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万亩小茶树 写出百亿茶文章

雅安日报 2022-04-08 11:45 大字

云台山茶园

村民采摘茶叶

茶,一种在东方流行了上千年的饮品,如今依然流行。

雨城区,这个藏在“云窝”中的地方,与茶叶拥有数千年的缘分。在传承与发展中,雨城将千年前的茶滋味完整保存下来。大力发展茶产业的背景下,雨城区把茶产业放在农业特色产业突出位置,发挥主导产业优势,坚持“强基地、壮主体、保要素、建机制、宣品牌、促融合”,不断培育壮大产业新动能,大力推动茶产业规模发展和提质增效,茶产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明显的成效。

据统计,雨城区茶业生产总值即将突破百亿元大关。

千年藏茶文化积淀

公元前53年,甘露寺祖师吴理真在蒙顶五峰之间驯化七株野生茶树,开启了世界上有文字记载最早人工种茶的历史先河。雅安也因此被公认为“世界茶文明发祥地、世界茶文化发源地”。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和亲吐蕃王松赞干布,将蒙顶贡茶带到吐蕃,由此开创和开辟了西藏1300多年饮茶史和当今闻名于世界,并可与丝绸之路媲美的“川藏茶马古道”。

一角“云窝”中的雨城,因雨雾多,加上适宜的土壤和温度,雨城成了茶树的天堂。

追寻历史,因茶马互市而兴起的上里古镇,如今依然可以找到茶叶留下的痕迹。南门坎,也还流传着茶马古道上的故事。

雨城,作为川藏茶路上纽带般的连接点,不仅是我国重要的边茶产地,也是川藏茶马古道最大的茶叶物资源头。

顺着茶马古道而上,在地球之巅的青藏高原,海拔三四千米以上的康藏高寒地区,一种叫藏茶的饮料风靡高原千年。

藏医药学宝库《四部医典》记载:“藏茶性温和、可消食。”藏族谚语说:“青稞之热,非茶不消;腥肉之食,非茶不解。”明《严茶议》记载:“以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藏谚曰:“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寥寥数语,道出了藏茶的神奇。

如今,雅安茶厂中,还珍藏着藏汉千年来的友好往来记忆。

一片片小小的茶叶,竟火了千年。

雅安藏茶作为经济茶,文成公主带去了茶叶,开辟了西藏的饮茶史,拉开了藏汉民族间的贸易往来,增进了友谊,繁荣了市场;雅安藏茶作为文化茶,增进了藏汉民族间的文化交流。2008年,雅安藏茶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代农业助茶产业发展

如今,雨城区的茶园中,年轻人的身影变得多了起来。

雨城区草坝镇合江村的“90后”茶农姜峰,接手父辈的茶园,当上了“新茶农”。由于缺乏传统农业经验,刚开始很头疼。

前两年,雨城区在茶园园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起了数字茶园管理平台,实时监测系统24小时运转,藏茶产业现代农业园区内所有茶园全覆盖,通过将实时测温、测湿、测虫害的数据传送到数字茶园管理平台,并通过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一出现异常,系统马上自动预警。

数据替茶农“跑路”,为茶农省下了大量的时间。

2018年,雨城区构建多层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托管”茶园,给茶农排忧解难,省时又省力。姜峰第一个报了名。

“我刚接过20亩茶园的管理任务时,种茶、采摘、管护完全忙不过来,导致茶园产值不是很理想。”姜峰说。

“一亩茶园一年的托管费只有几百元,我只负责春季的名优茶采摘,之后的夏秋季采摘、茶园管护、销售全部由社会化服务来完成。”姜峰说,托管后每亩茶园收益平均增长了1500多元。“现在我们这儿的茶农,着实安逸。”

近年来,雨城区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结合藏茶产业现代农业园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数字农业等项目,新建“雨城区农业全程机械化+综合服务农事中心”,建成数字茶园1000亩,全面提升茶园绿色化、机械化、智能化水平,建成标准化机采茶园基地12万亩。

产业发展助农奔康

雨城区共有茶园30万亩,投产茶园28万亩,覆盖现有8个镇、5个街道,按山形地貌和地理位置分为“青衣江流域早茶区”“绿色生态出口茶区”“南部高山有机茶区”三大茶区。

春天,正是收获的季节。雨城的茶园间,站满了忙碌的身影。

“雨城区温度偏低,且高山茶居多,因此,茶叶出产时间偏晚,但是品质很好。”雅安市雨城区聚祥春茶厂负责人庞红云说,这些年来,依靠优秀的茶品质,茶厂生产的茶品,多次在各种茶叶比赛中获得金奖。

茶叶成就了雨城区一批批年轻茶人的同时,也让雅安茶厂、周公山茶厂等老牌茶厂名声更加响亮。

据了解,雨城区现有茶叶加工主体120余家,取得SC的茶叶生产主体38家,食品作坊备案的茶厂68家。茶业企业中,有省级龙头企业7家、市级龙头企业9家。

近年来,雨城区按照全市茶产业“一绿一黑”的发展定位,主要打造雅安藏茶。目前,雨城区有藏茶企业10家,其中,边销茶定点企业6家、边销茶战略储备库企业2家,藏茶系列产品主要有紧压茶、散藏茶、袋泡茶、再加工藏茶、藏茶粉、藏茶浓缩液、藏茶装饰品等七大类100多种产品,藏茶产业带动茶包编织、包装、交通运输、零售、旅游等综合产值达30亿元。

为进一步壮大茶产业,雨城区成立茶产业领导小组、藏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制定出台《雨城区加快培育百亿茶产业的实施意见》《关于构建雨城区现代农业“3+3”产业体系推进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做好做实茶叶生产的各项要素保障。建立健全“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成立吉祥茶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在全市率先开展“三社融合”试点,组建“三社融合”公司——雅安市雨城区塘坝供销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同时,组织企业参与国际国内各类展会、茶事活动等,不断扩大公用品牌效应。

陈泽睿本报记者胡月

新闻推荐

拓宽就业渠道 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进一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拓宽就业渠道,增强创业带动就业的作用,加大对企业稳岗扩岗支持力度,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通过稳...

雅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雅安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