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他用“互联网+”带动乡亲增收致富

雅安日报 2018-01-20 12:59 大字

蒲江县果业联合会调研组到石棉调研,王志伟(右一)向其介绍石棉黄果柑产业发展情况。.jpg

蒲江县果业联合会调研组到石棉调研,王志伟(右一)向对方介绍石棉黄果柑产业发展情况

从部队退伍后,石棉县人王志伟回乡经商三年,而后将其所有都投入到经营黄果柑上。

探索发展模式、寻求销售平台、建立洗果厂……近十年的时间,王志伟带领村民将“互联网+扶贫”“请进”贫困户家中,让黄果柑“走出去”。

1月10日至12日,作为石棉县乡土人才,王志伟参加在成都举行的四川省第二届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最终获得铜奖。

赢得奖励的筹码是什么?王志伟认为有两点:合作社的探索改革以及“互联网+扶贫”的创新实践。

探索改革

去年实现户均增收3000余元

2009年,宰羊乡坪阳村黄果柑专业合作社成立,王志伟任理事长,开始探索抱团发展,探求统一的发展新模式。

合作社成立了,但黄果柑的销售却没有起色——“果优价不优。”王志伟坦言,因为不能直接面对消费者,果子的价格往往被压得很低。合作社成立的最初几年,社员们思想认识不统一、组织纪律涣散、种植管理不统一、营销推广各自为政等原因制约了黄果柑产业体系的提升。

201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王志伟了解到善品公社模式,心中大喜。

他找到中国扶贫基金会,决心按照善品公社的标准要求,重组合作社,按统一的品质流程组织生产。接下来,重新制定章程,几天几夜地开会……原本不多管多问的社员也渐渐习惯了在会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一颗黄果柑把大家拴在了一起,而且越来越紧密。”

坪阳村黄果柑专业合作社开始进行探索改革——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农业投入品、统一采收分级,通过“互联网+扶贫”整合社会各界资源推广黄果柑营销,实施***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增收。

有品质保证的果子更能提高大家的收入,村民们开始重视品控。村里的农家肥不够用,他们奔波二百公里,购买合格的农家肥;不能打农药,他们用黄板、诱捕器和太阳能杀虫灯代替;除草剂也不能用了,他们隔三差五地到地里手工割草;忍痛割爱地疏果,只为了让剩下的果子品相更好、味道更足。

农户把时间和精力更多投放在对品质的深耕上,而销售则交由依托善品公社体系、掌握了互联网力量的合作社。“这样一来,就从上游对整个合作社的组织方式和黄果柑的种植方式进行了体系性调整优化,旧的产业生出了新的活力。”王志伟说。

探索经受住了考验。2016年合作社通过互联网销售黄果柑收入近130万元。2017年,不仅线上销售可观,更带动线下销售150多万公斤,实现190户社员户均增收3000余元。

创新实践

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3年前,中国扶贫基金会率先在雅安试水电商扶贫,在贫困村探索实践善品公社模式,帮助贫困村发展特色农产品,借助互联网走出大山、推向全国,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石棉县就是其中一个试点。石棉黄果柑成为打响“互联网+扶贫”的重要一炮。石棉县宰羊乡坪阳村就是最好的实践。中国扶贫基金会将宰羊乡坪阳村、新棉镇安靖村两个合作社的黄果柑果园,确定为中国扶贫基金会落地实施的示范区,辐射带动全县黄果柑产业基地发展。

2016年,坪阳村有2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多是因病因残致贫。

如何帮助贫困户脱贫?王志伟与帮扶干部商量,还得以合作社为载体,依托黄果柑产业发展。

针对贫困户不同的情况,帮扶形式也有所不同:有部分劳动能力的,直接帮扶种植黄果柑;劳动力缺乏的,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发展黄果柑返利给贫困户。

村民李国祥作为示范区的一名社员,在2016年合作社黄果柑每公斤最高卖到5.6元的情况下,李国祥家里收入过万元。

“黄果柑产量、售价提升后,也直接带动了贫困户增收。”王志伟欣喜地说。

下一步,王志伟计划通过技术服务和销售带动宰羊乡、迎政乡两个乡29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助其增收脱贫。同时,以石棉县仓配中心项目为契机完善合作社,以生产好产品带动产品升级,以善品公社线上销售带动线下销售升级,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合作社社员和种植户增收。

雅安日报记者 张雨蝶

新闻推荐

全球首只母兽带仔野化培训放归大熊猫淘淘成功回捕 生存良好

对大熊猫“淘淘”进行体检本文图均为中新网图中新网石棉12月30日消息,记者30日获悉,12月28日,在位于四川雅安市石棉县的栗子坪自然保护区内,放归大熊猫监测队员在回捕笼意外发现了一只大熊猫。经中国...

石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石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