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万雅安人的努力 为了这一抹“雅安蓝”

雅安日报 2020-11-27 08:28 大字

蓝天碧水是雅安的生态底色 本报记者 郝立艺 摄

近日,生态环境部公布1—10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10月,雅安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一。25日,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今年1—10月,雅安市空气综合指数持续向好,大气环境治理成效显著。

一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通过实时监测空气质量,持续加强环境监管;全市各级各部门结合实际,合力协作、齐抓共管,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联合整治、交叉执法,进一步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确保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稳中有进;市民在全覆盖、多方位的环保宣传氛围中,也逐渐树立了良好的环保意识,绿色、节能、低碳等理念逐渐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践行绿色生活理念,从而助推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157万雅安人民的努力,无疑为“雅安蓝”这份答卷添上了关键一笔。

出行做好“选择题”

24日早上7点30分,上班早高峰。

市民韩羽拿出手机打开软件,“扫一扫”开锁了一辆小蓝车。

上班路上,韩羽遇见很多骑共享单车的“上班族”。比起自己开车,骑共享单车避免了堵车带来的一系列麻烦,近年来成为许多市民的出行选择。

“过去开车的人多,不但交通拥堵,汽车排放大量尾气,堵车区域空气浑浊,即便坐在车内关上车窗也不太舒服。”韩羽说。

如今,像韩羽这样近距离出行选择公共交通工具的市民越来越多。

除了共享单车,公交车也是备受市民青睐的一种交通工具。

在雅安市街头,随意踏上一辆公交车,有50%以上的概率乘坐到新能源公交车。新能源公交车在行驶过程中不产生噪声,无尾气排放,对环境友好。

“新能源公交车不仅无噪声污染,上车下车再也闻不到汽车尾气刺鼻的味道,乘坐体验感佳。”体验过新能源公交车的市民都表示,希望这样的公交车可以逐步取代传统公交车,让城市空气更加清新。

新能源公交车的普及,让有购车需求的市民将目光投向到新能源汽车上。

“节能、环保、方便。”市民张冬明驾驶新能源汽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新车体验从各方面都让她感到满意。

张冬明的新能源汽车平常主要用于上下班代步,充一次电可以开2个星期:“不管是充电还是停车,新能源汽车还是很方便的。”

市民环保意识的提高,得益于近年来雅安市在改善交通运输结构,落实移动源污染整治上所下的功夫。

在蓝天保卫战中,雅安市各相关部门加强城市交通管理,推进绿色货物运输,严格实施排放标准,加强在用车的监督抽查、强化检验机构监管、加快淘汰老旧车辆、加大新能源车船推广、加快油品质量升级、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整治等措施,让绿色出行有了坚实的保障。

祭祀做好“判断题”

清明节、中元节是市民祭祀先祖,缅怀过世亲人的传统节日。

带上一束黄色的菊花来到亲人墓碑前,用这样的方式来寄托哀思,这是近年来很多市民选择的祭祀方式。

今年清明节,在雨城区龙岗山公墓,市民刘先生便用这样的方式给父母扫墓。他说,用鲜花寄托哀思,既方便又环保。

“现在,很少有人烧纸钱、放鞭炮,整个墓园很安静,空气也更好了。”刘先生感叹。

当天,同刘先生一样,来祭扫的市民手中都捧着菊花,他们将鲜花放在先人墓前,有的用清水擦拭墓碑,有的在墓碑前静默一会儿后才离开。

在公墓外,过去的香蜡纸钱店现在也都改行成了花店。“过去,一到祭祀高峰,周围烟雾缭绕;现在这样好,清清爽爽的。”一名摊主说。

近年来,雅安市大力倡导移风易俗文明祭扫,不再焚烧香蜡纸钱,不燃放烟花爆竹。通过微信、报刊、电视等媒介,广泛倡导平安、文明、绿色祭祀。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多部门积极开展“鲜花换鞭炮(香烛)、低碳寄哀思”活动,免费向群众提供鲜花、黄丝带,用于代替焚烧香纸。

据统计,今年中元节,雅安市成立了“2020年中元节禁烧工作巡查小组”,中心城区共出动宣传劝导员、网格化管理员1000余人次,公安、城管、生态环境部门出动执法人员500余人次、执法车辆80辆次,及时劝阻焚烧祭祀用品80余次、制止22处(治安处罚1人)、警示教育47人次,依法取缔摆摊销售纸质祭祀用品3处。

“缅怀亲人、寄托哀思并不需要通过烧纸钱来体现。”市民陈红说,“如今,雅安天蓝水碧,这就是对先人最好的告慰。”

打扫做好“填空题”

“剩菜剩饭可以留着喂猪,杂草秸秆还田降解,硬纸壳能卖钱,这都得分开来放。”在天全县始阳镇九十村,垃圾分类已经成为村民的共识。

在这里,每户村民家都有几个垃圾桶,每个垃圾桶里都装着不同种类的垃圾。从2019年开始,始阳镇参照“高岗村模式”,根据本村的特点,开始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一年时间过去了,村民已经掌握了垃圾分类的方法,能够做到自觉进行垃圾分类。

有害垃圾要上交、可回收垃圾要卖钱、易腐垃圾要沤肥、其他垃圾要减量。

类似这样的分类方式如今在雅安市各个乡镇铺展开来,农村垃圾分类已经成为一种新时尚。

说到垃圾,每年到了收获的季节,大量秸秆就成为让村民最难处理的垃圾之一。一把火烧掉,这是许多村民多年来的习惯。

“不准烧秸秆,逮到要罚款,最低五百元,灰堆都要算……”一到“焚烧季”,全市各个乡镇都开始宣传禁烧。时间一长,村民们开始自觉地不焚烧秸秆了。

近年来,雅安市在严管“五烧”方面加强了中心城区禁止露天焚烧秸秆、树叶、垃圾等的巡查工作,配合近郊乡镇制止并扑灭焚烧秸秆、垃圾等行为,坚持发现一起、制止一起、查处一起,杜绝焚烧垃圾、秸秆污染大气环境。2020年以来,已立案查处露天焚烧案件15起,罚款1.8万元。

一系列强化措施的实施也让秸秆禁烧由被动处置向建立长效机制转变。

随着禁烧秸秆、树叶等相关内容的广泛宣传,如今村民的环保意识不断提升。在雅安市不少种植油菜的田地里,可以看见在收割机的快速运作下,秸秆很快便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油菜籽。

秸秆回到田里滋润了土地,也避免了燃烧产生的颗粒物。“这可比以前快多了,而且秸秆也直接处理掉了。”联合收割机的强大威力得到村民的夸赞,“更关键的是不会再让村里‘乌烟瘴气’了,大家都愿意采用这种办法。”

本报记者鲁妮娜

新闻推荐

助力扶贫送去健康大礼 义诊服务方便当地群众

10月16日,在全国第七个扶贫日到来之际,雅安市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雅安医院)(以下简称:市医院)组织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天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天全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