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笋三卖 万亩方竹带来好收益 采摘期,有农户赚到4万-5万元

四川农村日报 2017-10-13 07:35 大字

□本报记者 刘佳

“村里的劳动力几乎都上山挖方竹笋去了。近段时间,是方竹笋销售的高峰。”10月10日,天全县鱼泉乡青元村第一书记骆万华告诉记者,“单竹笋一项,农户一年多的能卖到4万-5万元,少的也能赚几千元。”

据悉,青元村有农户173户、67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3户、123人。方竹笋是青元村主导产业之一,全村现有方竹13000亩,其中人工种植2400多亩。通过构建多元化营销渠道,青元村正积极帮助村民特别是贫困农户增收。

去壳卖鲜笋

在青元村村道边的竹林里,三组贫困户杨大刚正在采挖竹笋,因为前些天刚下过雨,竹林里比较湿滑、稀泥也多,杨大刚几乎是“全副武装”,用绳子绑好腿,不仅行走利索、还能防蚊虫叮咬。

村道边,堆放着不少农户刚采好的方竹笋。为了运输方便,有的农户索性直接在路边去掉壳,然后将剥好的方竹笋背回家。“我总共采收了近3000斤左右鲜竹笋,去壳后按照每斤2元-3元的价格出售,收入4000多元钱。”杨大刚说。今年等鲜竹笋采收完毕之后,杨大刚准备再扩种10余亩竹笋,争取创造更多的效益。

青元村党支部书记杨大衡告诉记者,青元村方竹笋采摘期从每年8月底持续到国庆节后,50天左右的采摘期,有的农户能够赚到4-5万元。

带壳笋价稳

村道边,不少农户将一批批竹笋采收好后,不用去壳,直接联系一位商家来拉走。比起之前采收的鲜竹笋来说,这批竹笋“个头”更大,长度约50厘米-60厘米,这是干什么用的呢?

据悉,联系采收这批竹笋的是采购商牟文奎。从2010年开始,他订购村上的方竹笋,售卖给外地的大熊猫繁育基地,用作大熊猫的食物。只要是带壳竹笋,长度50-60厘米之间,他就以每公斤2元的价格收购。

“就以卖‘熊猫竹\’来说,与我们合作的农户增收2万-3万元不是问题,最高能达到4万-5万元。”牟文奎说。“今年‘熊猫竹\’有40万斤订单,牟文奎从农户手中收购过来,运输到成都等地进行售卖。”骆万华说。

牟文奎认为,通过历年订单销售的情况看,价格更加稳定,货源也充裕。目前,20多万斤 “熊猫竹”订单已经采购好了,带动了当地方竹的销售。

干笋上网卖

“鲜竹笋一天卖不完,放久了容易坏,烘干成干笋就更贵了,每斤能够卖到近100元。”杨大刚说。从工艺上讲,所谓竹笋烘干,就是先将鲜竹笋剥壳切片,再用水煮15分钟左右,俗称“飞水”,再用清水清洗后压干水,均匀地排放到烘干架上烘干,以达到长时间储存的目的。

目前,青元村准备在网上推介村上的蜂蜜、茶叶和干竹笋。驻村干部陈怡说:“从目前市场反应情况看,青元村的蜂蜜不愁卖,供不应求,接下来准备做干竹笋和茶叶的线上营销推广。农民尝到甜头以后,我们再大量布局上网卖。”

“因为离城远,以前老百姓就在路边将方竹笋卖给收货的贩子,价格起不来。”陈怡说。“通过电商,老百姓获得更多收益,1袋500克装的干笋,一般卖到80多元。”

新闻推荐

教育资助铺平求学路

“过去几个月,我经历了本科上线的喜悦,经历了父亲车祸的悲痛,也经历了缺钱上学的失落。感谢国家的各项教育资助政策,让我有机会进入大学殿堂,继续学习。”19日,已在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就读的天全...

天全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天全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