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反哺感恩故土 助发展带动致富

雅安日报 2019-10-29 08:23 大字

杨晓峰组织合作社成员商议发展事宜

今年33岁的杨晓峰,是天全县老场乡大庙村人,他是村里首个大学生,而立之年事业有成,艰苦创业的同时不忘家乡养育恩。

在外创业之时,杨晓峰心系家乡,用一颗赤诚之心,感恩故土;用一颗善良之心,返哺乡亲;用一颗大爱之心,助农增收;用一颗责任之心,让社会充满正能量。

饮水思源

支持参与家乡发展

2008年,杨晓峰大学毕业后回到天全,在县城里的一所中学任教,但只上了几个月的班,便辞去工作到成都闯荡。“那个时候很年轻,不想安于现状,想出去见见世面,靠自己的努力闯出一片小天地。”杨晓峰说。

独自一人来到成都打工,杨晓峰主要接触的是中老年人养生养老服务行业,每天的工作就是和中老年人打交道。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一篇关于人口老龄化的文章,内容表达了我国所面临的养老问题已十分严峻,影响着社会、经济各方面发展。本就从事着与之相关行业的杨晓峰,在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积累后,选择了在养老服务行业创业发展。

杨晓峰的自主创业之路开启,他在都江堰成立了一家养老服务公司,经过艰辛发展,他以“简单,真诚”的服务标准及“为老人造福,帮儿女尽孝,替政府分忧”的服务宗旨立脚,使企业逐步充满生机和活力,事业发展蒸蒸日上。

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2016年,杨晓峰得知大庙村还是贫困村后,他希望能尽一份绵薄之力帮助家乡脱贫,帮助老百姓致富。

为帮扶家乡发展,2016年底,杨晓峰在大庙村修建生态避暑山庄,以休闲度假、旅游康养为主,优先招聘家乡人,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村民,解决了30余名当地村民的就业问题。2018年,该生态避暑山庄获得了“省级五星级农家乐”的称号。

与此同时,杨晓峰多次回到家乡,与当地政府商讨家乡的脱贫工作,并积极走访农户收集建议与想法。在他的召集下,大庙村60多户200余人共同成立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而他则通过公司与合作社签订供销协议,由公司对合作社农户进行资金补助,请农技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待蔬菜采摘时,全部按市场价格收购。截至2018年,已收购蔬菜瓜果28万公斤,金额达82万元。

“这既解决了本村农产品的销路问题,又能给公司顾客提供绿色天然的有机蔬菜,保证主食、蔬菜的安全和质量,实现双赢。”杨晓峰说。

为拉动家乡旅游及经济发展,助农增收,杨晓峰带领入住都江堰公司的老人们到家乡开展环线旅游,累计30批次3000人次,带动消费200余万元。

“生我养我的故土,我理应有所回报。”杨晓峰一边发展产业帮助村民脱贫增收,一边为改善大庙村的村容村貌努力。他出资协助当地政府部门将大庙村通往六城村的公路进行加宽。为丰富村民业余生活,提高村民身体素质,出资新建篮球场、健身广场及全村的太阳能路灯。

在大庙村,不少村民提起杨晓峰,都连连竖起大拇指。

热心公益

敬老扶幼彰显大爱

“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我希望为家乡老人有一个美好的晚年生活贡献一份力量。”杨晓峰说。

2017年至今,杨晓峰多次前往当地敬老院,为老人们送去慰问品和问候。2017年重阳节,他到天全县第一敬老院、第二敬老院爱心慰问,并捐助拐杖伞、毛巾、浴巾、围巾、护膝、手套等生活用品各200份;2018年重阳节,他又捐助枕芯210份、枕套60份、被芯150份、床单三件套150份;2019年9月,杨晓峰又为敬老院老人们送去中秋月饼及节日问候。为感恩家乡父老乡亲,杨晓峰时常回乡看望大庙村的老人,并送去慰问品。从2017年开始,他每年为家乡年迈老人送上慰问金和各种生活用品。

“我很感谢杨叔叔,如果不是他,也许我上不了大学。”天全县兴业乡峡口村村民罗正鸿告诉记者,他家里十分贫困,父亲早年去世,家里仅靠母亲一人挣钱养家,杨晓峰得知他的情况后,从高一开始每年资助他学费,一直到他完成学业,考上大学。提起杨晓峰的帮助,罗正鸿的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从大山里走出去的杨晓峰深知家庭贫困的艰苦,他爱心资助了天全中学3名高中学生,为他们每年捐赠2000元,并时常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2019年4月,杨晓峰被共青团天全县委评为“天全新青年”,同年9月被评为“四川好人”。

从杨晓峰身上,既能感受到他干事创业的激情热情、努力坚持,又能感受到他懂得感恩、奉献爱心的优良品德。面对返乡发展的路,杨晓峰说,他在努力发展壮大企业的同时,也会继续助力家乡振兴,带领百姓致富。

雅安日报记者 柳青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新闻推荐

用忠诚和踏实捍卫公平和正义

她长期扎根于基层法院审判一线,凭着对审判事业的执着与热爱,凭着一股坚韧不拔干事创业的冲劲,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着当代...

天全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天全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