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赋能 新老村民共建诗意乡村
2018 年 1月25日,董进智(中)在石棉县美罗镇原保卫村调研乡村振兴。
后山朴院品茶活动。受访者供图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罗敏
3月的遍山梨花才谢,4月的红樱桃又接续挂满枝头。位于雅安市汉源县九襄镇的国家4A级景区“花海果乡”正如其名,带给游人惊喜不断。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乡村几年时间里经历着巨变:错落有致的层层梯田,通过山地景观艺术化打造,田园变公园;与此同时,一个个新项目频频动工,民房变民宿,新老村民共建共享着诗意乡村……
事实上,当下,四川大量乡村艺术项目正在发生。蒲江县明月村用创意激活了沉睡的资源,郫都区战旗村“乡村十八坊”小手艺成致富大产业,都江堰市石羊镇七里诗乡用诗歌激活川西林盘,基于乡村文化资源的艺术“唤醒”,让乡村迎来从凋敝到美丽,再到美好的蜕变。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其中涉及到的创意设计、演出、音乐、美术、手工艺等八大赋能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无不与艺术相关。在具体实践中,乡村艺术化究竟给乡村带来了什么?如何解决艺术融入乡村的在地化问题?为此,记者通过解剖艺术乡村建设的实践案例,专访长期致力于倡导和推动乡村艺术化的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原二级巡视员、四川省乡村振兴战略研究智库专家董进智,探究新时代的乡村艺术化发展之路该如何走。
壹 艺术赋予乡村新的价值
春季正是赏花品果季,走进“花海果乡”,整洁的道路、统一的风貌、优美的环境,吸引游客纷至沓来,陶醉于鸟语花香间。
这个原本纯农业的水果种植基地,经过规划设计、提升打造,摇身一变成为四季农业景观公园。随之带来了赏花经济、带火休闲旅游,美食、民宿业蓬勃兴起。
“自然山水,是乡村艺术化的天然底色。”在曾造访于此的董进智看来,通过增强乡村审美韵味,让生态价值向艺术价值转化,既增加了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也为市民提供了桃花源,满足他们对诗和远方的向往。
除了自然风光,“花海果乡”内散布着的白墙灰瓦建筑与果树相映成辉,呈现着乡野风貌的淳朴自然。
三强村地处“花海果乡”核心区,村上废弃的凉山小学如今成了五星级民宿——后山朴院·梨花溪。“乡村改造,不简单是一场建设工程的再现,准确说是一次文化和艺术的全新表达,煅造出具有生命力的乡村作品、艺术精品。”后山朴院民宿品牌创始人杨健谈到,整个建造过程都注重将艺术、收藏、老物件与废弃的学校融合,精心呈现灰砖房的一砖、一墙、一门、一窗,让它们散发出岁月的味道。
此外,艺术更是渗透到乡村的方方面面。致力于让民宿成为乡村文化的展演地、乡村艺术的聚集地、文创产品的孵化地,三强村以后山朴院为样板点,搭建起百里花果长廊精品民宿示范带。以“民宿+艺术家工作室/艺术工坊/乡村博物馆/民俗风情园/农耕体验”形成特色鲜明的主题民宿,艺术家、投资人随之而来。
茶艺、剪纸、竹编、木工工坊、花艺课,村上可谓月月有主题活动,给群众带来精神状态上的变化。而一些农特产品,经过重新策划包装上市,被开发成脆红李衍生品、贡椒文创产品,给村民带来更多溢价收益。
2021年,三强村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2亿元,人均纯收入3.8万元。
而对刚刚脱贫的村来说,艺术化也并不遥远。距离成都市中心90公里的蒲江明月村,曾经是成都市的市级贫困村,如今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村”和旅游打卡地。
这里离城市不远,离生活更近。走进明月村,浓郁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明月村一方面保护茶山、竹海、松林等生态元素,另一方面推进绿道建设、风貌整治以及院落美化等,绿水青山成为明月村的底气所在。同时,从2013年起提出着手打造“明月国际陶艺村”,沉睡的文化资源被激活。
“明月村成为传统村落活化典型案例,其奥秘就在于把艺术融入日常生产生活,正是与农耕生活紧密相连的陶艺、草木染等文创和贴近生活的文娱活动,激发了明月村的生机和活力。”董进智说,乡村艺术化涵盖农业农村的各个方面,包括人居环境艺术化、产业体系艺术化、劳动过程艺术化、生活方式艺术化和乡村治理艺术化,明月村正是把乡村建成艺术,把乡村生活过成艺术。
