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收益 形成农业农村改革综合效应

雅安日报 2018-02-12 08:49 大字

QQ截图20180212081045.jpg

人大代表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讨论。 雅安日报记者 郝立艺 韩毅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今年雅安市政府工作报告对“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工作安排。

工作怎样抓落实,乡村振兴如何发展与创新,连日来,建设“百公里百万亩产业带”,推动“农村改革”,实施“‘五美乡村\’行动”等,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

百公里百万亩产业带

按照“连点成线、环线成片”的思路,通过道路基础设施把特色优势产业基地串联起来,连片发展高效特色产业带,雅安市建成3条百公里百万亩生态茶叶、果蔬、果药特色产业带。

天全县是百公里百万亩产业带建设的组成县区之一,人大代表戴华强说,该县按照年度工作安排,加快实施农旅融合“11133”工程,基本建成城厢白石花花世界花卉旅游、仁义红军村农旅融合、思经鱼泉竹海渔乡、乐英新场茶旅融合、老场山药产业园、多功雅绿园农业观光、花香大坪等一批田园综合体;加快建设1个大坪山生态农业公园,启动高山茶博物园项目建设;开工建设1个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加快打造七彩乡村、红色体验、乡愁记忆3条农旅融合环线;进一步壮大高山有机茶(油茶)、天全山药、食用竹笋3条万亩亿元示范带;同时,优化产业、生产、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收益,形成农业农村改革综合效应,彰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成效。

目前,雅安市三条百公里百万亩产业带建设成效初显,已基本实现量的积累。如何让量变转化为质变,政协委员钱勇认为,关键是要在市场中有叫得响、名气高、受众爱的品牌,这恰恰是当前雅安市发展三条产业带必须突破的瓶颈。

钱勇说,根据茶、果药、果蔬截然不同的产业构成,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打造特色品牌。

——深挖有机产品。雅安虽山地多、平坝少,不具备平原或丘陵地区大规模连片发展的条件,但生态环境非常优越,这是发展有机产品不可多得的天然优势。总体产量同比较少,但可直接面向高端市场,让附加值得到提升。

——配套现代化农业园区。现代化农业园区的建设,应具备较强的研发、培育功能,具备为不同产业带提供新品种,或改良原有品种的能力;可通过市校、县校合作,以及引进优势农业企业入驻为切入点,形成各条产业带产研一体的中心圆点。

——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作用。可通过制定集政策扶持、技术扶持、作用监督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方案,挖掘并夯实产业带发展的根基。

——配套销售营销主体。通过在市县乡三级设置相关专门部门和工作人员,专攻营销,打开市场,解决“绿变金”难题,并将市场反响反馈到各条产业带的建设中,从而实现更好发展。

农村改革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农村改革根本在土地”这一点,政协委员吴德表示认同。他认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90后”甚至“00后”等新一代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直接导致农村土地有效利用率大幅降低,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价值。

他建议,雅安市应以生态农业为主体、企业介入为强化,提高有限土地的土地附加值,并根据不同产品市场需求和变化,通过加工生产形成新的产业链,或延长已有产业链,并提升农村产业基础配套设施,吸引优势项目、优势企业入驻,带动更多人致富,吸引青年劳动力回流农村。

他认为,做好农村改革这项系统性工程,离不开政府部门基于目标明确的方向,有规划、有计划地持续稳定投入,也离不开政府部门长期稳定持续地科学统筹、科学指引。

人大代表张文军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感触颇深。张文军是来自雨城区观化乡麻柳村的基层代表。通过土地流转、成立合作社等方式,麻柳村的村民逐渐走上致富路。

在他看来,“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依法保护集体土地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推动土地规范有序流转”,是推动乡村振兴,激发农村动力活力的源泉。

他认为,农村改革,党委政府出台的政策是保障;金融资本、民营资本等融入其中,是激发活力的良好办法。他希望村级集体经济进一步得到发展,党委政府强化农业农村投入保障,建立健全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

