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棉:蟹螺堡子的八月年节

四川经济日报 2019-12-04 06:22 大字

□ 李春林 文/图

尔苏藏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雅安市的石棉、汉源,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甘洛、越西、冕宁等地。还山鸡节是尔苏人的新年,尔苏话为“姑(儿)扎子”。用汉语则可以叫做“烧赙纸”,意为“放山鸡”。相比于其它一些传统节日,尔苏的还山鸡节一直坚守着自己的传统。尔苏人过还山鸡节时间上并不固定,大致在农历的八月初九到八月十二之间。还山鸡节2007年列入四川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今年9月10日(农历八月十二日)为石棉尔苏藏族还山鸡节。同往年一样仍在蟹螺堡子举行。蟹螺堡子位于石棉县蟹螺藏族乡江坝村五组,距离石棉县约20公里,去蟹螺堡子还可以顺便游览附近的猛种堡子和木耳堡子。2012年蟹螺藏族乡(蟹螺堡子)入选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2013年蟹螺藏族乡猛种堡子、木耳堡子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

今年的还山鸡节还是在蟹螺堡子的老堡子举行

男人们轮流上前挥动木锤舂糍粑

用白鸡献祭

祭祀供品大致为糯米糍粑、鸡蛋、腊肉、香木、酒、豆腐干等

去老堡子的路上烧起了香柏树枝,村民们举行击鼓欢迎仪式

在蟹螺堡子过年夜

很早就知道还山鸡节了,2007年它就列入四川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石棉县的蟹螺堡子也曾经去过,只是没有赶上这个节。今年8月向石棉的朋友打听,说日子还未最后确定。还山鸡节的准确时间在9月初才正式敲定,确定在9月10日(农历八月十二日)。于是9月9日下班后,我们驱车从成都到石棉县蟹螺藏族乡,四个小时便到了。

相比于其它一些传统节日,尔苏的还山鸡节一直坚守着自己的传统。尔苏藏族人口约3万人左右。他们讲尔苏语,但在族群内部又有三种方言区的划分。尔苏藏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雅安市的石棉、汉源,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甘洛、越西、冕宁等地。尔苏人的新年按照尔苏话为“姑(儿)扎子”。用汉语则可以叫做“烧赙纸”,意为“放山鸡”,按蟹螺堡子尔苏人过去的习惯,过了“姑(儿)扎子”,人的年龄就增加了一岁。

不同于汉族春节固定在正月初一,尔苏人过还山鸡节,时间上并不固定,尔苏各个方言区日子也不统一,只是大致在农历的八月,蟹螺堡子的还山鸡节在农历的八月初九到八月十二之间,具体日子则需要萨巴根据推算。

萨巴是尔苏人的祭师,他是尔苏文化的集大成者,相当于羌族里的释比、彝族里的毕摩。萨巴使用一种图画文字的历书来推算日子,这种文字是典型的图画类文字。目前在我国发现的图画文字有两种,一种是纳西族的东巴图画文字,另一种就是萨巴用的图画文字。它常用红、黑、白、蓝、黄、绿等在文字上添色,每一种色彩在文字中都表达了某种意义。

按照传统习惯,蟹螺乡的还山鸡节一般是在蟹螺堡子举行。蟹螺堡子这个叫法在当地还有一个传说,当年他们的祖先搬迁到此时,这里有一个巨大的海子,据说萨巴做法让水流了出去,海子干枯之后出现了几个巨大的海螺,取其谐音名为蟹螺堡子。另有一种说法则认为蟹螺堡子意为“长箭竹林之地”。清代时,蟹螺堡子为松林地土司辖地,蟹螺堡子为其所辖的“四十八堡”之一。现在它的行政名称是蟹螺藏族乡江坝村五组。

为了不错过第二天早上的仪式,我们决定不住县城而是到堡子里住。到了蟹螺堡子,四周阑寂,山里人家一般都休息较早,不会因为要过节而改变。虽然按照尔苏人的说法,今天是“朗格(儿)比”,相当于汉族的大年三十。

寻访一阵后,找到了尔苏风情园,店家热情接待了我们。院子里还有其他的车和游客,也是从成都赶来,准备参加明天的节日。洗漱完毕之后已经很晚了,准备休息时,耳畔却响起了非常美妙的歌声,我瞬间从床上弹了起来,寻着歌声而去,原来在灶房外,女主人汤素莲与表弟王贵银,正在练习第二天要唱的歌曲《觉里曼姆》:

