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浇筑社区平安防护墙

雅安日报 2020-09-25 08:51 大字

1.8米的个子,身着警服的戴鹏是犯罪分子害怕的“戴警官”;在群众心里,他却是亲和力十足的“戴妈”。

1996年,戴鹏调到市公安局雨城区分局河北派出所,担任康藏路社区民警,就把根扎在社区和群众中。

20余年的社区民警生涯,他收获喜悦和成功,赢得群众口碑,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戴妈”。

戴鹏(中)在社区宣传相关法律知识

做文明社区的治理能手

作为社区民警,戴鹏在工作中并没做过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做的小事件件都让老百姓受益。从1988年走上从警路,他就坚持群众路线,积极组织群众开展治安防范,用忠诚讲述自己的警察故事。

2013年4月,针对辖区小旅馆多、管理难度大的情况,戴鹏推出星级治安管理模式,设计“金星、红星、黑星”三种等级,对治安良好的旅店挂红星,累计加挂6颗以上,并且连续保持3个月的,直接上升为最高级别——金星,由辖区派出所贴上“治安良好旅店”的标志;对治安较差的旅店挂黑星,检查、约谈、整改,累计5颗的责令停业整顿。

2015年以来,社区内60余家旅店和未办证留宿场所内,产生预警信息30多条,旅店业主提供各类违法犯罪线索5条。

在人口管理工作中,戴鹏发动群众,将群众变成他的“千里眼”“顺风耳”。针对流动人口管理,他严格按照流动人口登记办法,积极争取社区居委会和群众支持,将21名居民小组长和各小区物管业委会成员发展为流动人口协管员,建立社会化流动人口信息网络。辖区如果有可疑人员入住,协管员便第一时间报告,基本实现对外来流动人口、重点人员信息24小时内进行采集登记。

2015年6月中旬,戴鹏接到青衣江路中段信息员反映,在该路段一出租房人来人往,人员复杂。戴鹏带领社区干部入户调查了解基本情况后,将情况报告给派出所,随后派出所组织人员一举捣毁了这个吸毒窝点。

甘做百姓的贴心管家

今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在接到疫情防控工作指令后,戴鹏第一时间返回工作岗位,和康藏路社区干部、防疫人员共同摸排辖区人员情况。

戴鹏和社区干部根据之前录入民警社区系统的信息,以及局里统一推送的重点地区人员来往信息,通过见面、电话、微信等方式,把社区6000多户、18000多名群众逐一摸排到人,最终确定外来人员,并全部完成建档。

摸清数据后,社区民警的疫情防控工作主要重点是实时监测和日常管控。戴鹏和社区干部每天两次对重点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告知辖区超市、药店业主相关防疫措施,在辖区多个小区门前进行出入登记和群众疏导……

随着疫情防控工作不断推进,各项措施要求不断变化。只要工作要求有变化,戴鹏就第一时间领会精神,更好地服务群众。其间,辖区群众李明(化名)通过微信联系他,称自己在北京女儿家,想回雅安;戴鹏向他详细解释重点地区返乡人员要集中隔离等事项,打消了李明立即回家的念头;戴鹏一直惦记着这个事,在掌握指挥部最新措施要求后,第一时间告诉李明,回雅后需第一时间前往所在社区登记,然后再去医院做核酸检测,无异常也需要居家隔离14天;在戴鹏的帮助下,李明6月平安到家。

通过日夜守护,戴鹏为辖区居民建起一道无形的防护墙和安全线,让居民能够安心在家。

“其实,我是一名普通的社区民警,就是要敬业奉献才对得起老百姓的信任。”戴鹏说,“要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不靠一时的冲动、一时的热情对待工作,而是持之以恒地做好社区警务工作。”

本报记者石雨川

新闻推荐

公交优先 低碳出行

为加强绿色出行主题宣传,进一步提高绿色出行水平,9月21日,雅安市在雅安汽车客运站站前广场开展2020年绿色出行宣传月和...

雅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雅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