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挖掘红色文化 发展绿色产业

雅安日报 2017-09-19 11:50 大字

安顺场的早晨

每年冬季,金黄的黄果柑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俯瞰安顺场 刘安 摄

从河畔到高山,有黄果柑、有核桃、有高山蔬菜……

从高山湖泊到场镇边的大渡河,都曾留下当年红军长征时的红色足迹……

当地村民依托绿色产业和红色文化,发展致富产业和旅游业,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着幸福的生活。

这是石棉县安顺彝族乡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安顺彝族乡做好产业、生态、文化、新村、旅游等功能形态融合发展,突出重点,建成以安顺场4A级旅游景区、新场彝家新寨和安宁湖生态休闲旅游为龙头的旅游景点,打造“山青、水秀、房美、民富”的特色乡村,精心描绘出“春赏花品果、夏避暑纳凉、秋体验民俗、冬沐浴阳光”的农业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画卷,初步形成以“产业融合发展促乡村旅游,乡村旅游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发展路子。

红色底蕴

铸就特色旅游小镇

大渡河畔的安顺场,一幢幢古色古香的房屋矗立其间。

“老板,再加个特色菜……”16日,正逢周末,在石棉县安顺彝族乡场镇上,一家名为“刘家大院”的农家乐内,人声鼎沸。老板刘娟往来于餐厅和厨房之间,忙着招呼客人……

“我们这里有烤鸡、烤羊,还有本地特色的农家菜!”刘娟介绍道,丈夫原来从事长途客运,自2012年7月开办农家乐以来,丈夫当起了厨师,她当起了服务员。

众多游客前来安顺场旅游,最吸引他们的是这里的红军文化。

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来到安顺场,大渡河17勇士在红军领导的坚强指挥和战友们的掩护下,成功渡过了大渡河。红军也由此沿大渡河两岸急行而上,并很快飞夺了泸定桥……

每逢节假日,在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内,游人接踵摩肩;在馆外的广场上,人头攒动;景区停车场内,停满了来自各地的汽车。

与刘娟一样,2012年,张杰在距离纪念馆最近的地方开办了农家乐。

经过几年发展,张杰的农家乐从原来约280平方米的餐馆,发展到如今拥有3栋一楼一底楼房,共计500多平方米经营面积的集餐饮、住宿、茶楼为一体的农家乐。

“这几年,我不仅接待过来自北京、广东、甘肃、江浙等地的客人,还有来自新西兰等地的外国游客。”张杰说,生活也越过越好!

在安顺场,不少商家看中了越来越旺的商机,推出了骑游安顺的自行车租赁服务项目。特色的彝家烧烤、从大渡河里收集来的珍贵奇石、当地美味的核桃、老腊肉等特产……这里的旅游商品也越来越多。而安顺场旅游景区内,充满汉、彝、藏民族风情的各种建筑、服饰、歌舞、美食、民间工艺品深受游客青睐。在纪念馆内,红军装、特色纪念邮票则成了外地游客的最爱……

当地群众旅游收入的增加,得益于安顺场景区的成功打造。

安顺彝族乡乡长史呷介绍,近年来,该乡立足安顺场红色小镇建设,围绕“生态、文化、康养、体验、休闲、度假”六大主题,按照生态农业观光园区、古场镇游览区、红军遗址公园区、民族民俗风情园区布局,坚持发展全域旅游,着力打造历史文化观光体验和山水阳光休闲度假的“全景安顺”。

据统计,截至目前,安顺场景区共建成农家乐8家,特色商品经营18家,乡村客栈85家、床位800余张。2016年,安顺乡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9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5亿元,人均增收1500元。

