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化传承发展 让艺术点亮乡村
在雨城区东南部总岗山下,距离市区12公里的地方,有一个面积约6平方公里的美丽乡村——草坝镇塘坝村。走进村庄,便可看见依着山势、连绵不断的茶园、错落的民居……
近年来,塘坝村通过强化组织建设、提升治理能力、发展壮大主导产业、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全村文明新风已然形成。2019年,塘坝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20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村”。
塘坝村茶园一隅
当地村民在艺术老师指导下,学习绘画
培育文明新风
激发乡村振兴驱动力
草木葱茏、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抬眼满目翠绿,鼻尖萦绕阵阵茶香……
茶叶,是塘坝村的传统产业,也是旅游产业。近年来,塘坝村因地制宜利用茶产业优势,打造云台山茶叶交易市场。在茶叶交易旺季,日成交额达到300万元以上,茶叶总销量较市场建成前增加了20%以上,茶农人均收入增加1000元以上。塘坝村茶叶加工企业已发展到20家,年产值达8000万元以上,初步形成茶叶加工企业集中集约集群发展格局。2020年,塘坝村村民人均收入达22850元,其中茶产业相关收入占60%以上。
产业渐兴旺,文化更富有。
在塘坝村村委会广场宣传栏上,“村规民约”“魏家文化”“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等分外引人注目。
近年来,塘坝村遵循“群众工作群众做”的原则,制定村规民约,建章立制强规范,自觉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同时,大力继承和弘扬族谱家训,挖掘“魏家文化”,牢记“耕读传家,诗书继世”理念,劝勉青少年重视耕读,勤劳耕作,读书上进;通过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扬各类精神文明先进典型,扎实开展道德讲堂、家风家训宣传等主题活动,培育表扬“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20余户。
塘坝村还利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乡土建筑,大力展示塘坝村历史文化沿革、风土人情、历史人物、传统文化等,积极保护并展示城镇化进程中村庄历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在塘坝村范围内建设农耕文化广场、耕读文化广场、农耕实践基地(馆藏传统农耕器具500余件)等“农耕文化”建筑,再现塘坝劳动者“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情景,纪念和传承塘坝村“开拓进取、自强不息、孝友耕读、勤俭传家”的农耕文化。
近年来,塘坝村将乡村文化资源转化为优势资源,服务“产业—自然—人文”一体化发展,开展“一村一品”农业品牌文化建设,开展“采茶节”“普及认识农具”“打糍粑”“包粽子”等农耕实践活动13场。
促进产业融合
激活文化振兴生命力
走进塘坝村,家家户户张贴着寓意美好的春联,门上有“福”字,窗户上还有精致窗花。
“这些春联、福字等,是我们这的书法老师为大伙写的。”塘坝村党总支书记魏国强介绍,这些书法老师是塘坝村的常住“新村民”,也就是在塘坝村定居生活的艺术老师们。
近年来,塘坝村坚持以文化建设为抓手,大力推动“茶山艺林”项目实施,引进不同风格的艺术老师来到塘坝村,新建“厚山民宿”“合江书院”等多家艺术精品民宿,努力打造独具特色的艺术文化村落。
塘坝村的艺术老师们还为村民们开设了油画、书法、陶艺、茶艺、盆景等诸多培训课程,丰富的文化生活不仅充实了村民的闲暇时光,提升了村民的艺术品位,更增强了他们参与乡村建设和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在艺术老师的助力下,塘坝村还兴办了乡村振兴学校,高效利用农民夜校、农家书屋等平台,积极邀请教授、专家、学者、艺术家等开展农村经济、乡村发展、民宿改造、茶叶管护、文化创意等系列讲座和培训课程,为塘坝村培养了不少“土专家”和“田秀才”。
截至目前,塘坝村共引进艺术民宿13家,营业5家。引进的艺术家充分挖掘农民艺术天赋,免费开设油画、书法、古琴、茶艺、陶艺等技艺培训80余场次,帮助100余名村民实现文化自主创业,带动村民自主创作油画、陶艺等艺术作品400余件,举办油画展览等农民作品展览5场,探索出了一条“政府搭台、文创撬动、工艺助推、共建共享”的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新路径。
下一步,塘坝村将继续以综合性文化服务站为平台,通过设施标准化、服务嵌入化、品牌特色化、参与社会化,持续推进乡村文化和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以文化铸魂、文旅赋能,实现塘坝村社会性与经济性的效益共生,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纵深发展。
郭璐瑶本报记者黄伟
新闻推荐
眼下,雅安市各中、小学已经开学。孩子在学校的健康问题是家长们最关心的。春季流行病高发,诺如病毒胃肠炎正是春季学校...
雅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雅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