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瓜“炸”出生机 土地焕发新活力

雅安日报 2021-09-16 08:30 大字

基地工人采摘八月瓜

12年前,文昌惠回到养育自己长大的村子雨城区上里镇中里村,看到很多田地荒芜,决定从事农业,想以此改变家乡的面貌。于是,她用工作十几年积攒的资金和贷款承包了土地,发展起了猕猴桃产业,成为村里发展猕猴桃的先行者之一。连获几年丰收后,溃疡病让猕猴桃园颗粒无收。

文昌惠开始怀疑走这条路是不是错了。

9月9日,文昌惠驾着车说:“我不甘心,农业做了十几年了,积累了很多资源和技术,让我放弃不甘心,我还想再拼一拼。”今年,她带领村民种的八月瓜丰收了。

盘活闲置土地

发展特色产业

农村人,从小便与土地打交道,土地是根也是希望。

“2009年,农村很多劳动力都外出打工,家中的土地就荒着。”文昌惠说,一亩土地种粮食,一年也就挣一千多元,外出打工一年能挣四五万元,所以,有劳动力的人想要改变家庭经济状况,都选择外出。

2010年,文昌惠成立了雅安市中强同心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村民土地。外出打工的群众很乐意将闲置的土地租给文昌惠,除了收到租金,还能让土地重新焕发生机。那时,全村人都盼着文昌惠能搞出个“名堂”来。

不负众望,第二年,猕猴桃就迎来了收获。然而,令文昌惠没有想到的是,2013年,猕猴桃被溃疡病侵袭,后虽经多方专家“医治”,终究不见“病情好转”,那段时期,她的种植事业也跌至了“谷底”。

她不甘心,拔掉了生病的猕猴桃,决定再试一次。

生长、结果……就在文昌惠以为猕猴桃“痊愈”的时候,溃疡病再次来袭。

2018年,文昌惠无数次想过要放弃。

文昌惠说,她更怕租用的土地再次闲置,亏了良心。

文昌惠(左)和基地工人一起迎接丰收

寻找“新生”良药

土地再迎丰收

201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她接触到八月瓜种植。

猕猴桃和八月瓜都是爬藤植物,区别是,一个是木质根一个是肉质根。肉质根的猕猴桃抗病性差,且病虫害传染性强;木质根的八月瓜相对来说就比较好养。

当第一批40亩的八月瓜苗种到地里时,在基地务工的村民都不看好。

八月瓜幼苗非常纤细,细得能穿过针眼。

“一开始我也没太上心,就种着吧,反正架子有,土地有。”文昌惠说。

第二年,八月瓜苗爬上了架子,开始试果。

当八月瓜挂满枝头,她叫上周围村民都来尝一尝。大家都说,这个八月瓜不错。

今年初,文昌惠开始认真对待八月瓜,拉了200吨有机肥到基地,施了肥的八月瓜苗更加粗壮。“三分种,七分管”,要想发展,专家指导是一方面,重要的还是得靠自己去摸索、学习和总结。

此后,文昌惠每天都要去地里看看,除草、排水、修苗……从种植到开花结果,每一个细小的变化,她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8月下旬开始,基地里的八月瓜颜色由绿转紫。

文昌惠再次迎来了丰收。

“今年预计能达到4万公斤,按照市价大概16元一公斤。”文昌惠开心地说。

丰收季,在基地务工的工人数量达到了20多人。

采摘、选果、销售……一派热闹的景象。

“几十岁的人了,现在守着家,一个月也能挣近2000元。”村民张珍秀说。工作不累,还能学点技术,又能照顾家里,村民们希望,文昌惠的基地能越办越好。

采访结束时,文昌惠悄悄告诉记者:“我还是想继续种猕猴桃,在专家的帮助下,我们选择了一种抗病性比较好的品种,明年就种下去。”

对于八月瓜种植,文昌惠说:“基地保持在40亩的规模,然后用更多精力让有意向的村民发展八月瓜种植,因为这个管理容易,收成不错。”

本报记者胡月

新闻推荐

入院前:想保胆费周折选医院 手术后:技术精湛家一般温馨

医生在病房询问患者手术后身体恢复情况为了能保胆取石,50岁的志玛(化名)及家人费了不少周折,最终在雅安仁康医院(雅安结石...

雅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雅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