丽琴说,到中心来接受康复理疗的孩子,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故事几乎一致:艰难辛酸。今年7岁的高芸斐,家住汉源县唐家镇洪水村,在诸多患儿里,她是恢复得很好的一个,陈丽琴介绍,高芸斐是早产儿,脑瘫,经过3年的康复理疗,病情缓解很多。在过去几年里,一家人的钱和精力几乎都花在女儿身上。“真是太感谢了!”2015年,高芸斐的求医路总算平坦许多,外婆外公带着她住进康复中心,接受免费康复理疗。近三年的时间里,一家人不再为康复费用而焦急惆怅,外婆一心一意在医院陪伴孙女。孙女能站立了、会说话了、能自己吃饭了……高芸斐的康复理疗,让她和家人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希望。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康复一个人,挽救一家人,幸福一群人”为目标,以“人道、廉洁、服务、奉献”为宗旨,以“爱心、耐心、恒心、诚心、精心”为精神,铸就了一支坚强的精神文明之师,让残障儿童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童年的快乐。8日,上午十点,在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儿童康复中心,正好到了下课时间,楼道里一片喧闹,刚满3岁的甜甜正在奶奶的帮助下,沿楼梯慢慢学走路,来回几次下来,基本上都是奶奶用手拎着他“走”完的,在这里,每天都会有这样的孩子在接受各种康复训练。“从不会走路,到迈开步子,再到学好走路,这个过程是无法形容的,有时一个简单的步伐都要重复无数遍。”每次孙女甜甜上课,奶奶就陪在身边,对康复中心老师们的默默付出心怀感激。“每一个孩子的发展程度都不太一样,有的孩子来的时候连走路都不会,有的则已经可以走路和表达了。所以,康复课程也不一样,一般情况下,刚进来的‘唐宝宝\’会首先接受全面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安排治疗计划,运动障碍的给予物理运动治疗、言语障碍的给予言语认知康复、感觉异常的给予感觉统合训练、手功能障碍的给予作业疗法,康复理想的宝宝,可以进入幼儿园、小学。不过因为智能低于常人,年级越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会与普通的孩子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原来,在康复中心有不同类型的残疾孩子,比如对孤独症以及脑瘫患儿来说,吃饭、穿衣、大小便等简单的生活起居都是一次次艰难的教学过程。为此,康复中心的教师和医护人员手把手地教他们吃饭、穿衣、洗脸、刷牙,用真挚的爱心,用辛勤的双手,缝补着残障的花蕾。江河汇聚成大海。杨郦郦、阿次悟支等孤独症康复教师数年如一日地陪护孩子们成长、学习,无怨无悔;脑瘫康复科里几位大学生,放弃其他诱人岗位,选择在这里奉献专业知识,还省吃俭用自费买零食哄脑瘫儿童配合治疗,许多家长看在眼里、感念心中。“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自康复中心成立以来,他们把职业道德建设与业务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开展以“爱心敬业、文明服务“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工作更具针对性、及时性和实效性,由原来单一的脑外伤康复发展到孤独症、智力障碍、脑瘫四类儿童康复训练;康复项目由原来的两项拓展到十多项国家级、省级重点康复项目,收训的对象也逐年扩大。授之以渔重燃生活希望就业创业是残疾人改变生活境遇的重要渠道。近年来,市残联通过狠抓就业培训、搭建就业平台、扶持自主创业等举措,为残疾人铺就了实现自我价值的阳光大道。2015年夏天,在当地残联的支持帮助下,石棉县宰羊乡马富村村民杨治霞在家门口搞起了黄果柑种植。“大热天,外出打工,工作不好找不说,吃不好住不好,简直是活受罪。可是不出去,闲在家里,又没有其它经济来源,还好残联给我们送来了‘摇钱树\’。”20岁的杨治霞因小时患病,四肢功能障碍行动不便,父母亲多病,还有一个妹妹需要抚养,家里生活一度贫困。2014年,石棉县残联通过深入走访了解到,杨治霞虽说残疾,但志向满满,自家又有果园地,这些信息一下就使来访者准确找到帮扶杨治霞的办法。选准、选好扶贫项目是脱贫的关键。“根据‘量体裁衣\’个性化服务的要求,我们为她拟定了帮扶方案——种植黄果柑脱贫的路子。”石棉县残联相关负责人说,所谓“量体裁衣”,就是针对残疾人家庭可挖掘的潜力、优势、特长,找准着力点和切入点,“量身”科学制定帮扶方案,让残疾人知道“我要做什么”,党和政府、社会力量已帮扶些什么,下一步还将帮扶些什么,怎样帮扶。帮扶和被帮扶良性互动,从办得了,办得好入手。帮扶方案力求看得见,摸得着,操作性强,帮扶效果立竿见影。