先有天,后有地,有了天地,有了山。

有了山,有了水,有了草,有了树,有了土,有了石,

后来有了人间。有了人间,就有了我们祖先。

这是一首古老的歌曲,从天地开初一直唱到尔苏人的历史。对于没有系统文字记录历史的尔苏人来说,这首歌不啻是一首史诗般的歌曲,只能在大的年节时才能歌唱。因为怕生疏了,他们正在连夜练习。店主人杨军叫妻子和表弟到客厅,为我们讲述歌曲的内容,又一段段为我们演唱。让我们感觉到虽然还山鸡节还没有开始,我们已经提前进入了。那一夜,歌声一直在我梦中萦绕。

尔苏藏族的八月年节

半夜里下起了雨,一直到清晨雨还在下。屋顶的小青瓦在雨水的敲打下显得更加清亮,院子里的水泥地上也是雨花四溅。有游客问杨军,这样下雨,还山鸡节还搞不搞哦?杨肯定地说,当然得搞!祭祀祖先是大事呢! 接着杨军开始准备祭祀用品。洗干净的簸箕里有腊肉、糯米糍粑、香木、酒。他对我们说,各家各户的祭品都不一样,有些还准备了鸡蛋、豆腐、花生等等,但糯米糍粑是不会少的。

尔苏人祖先曾经居住在平原或河谷地带,在出产水稻的冕宁到及西昌一带的安宁河谷居住过,蟹螺堡子的唐、朱、姜、杨、汤等都是过去黄姓家族的分支,其先祖们居住在建昌大石板有十三条大堰的地方,后来才辗转来到蟹螺堡子。所以尔苏人以糯米做成的糍粑来祭祖,体现了对祖先的怀念。

今年杨军有两个亲戚也要参与祭祀,杨军把他们的祭品也一并准备了;随后,杨军拿着香木去家祭,他特意给我说,“男娃儿可以来,女娃儿不能来。”家祭的神龛设置在他家老房子二楼,是他父亲杨正伦的房间,房间的一面墙上开了一个小的方形墙孔,旁边挂着杨正伦的皮鼓。

杨正伦是尔苏藏族民歌“觉里曼姆”的非物质文化的市级传承人,往年都会参与还山鸡节的主持,只是今年84岁了,年事已高,不便再参与主持。杨军对我说,近年来政府重视,他们也在跟着老一辈学习。还说他这些年跟父亲学习了不少东西,已经可以参与主持一些尔苏传统节日的仪程了。家祭完毕之后,杨军夫妇开始换装。从城市里回家的女儿杨梦茹也在旁边帮忙。

尔苏男性的传统衣服为里面一件白衫,外面套一件蓝色的长布衫,袖口领口等处绣有花边,外面还可以套一件褂子,头戴黑帕,腰缠红巾;女性的服饰则为蓝色或红色及膝的传统上衣,再加黑色长裤加围腰,以精美腰带束腰,袖口、胸口等处更有精美的刺绣;头上通常缠白帕(只有上了年纪的少数妇女缠黑帕)。杨梦茹对我说,这里的唐素莲是刺绣的能手,她们家里的衣服都是自己制作的,衣服上的花想绣什么就绣什么,花生花、南瓜花、尖菊花等田间地里常见的花卉,都是她们衣服上的题材。

10点时雨小了一些,海螺声响起。杨军说,我们也出发吧!举行开年仪式的地方在地势更高的江坝沟西侧的老堡子。上个世纪80年代后,因为人口繁衍,也为了出行方便,有村民陆续搬迁到沟坝中居住,形成了老堡子和新堡子两个聚落。但每年的还山鸡节还是在老堡子的场坝里举行,老堡子的房屋为木石结构,多为两三层。最早多是石片房,后来改为小青瓦,墙体用不规则的石头修砌而成。如今老堡子四层的老碉房还在,是尔苏老建筑的代表。

去老堡子的路上,男人们都顶着自家的簸箕,里面的所供之物也大同小异。过江坝沟的小桥之前,路旁已经烧起了香柏树枝,几个打鼓的在右侧,左侧则是盛装的妇女,村民们来得差不多了,大萨巴王志全老人,便为游客举行了迎宾仪式,一一洒水祈福,依次进入坝子。

坝子上的一个石臼已经清洗干净。舂糍粑、做糍粑是还山鸡节的重要内容。男人们轮流上前挥动木锤,妇女们则负责翻转糍粑。人们欢快地劳动,不少游客也参与进来;舂糍粑进行得差不多时,便是还山鸡节的重要内容:放山鸡。

坝子中间的一棵大树下立着一块石头,它是尔苏人的石神。尔苏人认为石头是灵物,能通神、鬼、人,能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能驱除邪祟,引来善福。

