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枝条变生产原料 循环发展铺增收之路

雅安日报 2020-04-16 08:34 大字

姜佳奇(右)查看食用菌生长情况

15日,位于石棉县永和乡白马村的一处食用菌种植基地里,工人们正忙着将一袋袋食用菌打包装车。

“这个季节主要以生产袖珍菇、喇叭菇、榆黄菇等食用菌为主,一天销量150多公斤,石棉县内就能销售完。”石棉县崔家坪香菇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姜佳奇说,这些食用菌菌棒原料都是自家果园修枝整形产生的废弃枝条,原生态、无污染。

今春,为科学探索农业疫情综合防控,解决自家果园废弃枝条处理难问题,姜佳奇突发奇想将废弃枝条变废为宝。他购置安装一台电动碎枝机,将自家500余亩果园冬春整形修剪产生的30余吨枝条收集整理,集中破碎成食用菌菌棒原料,用于生产香菇、平菇、珍珠菇等食用菌。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疫情防控期间从外地调运食用菌菌棒原料难的问题,还节约成本开支约13.5万元。

“我家果园种植盐源早核桃和优质红富士苹果示范基地260亩,种植欧洲大樱桃、花椒、青脆李等140多亩。虽已产生一定效益,但每年冬春季修剪的数十吨废弃枝条不能焚烧,堆放在果园中又影响生产。”姜佳奇说,他返乡创业就是为了能有更好的发展,果树修剪下来的枝条,可作为生产食用菌原料,让产业循环发展起来。

早在7年前,姜佳奇就通过摸索学习,掌握了食用菌生产、种植、管理的全套技术,有着较为丰富的食用菌种植经验。尤其是在对野生菌的开发利用上,他还独创一门技术,种植收益得到提高。

姜佳奇介绍,为保障合作社食用菌产品绿色无公害,在生产菌棒的过程中,栽培菌料始终保持原木加工、五谷杂粮粉碎而成,生产的菌菇鲜嫩、味纯、价高,单食用菌年收入约30万元,成功拓展“菌业”成“主业”。

如今,石棉县崔家坪香菇种植专业合作社尝试探索的“农场+合作社+香菇+贫困户”模式,给周边乡镇群众发展食用菌产业做出样板。

目前,石棉县共有果蔬种植面积约30万亩,每年可产生废弃枝条、秸秆至少5万吨,姜佳奇将废弃枝条集中破碎用于食用菌菌棒的做法,为该县农业废弃枝条、秸秆变废为宝、综合利用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王春涛

雅安日报记者吴丹

新闻推荐

做好黄果柑深加工 助农销售再添渠道

雅安日报讯7日,位于石棉县王岗坪乡的后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加工厂内一片忙碌的景象,58个工人在此剥黄果柑,用于黄果柑酒...

石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石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