绿色产业

助农脱贫致富

安顺场外,一株株黄果柑树上结着青色的果实, 这是安顺乡有着350亩规模的标准化黄果柑基地。

郁郁葱葱的黄果柑树掩映着前方精致的川西民居,成为进入安顺场4A级景区的一道生态屏障,也形象地代表着该乡安顺村的特色产业。

“种植黄果柑,比种植玉米强多了!”安顺彝族乡安顺村村民林忠英说,他家每年的黄果柑都被游客订购,一点都不愁卖。

如今,在安顺乡的小水村、松岗村、新场村和安顺场所在地安顺村等海拔较低的干热河谷地带,种植了2500亩黄果柑。

实际上,黄果柑只是安顺彝族乡低海拔地区的主要产业。

以安顺场为中心,四周的大山上,按海拔的不同高度,依次种植着黄果柑、核桃、中药材、高山季节蔬菜……

安顺彝族乡党委书记宋朝介绍,近年来,该乡坚持全域规划的产业发展理念,通盘考虑各村气候条件、产业基础、种植习惯、经济和生态效益等因素,以“地上地下立体布局、春夏秋冬四季增收”的新理念,抓好各村产业发展规划,初步形成以“春夏水果蔬菜、秋冬干果药材”等为主要品种的“一带多点”“一村一品”农业特色产业布局。其中, “一带”指大渡河沿岸安顺村和小水村为主的黄果柑生态观光带;而“多点”是指在新场、魁沙、麂子坪、松岗等中高山村,发展枇杷、核桃、花椒、高山错季蔬菜、中药材等特色农业产业示范点。

据统计,目前,全乡共发展黄果柑2500亩、核桃9100亩、花椒3000亩、枇杷800亩、猕猴桃400亩、青脆李300亩、蔬菜种植面积3552亩、中药材150亩。

“我们通过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有效推进了适度规模经营,各村形成有主导产业,有互补产业的组合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产业经济效益的叠加效应,有效防止单一产业带来的发展和收入风险,增加了群众的产业收入。”宋朝说。

农旅融合

鼓了村民腰包

“快来尝尝我家核桃,这是刚摘下来的!”16日,周末,在新场村周贵兵的农家乐内,周贵兵的女儿端出了一大盘核桃,邀请游客品尝。

每到周末,游客们常到此游玩,这里的高山核桃和农家菜是游客们的最爱。

“自从住进安宁湖畔的新村后,我现在的收入是以前的5倍!”周贵兵说,是红色旅游和当地的绿色产业,让他家走上了致富路。

安宁湖畔的新场村,也是当年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1935年5月,中央红军长征从此地经过,前往安顺场,并在枪林弹雨中成功强渡大渡河。

新场村成为了革命老区红色旅游环线上的重要驿站,通过新场村的道路成为名副其实的“红军路”。

从安宁湖到大渡河,从新场村到安顺场,安顺彝族乡境内,处处是美景,处处有村民增收致富的产业。

绿色产业与红色旅游的优势在这里得到最充分的体现。

近年来,该乡按照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加快完善基础设施,着力打造汉、藏、彝杂居的中高山民族团结进步旅游示范新村。同时,整合灾后重建、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扶贫帮扶等项目资金,建成具有浓郁民族文化特色的彝家新寨和安宁湖新村聚居点,引导农户开办生态休闲农家乐5家,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

安顺村、新场村、小水村等共获得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全国绿色小康村、四川省十大幸福美丽新村、四川省文明村、四川省生态示范村、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四川省农村文化培育示范村、四川百强名村等荣誉20余项。

近年来,安顺彝族乡以成功创建“全国文明乡”“国家卫生乡”“国家安全社区”,以及火把节、教育扶贫、移风易俗、感恩教育等活动为载体,从校园覆盖家园,鼓励学子成材,表彰“最美母亲”,弘扬优秀文化,塑造民族气节,提升人文素质,展示民族精神,让农旅融合有品味,文化内涵有深度,文明新风进万家。

“农旅融合促进新村发展,多元文化铸就安顺品牌,乡村旅游助农增收致富。”宋朝说,农旅深度融合,实现了村美与民富的有机统一,增强了群众自豪感、参与感、荣誉感和获得感,拉近了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共谋发展的联系,带动群众参与、理解并支持“阳光生态、业兴家富、法治和谐新安顺”建设发展,共建共享全域旅游盛宴。

雅安日报记者 黄伟

新闻推荐

即交即办 及时回应民生关切 边督边改 改善群众生活环境

9月3日,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向雅安市移交第二十六批信访件共13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信访件转交相关部门及县区政府核查办理。其中市直部门2件、雨城区6件、名山区1件、荥经县1件、汉源...

石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石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