在庄严肃穆的仪式中,大萨巴王志全和杨正清两位老人主持了“放山鸡”仪式。杨正清手执白色山鸡,王志全则朗声念颂经文,身旁是数位年轻一些的陪祭。这个仪式很长,难以详叙,总之最后白鸡被杀死献祭,这也是“还山鸡节”名称的来历,不是将鸡放回到山里,而是杀鸡后用于祭祀之用。同时,还山鸡节的鸡必须是白色的,因此这里以前家家户户都要养白鸡备用,近年来这一程序简化了些,只要大萨巴主持了放山鸡的仪式,便算是全堡子的人都举行了。

“放山鸡”一结束,妇女们留在坝子上,成年男性则顶着簸箕上山,开始进行“鸡菩萨杠杠”的仪式。开始上山前,男人排好队,王志全和杨正清两位老人手持两根燃烧的木棒,意为火门。所有上山的人都得经过火门,表示祖宗同源,同进一道门,团结一道,同心同德。

十多分钟后上山的队伍来到半山。这里大树参天,林草丰茂,是一块保护得很好的禁地。祭祀的地方主要分两片,右边是王姓家族的,左边是黄姓家族的,村子里的唐、朱、姜、杨、汤等其实都是黄姓家族分出来的,因此也在左边祭祀。

两大家族的人依次在神树和各自祖先始祖碑(“觉”)前,排列、上供和祭祀:点燃香柏树枝后,依次排队熏烤簸箕,以表示净化;之后各家将供品按先后顺序摆放在各家灵位前,并将少许供品抹于“觉”上;然后由最具威望的长者向“觉”祷告一番,并向祭祖的人抛洒面粉,最后各自焚烧香签。

祭祖中有一个重要的程序,就是长者查看有没有新添的簸箕和小孩。杨军对我们说,新添簸箕表示家族里有了新的人户。比如两兄弟本来是一家,如果弟弟长大后结婚分了家,那么就会带着新添的簸箕前来;如果家族里谁家新添了小孩,家家户户会把祭祀的糍粑分一块给这个家庭,以示对小孩子的祝福。

祭祀完毕,众人口呼“哦非!”“哦非!”,以示吉祥如意,同时唱起“始祖碑”歌,一边唱一边下山。山下的妇女已经等在堡子门口,等祭祖的人回到堡子,男女开始合唱,歌声响起再次响成一片。

娱神娱己的别样新年

还山鸡节是欢乐的节日,歌舞是少不了的。下山回来后,坝子中间已经由三根竹竿架起一个架子,中间吊着一大块猪肉,旁边是一坛酒。歌舞之前由王志全、杨正清等老人主持开坛仪式,之后由尊贵的宾客先饮。今年来了县里的领导,于是请他们先饮。

饮酒之后,歌舞便开始了。随着经济发展和旅游意识的提高,还山鸡节也请了外地歌手前来助兴。虽然有游客的参与,但你能够明显感觉到这是尔苏人自己的节日。他们并不是在表演,而是为自己唱歌,为自己跳舞,欢快的舞蹈,醇厚的歌喉,歌声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

最后众人最期待的还是傩戏。傩戏是这个年节的压轴大戏。傩戏分为两场,先是七八个人用玉米敷面,戴着佛冠,这样的装束显示出庄严的神性。随着密集的鼓声,最前的舞者手执羚羊角来到坝子中,紧跟着执铙钹的、皮鼓的表演者也一起加入。他们跳得虎虎生风,为村民驱鬼辟邪;傩戏的第二场由三个人表演,前面的人端着一个撮箕,中间一个背着背篼,最后一个拿着斧头做劈砍状,也意味着赶走邪恶和不祥,祈祷人寿年丰!

傩戏表演完,还山鸡节便进入尾声。坝子旁边几口大锅里炖的牛肉散发着扑鼻的浓香,它是为犒劳今天参与还山鸡节的所有人,无论是尔苏人、还是游客,无一例外,均可欣享。因为要赶回成都,我们已来不及享受这一传统的盛宴。

走在路上却看到大萨巴王志全和年轻的萨巴汤福华,二人背着法器走在回家的路上。王志全是还山鸡节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在十多年前非遗保护还不被重视时,并没有多少人热心上门求学,他也被冷落了多年。如今,随着非遗的备受重视,他带出的一些徒弟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了。同时,更可喜的是,尔苏藏族的还山鸡节也越来越被外界所知,作为非遗的还山鸡节也得到了更多更好地传承,这是尔苏人的幸事,这也是最让王志全心里高兴的事!

此情此景让人感动。作为还山鸡节的主持人,当大家开始享受一顿美味时,他们却悄然退出,似乎他们的使命就是对还山鸡节的传承,默默奉献,长期坚守,此外再无别求!看着他们逐渐远去的背影,我有些感慨莫名。夜色降临,我们只能一路前行。

新闻推荐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比赛现场雅安日报讯近日,石棉县第一届“弘扬红军长征精神,争当有志青少年”读书演讲决赛在石棉中学举行。该县中小...

石棉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石棉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