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都去哪儿了?防范不良校园贷做到三要三不要

雅安日报 2021-04-01 09:30 大字

“只要你是学生,有身份证,就借给你钱!”“零门槛、无抵押、无利息、一秒到账、先消费后付款!”……近年来,随着大学生消费需求高涨,一些不法分子也盯上了“校园经济”,试图利用校园贷诱骗学生。对此,相关监管部门发布风险提示:要及时准确识别不法分子典型套路,坚决远离不良校园贷,大学生应该培养健康的消费观念,不要过度虚荣、攀比,从而导致自己陷入不良校园贷的陷阱。

银行工作人员走进学校,向学生普及如何防范校园贷

贷的款都去哪儿了?

“买口红、包、衣服。”李莉(化名)是雅安市一名大三学生,曾有过网贷经历。她告诉记者,看到室友买了新的口红或者新包,她就忍不住也想买。但是家里给的生活费完全不够,她正巧在某app刷视频的时候看到了网贷的广告,试了一下结果真的贷了出来。

“只需要填写好资料,然后上传身份证照片就行了。”李莉告诉记者,还好自己贷的款并不多,通过课外兼职,很快还清了,但他身边有同学却因为没有及时还清贷款,利息越滚越多。

“现在玩游戏都需要充值,我不敢跟家里要钱充游戏,只能是通过借款了。”陈磊是一名大二男生,因为朋友推荐,他使用分期贷款,在填写了个人信息后,成功获得了借款额度。不过好在他跟李莉一样,在网贷平台上借的款并不多,很快就还清了。

广告诱导是学生借款主因

接受采访的学生中,记者发现,除朋友介绍之外,很多有过贷款经历的大学生都是通过网贷广告而得知的借款平台。不少网贷平台的广告宣传力度都不小,几乎涵盖了当下最热门的短视频APP。

例如当下最出名的某短视频平台,其用户量惊人,早在2017年,其宣称已拥有1.1亿日活跃粉丝。可就是这样的平台,网贷广告比比皆是,如“借一万日息低至1.6元。”“这也太值了吧,我也注册一个。”宣传语更是通过真人录视频的方式进行传播。

不少学生坦言,很难不被这些广告所诱惑,所谓的“低息”“太值了”几乎成了他们贷款的主要诱因。

为此,今年3月17日银保监会办公厅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未经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一律不得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

看清套路做到三要三不要

当下随着金融科技手段进步,很多不良校园贷也披着“马甲”,不断翻新花样,让不少学生掉入陷阱,那么,不良校园贷都有哪些套路?

套路第一步:设计五花八门的圈套。设计“手机贷”“整容贷”“培训贷”“求职贷”“创业贷”等五花八门的形式,引诱涉世未深的在校学生过度消费。

套路第二步:抛出低息低门槛诱饵。不良校园贷通常会进行利息低、贷款门槛低等迷惑性宣传,或弱化还款难度、贷款利息等,如声称“无门槛、零利息、免担保”,告诉学生贷款只需要一张身份证或者学生证就可以办理。

套路第三步:签订虚假合同。跟受骗学生签订金额虚高的贷款合同或者“阴阳合同”,有些除了合同,还会额外要求打欠条等。

套路第四步:制造银行流水。通常把贷款金额转入学生的银行卡,但会派人陪同学生去银行全部取出,然后再要求学生退一部分金额,这样就形成了银行流水与借款合同一致的“证据”。

套路第五步:单方面制造违约。通常使用“不接电话、不回信息”等方式拒绝接受学生还款,并且故意拖延,目的就是为了制造学生违约逾期的情况,以收取高额违约金。

套路第六步:借新款还旧款。一旦学生违约无法偿还贷款和利息,不良校园贷可能还会设计另一个圈套,介绍学生去其他公司贷款来偿还此前的贷款。

套路第七步:恶意追债。到这一步,一旦被骗学生无法偿还贷款,不法分子就会通过暴力催收、骚扰父母亲友等各种手段追债。

“这些不良校园贷背后隐藏着极大的危机,有的学生面对还款压力,选择‘以贷养贷’,从而债台高筑;还有的学生因无力偿还校园贷,长期遭受暴力催债的骚扰。”对此,雅安市金融监管部门提醒,大学生应培养健康的消费观念,不要过度虚荣、攀比,做到三要三不要,远离不良“校园贷”。

一是花钱要理性,不要盲从、攀比、炫耀,不要超前消费、过度消费或从众消费,否则一旦资金断流,就容易落入不良校园贷的圈套。此外还需高度警惕的是,当前一些大型消费贷款平台针对大学生提供所谓“精准服务”,各类循循善诱的让利规则暗藏玄机,宽松的审批要求和超出个人还贷能力的放贷额度为大学生埋下隐患,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渗透到校园里,透支着年轻人的经济基础。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价值观,提高网贷风险防范意识,培养理性消费习惯,做到开源节流、量入为出,不给不良校园贷留下可乘之机。

二是借钱要正规,不要把“假李鬼”当成“真李逵”。凡是非正规金融服务都要远离,凡是有金融需求都要找正规金融机构,可通过拨打金融机构官方客服电话或前往金融机构营业网点进行咨询办理。切不可轻信不法分子的诈骗诱饵,让不良校园贷钻空子。同时,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将自己的身份证、学生证借给他人,保护好个人及家庭的信息不外泄。

三是救济要理智,不要让“校园贷”变成“校园害”。不要为了不合理欲望去触碰校园贷,如果不幸遭遇了不良校园贷,一定要保持理智,寻求正确的救济渠道,不要“以贷养贷”,要积极保留证据,保持与家长和学校的密切沟通,主动向公安、司法机关寻求帮助,借助法律手段、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记者 蒋阳阳

新闻推荐

倡导文明祭祀 树立文明新风

清明节是市民祭祀先祖、缅怀革命先烈的传统节日,在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许多市民选择鲜花祭奠、植树祭奠、公祭悼念、撰...

雅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雅安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