说干就干,没有资金,当地政府就协调信用社贴息贷款10000元作为启动资金,残联则提供产业扶持金2000元,改造升级好果园。“人残志不残。在政府和残联的帮助下,我不仅解决了生活难题,更建立起对生活的信心。”杨治霞说。学习栽植模式、了解管理技术、摸索土肥水配合……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下来,杨治霞迎来了初见曙光的2016年。杨治霞的创业是雅安市针对残疾人“一人一策”实施产业扶持的一个缩影。着眼于推动残疾人“双创”工作,雅安市重点扶持盲人按摩、电(微)商、农村种植养殖业等适合残疾人就业的行业,增强“造血”能力。对从事盲人按摩的残疾人给予创业扶持;整合部门资源组织众多残疾人参加技能培训;新培育了残疾人的茶叶、水果、花卉苗木种植基地,扶持和带动多名残疾人创业。“我们将部分家庭贫困、又不适宜外出打工的残疾人作为帮扶首选对象,针对帮扶对象的自身条件和经济能力,采取‘量体裁衣\’和‘精准到户\’的服务方式,帮助贫困残疾人或采取多户联养、或个体饲养的养殖方法发展种养殖,这样有场地的出场地,有技术的出技术,有力气的出力气,既能相互协作,也可自主创业。”市残联一负责人表示,自2013年全面推行“量体裁衣”式服务模式以来,市、县区、乡镇残疾人工作者为每户残疾人家庭制定并落实了“一人一策”的发展和帮扶方案,为残疾人提供“量体裁衣”式服务,确保每位残疾人的实际困难都能及时得到解决。近年来,为了让更多的残疾人掌握一门生存技能,雅安市结合残疾人特长和愿望,采取集中培训和残疾人培训基地分散培训的形式,先后组织残疾贫困户参加种植养殖技能培训,残疾人外出培训,一大批贫困残疾人掌握了一技之长,增强了自身“造血”功能。今年市残联与四川农业大学继续学院合作,进行了两期现代农业技术(果树)专题培训,200名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及部分重度残疾人家属通过七天理论、实操培训考试顺利结业,并有近150人获得省农业厅发的农业技术指导员证书,专家教授深入现场教学,理论加实践使广大残疾人更易学懂,大大增强了残疾人通过果树栽培创业致富的能力。针对就业难问题,雅安市还建立了残疾人就业服务机制,通过“能人+企业+残疾人”等模式,全面落实以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促进残疾人就业政策,通过给予补助,积极推进残疾人就业工作。此外,雅安市县区残联根据残疾人培训需求,采用购买服务方式与多家培训机构对接,对有就业愿望的近3000名残疾人进行了竹编、十字绣、茶叶技术、烹饪等项目培训。普惠特惠播撒“爱的阳光”近年来,雅安市残疾人在工作、康复、教育、劳动就业、文化生活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相关部门协调运作的残疾人事业工作机制。组织开展针对贫困残疾人家庭的帮扶活动,切实帮助残疾人解决实际困难,并通过开展助盲、助行、助听等实事工程,提高社会救助的受益面,激励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开创美好的生活。今年以来,市残联以创建文明城市为契机,开展各种形式的助残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残疾人工作者走近残疾人群体、走进残疾人家庭,通过阳光助残、法律助残、科技助残、文化助残,为广大残疾人朋友送去党和政府、社会各界的关怀和温暖,把残疾人的困难和问题解决在家中、解决在床头。鼓励广大残疾人朋友积极参与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实现残健共享。独行快,众行远。文明创建更需要群众的力量。“政府的民生工程带给我们残疾人太多福祉,如今能为创建文明城市尽一份心,献一份力,我们残疾人也义不容辞!”残疾人郑平激动地说。和郑平一样,雅安市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正身体力行参与全市文明创建工作,为其编织了一张“文明网”。一枝一叶总关情。在雅安这座文明城市,温暖的扶残助残故事还有许许多多。“我们将坚持传播携手互助的正能量,让关爱残疾人成为一种风尚。”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雅安市将坚定不移地营造残疾人生活友好环境,让广大残疾人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一个也不能少”。雅安日报记者石雨川新闻推荐过一个有意义的儿童节一声节日问候市领导走访慰问雅安市部分学校师生雅安日报讯5月31日,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市委常委、宣传部部...荥经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荥经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