“五美乡村”行动

实施“五美乡村”行动,这是雅安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践。

政协委员胥强认为,实施“五美乡村”行动,要把雅安建设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锦绣田园,应该推进“民居美”,坚持“建改保”相结合,突出民族特色、乡土气息、民俗风情、地域文化和乡愁历史,让农民住得舒适;推进“产业美”,进一步提升三条百公里百万亩产业带建设水平,让农民在产业链上增收致富;推进“环境美”,集中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重点治理农村生产生活垃圾、污水,深入推进“厕所革命”,让人居环境更加干净、整洁;推进“生活美”,完善新村交通、通讯、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社会治安等各方面的功能配置,让新村居民住得舒心、过得开心;推进“乡风美”,深入实施《雅安市新村聚居点管理条例》,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政协委员朱建华则表示,乡村振兴的发展与创新,应在产业兴旺和乡风文明上下功夫。

朱建华所在的石棉县美罗乡是一个农业乡,主要发展枇杷、黄果柑等水果。“我们乡的产业已具有一定规模,结合产业优势,下一步我们将在打造乡村旅游上下功夫。”朱建华说,如何把产业做到精品、高端,不仅要靠政府的引导,更要靠老百姓自身努力。

同时,朱建华认为,乡村振兴的发展与创新,还要在创新社会管理上下功夫,创新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朱建华在提案中写道:“希望多一些政策、资金能够向农村倾斜,进一步提高村组干部的待遇。”

他说,近几年,村组任务越来越多,压力越来越大,不管是脱贫攻坚、环境保护,还是安全生产等工作,许多事情都需要村组干部去落实,但是村组干部的工资待遇却偏低,导致许多优秀的村组干部迫于生计不得不辞去职务而外出打工。这样不利于农村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农村的发展,“为了乡村振兴的发展,提高村组干部报酬留住人才也是关键。”

雅安日报记者 李春蓉 孙振宇 郑雨莎 杨瑞

提案点击

加快城镇居民

生活垃圾治理

市政协委员乐大海就“加快城镇居民生活垃圾治理”,提出《关于尽快对雅安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进行地方性立法的建议》

现状:

随着“4·20”灾后重建任务基本完成,雅安市城镇化及新农村建设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与此同时,城乡生活垃圾的数量也不断地上升。在数量庞大的生活垃圾中,除很少的一部分是通过市场化的废旧物资回收渠道处理外,其他大多数是由环卫管理部门采用集中清运、集中填埋方式进行处理;此外,还有不少生活垃圾处于无人管理、随处倾倒的状态。

雅安市目前采用的对城乡生活垃圾进行集中填埋的主要方式,存在明显弊端,如大量占用土地、不能保持可持续使用,且对大气及水体、土地极易造成污染,时间一长必将出现垃圾围城的严重后果。而用雅安市拟采用建立垃圾焚烧发电处理方式,不仅投入资金大,同时雅安市城乡生活垃圾目前乃至很长一段时间的总量来看,不能满足垃圾焚烧发电厂常年的发电所需,很可能造成设备、人员闲置的问题,况且垃圾焚烧发电也必须以垃圾分类投放、分类处理为前提。

建议:

——雅安市应当将生活垃圾的强制性分类处理,采取由市人大进行地方性立法的方式予以规范,使之成为依法治市的重要内容。

——雅安市可以参照学习广州市、南京市等地已经制定的生活垃圾处理地方性法规,根据雅安市的特点,制定地方性法规,使生活垃圾的强制处理从居民、单位投放垃圾做起,从家庭、厨房做起,从小区、社区、村组做起,把雅安建设成为一个绿色发展、文明发展、依法发展的典范城市。

雅安日报记者 石雨川 整理

科学设置交通信号灯

提高城市道路通行率

市政协委员熊福建就“科学设置交通信号灯 提高城市道路通行率”,提出《关于优化雨城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设置的建议》

