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贴心人” 当好“引路人”

雅安日报 2020-08-26 21:18 大字

身体残疾,生命中多了许多障碍,比别人更早起床,更早去教室,更晚回家……通过努力,她回到家乡支教,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资助贫困学生,为残疾人事业建言献策。

她是雅安市第五届“感动雅安”道德模范罗兴美。

罗兴美(左一)和孩子们合影力才可报答这份恩情。

体现生命的独特价值

每一个跟罗兴美接触过的人,都能深深感受到她充满正能量的性格——乐观、阳光、善良。罗兴美出生在石棉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9岁时因一次意外失去了右臂。

身体残疾,生命给她设置了比别人多的障碍。但她没有被困难击垮,通过不断努力,冲破了一个又一个障碍,练就更加强大的心智,顺利考进了大学。

对于身体的“特殊”,罗兴美一点也不敏感,她说:“每个人的生命都有独特的形态,不要因为身体的不方便,掩盖生命的光辉,要努力体现独特的价值。”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罗兴美家的房屋损坏严重,让本来就不宽裕的家庭更加困窘不堪。看到父母灰白的头发、苍老的面容、粗糙的手掌,想起他们为自己付出的一切,罗兴美心里非常难受。

怎样解决自己的生活费是罗兴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于是,每到周末、假期,学校组织同学到校外做兼职的时候,她就积极报名。因为身体残疾,她只能做一些发传单、搞销售的工作。

知道真相后,她的父亲十分难受,哽咽着对她说:“孩子,对不起。”很朴实、很简短的一句话,让罗兴美铭记于心。

为了父亲,为了家庭,为了所有爱她的人,罗兴美觉得,唯有加倍努力才可报答这份恩情。

残疾身躯也能撑起一片天

大学毕业前,“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深深触动了罗兴美。她决定回到家乡,到一个偏远山区担任支教志愿者,用实际行动,回报家乡人民的养育之恩。

从2013年9月11日踏上讲台那一刻起,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成了罗兴美坚定不移的目标。教学中,她努力研究教材、查阅大量资料、向同事虚心请教、精心写好每一份教案,让课堂教学变得更生动、活泼有趣,努力为山区孩子传授知识,启迪智慧。

留守儿童和贫困孩子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容易产生自卑、孤僻、叛逆等心理问题。罗兴美阅读大量相关书籍,深入研究孩子的心理。课余时间,她把孩子们请到宿舍,做饭给他们吃,和他们做游戏、聊天。周末,她跋山涉水开展家访,尽力帮孩子们解决求学路上的种种困难。

对残疾、贫困、单亲的学生,罗兴美常常给予帮助,与他们交流心声,鼓励他们要自信、自立、自强地生活。

志愿支教期间,罗兴美每月补助不到1800元。然而,这些年,她却资助了9名贫困学生,帮助他们维持学业,还帮助了上百名贫困留守孩子,给他们购买学习用具,义务为他们辅导功课。

爱是相互的。在罗兴美23岁生日时,感人的一幕让她记忆犹新,“黑板上画满了漂亮的花朵,写满祝福的话语。所有同学齐声说道‘罗老师,生日快乐!’”

“我不是在给予,只是把别人给我的,再给别人而已。好比能量传递,希望这种正能量能传递下去。”罗兴美说。

本报记者石雨川

新闻推荐

路通到哪里 电就送到哪里

8月12日,国网石棉供电公司回隆供电所员工正在栗子坪彝族乡紧急处理被洪水冲毁的10千伏上海线58号杆险情。李小平摄城...

石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石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