贰 以艺术为催化剂共建乡村
乡村艺术化从艺术开始,但并不止于艺术。
在实践中,艺术产生催化剂的作用,通过调动各种文化、经济和社会资源,形成新老村民共创共享的发展格局。
九年多里,明月村吸引了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赵晓钧、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李清等100多位“新村民”,成为乡村建设的先锋和示范,并携手原住民,带动当地的发展。
以李清为代表的新村民,实行一年一张计划表、一人一个培训班、一月一场专业课,免费为老村民开展陶艺、书法、绘画、篆刻、草木染等培训。2016年以来,作为蜀山窑创始人的李清已完成培训200多期。
明月村日新月异的变化,吸引了返乡大学生江维、罗丹等150多名村民返乡创业就业,带动全村1200多户、4000多人共同参与明月村的发展。返乡大学生江维,流转经营40亩生态柑橘,将艺术元素融入农业生产过程,把农产品变成了精美的礼品。
“明月村成功的关键在人,‘外引+内培’的人才战略,让人人参与到艺术乡村建设中来,成为艺术乡村建设的行家里手。”董进智说道。
2021年,明月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3万元,比2012年增长200%左右。
对于新村民和原住民而言,如何结成利益共同体,同样是艺术化乡村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杨健牵头成立的汉源民宿联盟,通过联盟化经营,带动百里花果长廊上有一定旅游产业基础的新村一起改造民宿,抱团发展。他介绍,针对村级集体和群众的闲置资产,公司出资打造。在保证每年固定租金收入的前提下,根据客源,每间床位再提取25元进行分成,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而对于有资源、没资本也不会经营的村民而言,村民出资源、企业出资金,共同打造民宿。如后山朴院·共享食堂、后山朴院·梨花汀,房主参与管理,根据一定比例分成。
目前仅九襄镇就有76家民宿加入该联盟,客房数417间,2019 年实现营销收入 2100 多万,带动500多人人均增收1万元左右。
叁 谨防为艺术而艺术
各地艺术乡村建设的实践路径多样,但乡村艺术化不是简单的修建“漂亮的房子”。“过去,一些地方以穿靴戴帽为手段的‘化妆运动’,教训是深刻的。”董进智直言。
那么,新时代乡村艺术化的路子怎么走?董进智谈到“五个必须”。首先,必须以发展为前提,这就是说,乡村艺术化必须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前提和基础,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逐步实现乡村艺术化。否则,为艺术而艺术,就会本末倒置。
“除了乡村规划中用艺术设计赋能乡村,还要让艺术融入现代农业发展中,比如用艺术来优化品种、提升品质和打响品牌,特别是提升农产品的感性品质、营造农产品消费的艺术氛围。此外,还包括复兴传统手工艺,培育新产业新业态等方面。”董进智说,必须重新认识艺术,艺术其实就在生活中。而要让艺术真正回归乡村,就必须打破传统工业化、城市化中形成的思维定式,“必须重新审视乡村”。
“乡村艺术化就是要展示乡村的内在之美,让乡村更有品位和韵味。而乡村之美,美在山水,美在田园,美在淳朴。”以此来说,他认为乡村艺术化不是“植入”的,而是从乡村“长出来的”。比如,要防止以艺术名义把破铜烂铁搬到乡下,弄不好,会把乡村变成城市的垃圾场。
此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避免“千村一面”。
“借鉴是有益的,但复制却是乡村艺术化的大忌。”董进智说,必须彰显独特个性。凡是没有个性的所谓“艺术”,不管出自谁之手,都注定不会有生命力。
而参与乡村艺术化的多方主体中,其主角,无疑是当地的村民。“必须坚持农民主体。”他说,只有当农民群众了解艺术,重新认识家乡、热爱家乡,以主人翁的身份,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把乡村之美挖掘出来、展示出来,才能真正实现乡村艺术化,乡村才会让人们更向往。
新闻推荐
市、县社科联相关负责人在石棉县希望小学调研近日,市社科联和石棉县社科联相关负责人一行来到石棉县希望小学,指导该校...
石棉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石棉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