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相岭之南果飘香 大渡河两岸产业旺
近年来,汉源县、石棉县紧紧抓住全省“10+3”和全市“5+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机遇,立足自身特色优势、产业基础和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着力在特色产业上下功夫,推动优势产业发展壮大。
汉源县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已形成汉源甜樱桃、红富士苹果、金花梨、黄果柑、优质伏季小水果为特色的五大水果基地,先后获批为四川省第一批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县、四川省优势特色效益农业甜樱桃基地等。
2019年,汉源县樱桃面积6.34万亩,产量2.43万吨,产值5.01亿元;柑橘面积3.6万亩,产量7.2万吨,产值1.9亿元;枇杷面积1.5万亩,产量0.6万吨,产值1.08亿元;李面积3.85万亩,产量5.2万吨,产值2.4亿元;桃面积2.4万亩,产量3.5万吨,产值0.56亿元;苹果面积7.4万亩,产量12万吨,产值3.8亿元;葡萄面积0.2万亩,产量0.4万吨,产值0.4亿元。
同样,位于大渡河沿岸的石棉县也立足自身地理优势,积极发展黄果柑、枇杷等产业。2019年,石棉县黄果柑种植面积5万亩,产量6.6万吨,产值3.28亿元;枇杷种植面积5万亩,产量1.8万吨,产值2.88亿元。石棉猕猴桃荣获四川首届猕猴桃品鉴会金奖,石棉枇杷成功入选2019年度中国果业最受欢迎热带水果区域公用品牌10强,石棉黄果柑、石棉枇杷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分别达9.09亿元、1.21亿元。
果农采摘黄果柑
游客采摘苹果(汉宣供图)
果园成为“提款机”
增收道路越走越宽
1日一大早,家住石棉县美罗镇碾子村的村民余林,忙着将摘好的一背篓枇杷背到临时收购点,分选好后卖给外来客商。
“去年仅卖枇杷就有3万多元的收入。”脱贫户余林表示“终于找到一条脱贫致富之路”——他种下3亩多的果树,每年都能给其带来固定的收入。
看着生活越来越好,余林还想通过发展立体农业拓宽增收致富的道路。“以前因为缺技术、劳动力的原因导致贫困,加上上有老人需要供养,下有孩子正在读书,让我们家一度在贫困线徘徊。”发展种植业后,2017年,他收获了第一批果实,看着结出的黄果柑、枇杷换成一张张百元大钞,夫妻俩笑得合不拢嘴。
果园成了“提款机”,守着黄土地也能挣钱。种果树成为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一大利器。
不仅如此,为了让产业发展更加稳定,让脱贫增收更有保障,石棉县还积极探索“合作社+农户”的道路。石棉县坪阳黄果柑专业合作社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在坪阳黄果柑专业合作社的带领下,当地老百姓驶入了增收致富的“快车道”。让脱贫户参与到项目发展中,不仅解决其增收问题,也为合作社发展增添了动力。通过推广科学栽培种植黄果柑技术,合作社走出了一条“以村领社、以社兴村、以民育社、以社富民”的“村、社、民”共建共治共享之路。
同样的喜事还发生在汉源县。“冬天晒太阳、春天赏桃花、夏天来避暑、秋天摘果子,一年四季都有客人来。”从农民转型为农家乐负责人,汉源县九襄镇申沟村村民汪国华是当地较早一批搭乘上农旅融合“快车”的人,真切地感受到种植果树带来的好处。
现下正是汉源县甜樱桃大批量上市的季节,汪国华也做起了网销,利用平时积攒的客源推广甜樱桃。汪国华说,这要是放在以前可想都不敢想。
“以前,吃不饱是常有的事。”汪国华说,种植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只能果腹。
后来,申沟村村民在不断摸索下开始尝试种植水果,村民有了能够“造血生肌”的产业,经济收入得到提升。
“看着效益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村民也跟着种植水果,最终将本村的白凤桃种植面积扩增到了6500亩。”汪国华说,自此改变了“双溪沟子打不出粮食,有女不嫁双溪汉”的历史。
每年六七月,申沟村白凤桃成熟时,成片的白凤桃挂满枝头,乡道上一辆辆载满白凤桃的车辆川流不息,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赚足了钱。
利用申沟村的桃园优势,当地村民吃上了“旅游饭”。乘着申沟村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和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的东风,村民们纷纷因地制宜发展农家乐,拓宽了增收致富的渠道。
在果树种植上做足了文章,果园不仅成为脱贫增收的“聚宝盆”,还是大家致富的好出路。
持续壮大优势产业
努力提升市场竞争力
“汉源、石棉的水果产业具有自然、品种、品牌、科技、文旅等优势。”在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王永清看来,雅安的水果产业优势非常鲜明,以泥巴山为界分南北两边,南边是汉源和石棉,阳光充足,雨水较少,具有相当的优势,所产的水果品质较好。
“以汉源县为例,其自然资源条件突出,年均日照时数1450小时,全年无霜期达300天,光热丰富、土壤肥沃,发展水果产业具有天然优势,产业发展基础良好。”汉源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万茂说,同时,汉源县具有明显的交通区位优势,商贸物流畅通,交通往来便利。
“石棉县位于大渡河中游,以中高山地为主,年均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十分适合水果种植。”石棉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宋朝介绍,石棉县是世界枇杷栽培种原产地,野生枇杷资源丰富,县内主要栽植的大五星枇杷是十分优质的晚熟品种。此外,黄果柑在石棉县有近300年的种植历史,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杂柑品种。
石棉黄果柑、枇杷分别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登记和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原产地)证明商标,全国园艺学会授予石棉县世界枇杷栽培种原产地、中国优质晚熟枇杷生产基地,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石棉黄果柑、枇杷“中华名果”称号。
在产业优势方面,石棉县、汉源县还长期与四川农业大学、省农科院、中国柑橘研究所合作,形成“专家+科技特派员+专业合作社+基地+技术服务队+农户”的标准化技术管理体系。
汉源、石棉的特色水果以其优质著称,每年畅销全国各地,深受消费者喜爱。
“有利也有弊。”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高兴贵说,受地理环境制约,汉源、石棉山区占比较大,在规模发展、集约化经营等方面受到制约,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呈现弱势。同时,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当前仍以“农户种植,客商收购”的产销模式为主,精深加工企业起步晚,产业链条短,现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能力弱。
“石棉、汉源很多果园在山坡上,容易受地质灾害影响。同时,有的果园海拔过高,会遇到冻害。”王永清表示,受社会经济条件约束,雅安市的果园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比较落后,果农基本就是靠天吃饭。
“要加强农村地区对市场信息的获取,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大力推广农村电子商务,建设完善农产品交易物流体系。让汉源、石棉特色水果可以直面市场,提升竞争力。”针对存在的问题,高兴贵说,要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大型销售平台企业,提高带动能力,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
对此,王永清建议,要加大财政投入,加强果园后期的基础建设。“科研单位要发挥好作用,加大研究。要改变品种,规避冻害。”王永清说,在产后销售这方面,产地和消费市场距离较远,还要继续加强电商发展,要让所有农户都参与进来,提高产值。
面对今后的努力方向,高兴贵说,要大力建设省级、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并全力抓好质量与品牌建设。
雅安日报记者郑雨莎吴丹
新闻推荐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雅安日报讯20日、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石棉县第九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石棉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相...
石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石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