现状: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雅安市灾后重建等工作的开展,雅安市主城区街道路面改造力度加大,路面宽阔。但随着城区居住及流动人口的增加,机动车、非机动车大量增加,闯红灯、行人乱过马路、非机动车走机动车道等现象随处可见。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各主干道路、十字路口人车交织、挤成一团,如果没有合理的总体设置,交通拥堵现象严重。特别是因红绿灯设置不科学,行人过马路有时闯红灯反而无车辆(如西康码头等),行人等到绿灯亮时,左右车辆又来了,等车过完又是红灯了,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又如行政中心外大兴电站大坝处,路口距离宽,下行车左转到正和路时,直行车同时又来,很不合理。

建议:

——根据各路口实际情况,一些路口应实行行人和车流分时通行。

——各主干道(特别是三岔路口)应实行车辆直行、左转、右转和行人分时通行(或根据车流行人高峰情况实行分时通行)合理设置。

——设置完善好城区街道路面天地标识标牌。

——采取有效方式方法大力整治非机动车走机动车道、闯红灯等行为,消除交通安全隐患。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引导群众使用公共交通出行,缓解市区日趋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

雅安日报记者 石雨川 整理

完善分级诊疗体系

解决看病难

市政协委员李本权、张玉玲就“完善分级诊疗体系,解决看病难”,提出《关于提高县域医疗服务能力筑基分级诊疗的建议》

现状:

自2014年10月雅安市全面实施分级诊疗制度以来,经过全市上下三年多来的共同努力,“小病在基层、大病进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就医格局逐步实现。三级医院年门诊量、住院量增长放缓,县乡诊疗量得到有效提升,基层健康“守门人”作用逐渐显现,县域内就诊率逐步提高。雅安市分级诊疗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县域医疗服务还面临着患者对基层不信任、县域医疗服务功能亟待提高、信息化建设滞后、县域医疗质量控制和分级诊疗监督考核机制亟待建立等问题。

建议:

——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各种研讨会对各医疗机构进行分级诊疗的宣传与学习;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宣传栏等渠道宣传分级诊疗政策、医改政策、各级医院的功能定位、诊疗病种、专科开展情况等,促使分级诊疗真正得到老百姓的赞同和支持。

——进一步完善县域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把县域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县区人才工作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招录人员、进修深造、核定编制等具体政策和措施落到实处。加强与医学院校合作,每年为各县(区)定向委托培养一定数量的临床医学、影像检验心电等紧缺专业医学生。建立健全县域卫生人员在岗培训和继续教育机制,对乡镇卫生院医生进行免费全科医生岗位培训,加强培养中青年骨干人才和学科带头人。

——持续改善县域医疗机构硬件设施。坚持“保基本、强基层”的原则,按照基层医疗“六位一体”服务功能要求,对县域医疗机构的医疗用房和设备等硬件进行摸底、归类、汇总、分析,按要求配齐基本设备;同时完善科室配置和必备床位数设置,改善居民就医环境,吸引老百姓到基层医疗机构首诊。

——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大对信息化建设投入,构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区域内医疗卫生信息高度共享与交换;建立并完善患者就诊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患者信息在各医疗机构互联互通互享。

——大力提高县域医疗技术服务水平。加强县(区)医院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为核心的能力建设,将县(区)医院提升为县域专家诊疗中心、协同医疗中心、全县(区)临床数据中心和检查检验中心,能够承担县域居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危急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的任务,满足县域居民医疗服务基本需求。组建县域紧密型医联体,搭建信息渠道和转诊渠道,推动县(区)医院资源下沉基层,县(区)医院加强对下级基层医院的业务指导、临床带教和远程诊疗力度,提高基层分诊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分级诊疗构建必要的体制基础。

——完善县域医疗质量控制和分级诊疗监督机制。建立完善县域医疗质量安全控制评价体系,定期对医疗质量进行考核,促进医疗质量不断提高。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监督考核机制,定期对分级诊疗工作开展督导、检查、评估、考核,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雅安日报记者 石雨川

整理

新闻推荐

依托老邻居公司特许店服务“三农” 雅安挂牌成立仁义供销合作社夯实基层经营网点

雅安挂牌成立仁义供销合作社夯实基层经营网点

天全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天全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