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阿尔茨海默病 陪伴关爱老年人

雅安日报 2020-09-21 09:03 大字

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俗称老年痴呆症。据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中,总体患病率在5%左右,并随着年龄增长呈几何指数增加,即年龄每增加5岁,患病率就将翻倍。

记者在雅安市第四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四医院)了解到,根据2018年雅安市老龄委数据显示:雅安市六县两区65岁以上人口共22万余人,老年期痴呆患病率为5—7%。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会在自己圈定的世界里任意妄为,有时暴躁如猛兽,有时又乖巧如孩子。对于病人而言,不但自身无奈无助,其家人更是痛苦不堪。近日,记者来到四医院老年医学中心内二科,在医护人员带领下,走近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们。

医护人员与老人进行击掌游戏

探访病区

精心呵护有效关爱

在四医院老年医学中心内二科三病区,一道自动玻璃门将这里和外界隔开,当该科室护士长叶毅刷了门禁卡后,这道自动玻璃门才被打开。

记者看到,大厅里正坐着二十多位老人,他们大多安静地盯着电视机里播放的节目,有人神采奕奕,也有人坐在轮椅上昏昏欲睡,还有些老人则在护工搀扶下四处闲逛、自言自语。

来到这里的病人,生病前与常人无异,后来却时常发生找不着东西的情况。无论患者还是家人,都以为是年纪大了之故,起初并没有引起重视。

“你看那个婆婆,年轻时走南闯北,前几年刚进我们医院时住在二病区,还能带着大家唱歌。”叶毅走到该老人身边,一遍又一遍重复着歌词,老人好似记起来一些,并跟着哼唱起来。此时,叶毅又叫了另一位老人的名字,并走到她面前和她玩击掌游戏。

唱歌、击掌、猜拳、打招呼……这些对普通人来说简单的动作,却是护士帮助老人延缓病情恶化的方式。

居住在三病区的老人,都不同程度患有阿尔茨海默病。早在2013年,四医院就将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从住院老人中分离出来成立了独立病区。护士长叶毅曾是精神科的护士,2015年起,他开始接手负责阿尔茨海默病老人的管理。在叶毅看来,在这个病区内任何东西的增设,都要首先考虑到安全问题。

洗手液的放置比其他病区高,大厅里要配置安全员,用蔬菜水果图片代替数字的门牌号……这些都是因为这里老人的特殊性而设置的,而护士和护工们更要留意老人的一举一动。

老人们一旦出现阿尔茨海默病症状,就会变得格外“幼稚”和“执拗”。有人会哭闹,有人会变小气,还有人会动不动想要“出逃”。所以在这个病区内,将大门设为需要电子钥匙才能开启的模式,就是为防止老人走失而采取的措施。

“在过去,这个大门是铁栅栏的,显得十分冰冷。2017年搬新病房时,我们就换成了玻璃门。”叶毅说。

与患有其他疾病的人不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永远无法参与到疾病的治疗中,对于他们的一切治疗,都只能靠护理人员进行。

在四医院,护理老人的人便是护工。曾有护工对老人的大吵大闹、不听劝阻感到不解,强制要求老人停下来,结果却适得其反。发现这一情况后,四医院医生便开始定期对护工进行知识培训,告诉他们要如何照料老人才能更加精细,也让他们能更加正确地认识到这种病症。长期的培训,让护工们渐渐明白了老人出现这些行为的不由自主性,于是也不再强制要求老人,而是开始试图分散老人们的注意力。

“如果有两位老人发生争执,护工就会把他们分别带到其他地方转一圈,回来后两人就会和好如初。”叶毅说,这样的方法避免了老人因执意要完成某种行为而造成身体伤害,从而让老人能更加安全。

了解了阿尔茨海默病的特征,护工的护理也就越发规范,而护理对于中晚期患者来说更是不可或缺。“阿尔茨海默病到了中晚期,自己已不能独立生活,所以我们的护理就非常重要。护理包括卫生护理、饮食护理等,我们要加强老人翻身、预防褥疮、肺部感染,以及预防跌倒骨折、迷路走失等意外情况发生。”四医院老年医学中心内二科医生胡晓亮说。

老人们正在进行填色游戏

胡晓亮医生同老人聊天,了解老人烦恼

护工和老人互动

医生支招

提前预防延缓发病

每日上午9点,四医院老年医学中心内二科二病区的老人们就会站在大厅里,在护士带领下开始做早操。与三病区的老人不同,这里的老人绝大部分都还有着较清晰的思维能力,也能进行日常的生活自理。

胡晓亮说,阿尔茨海默病其实早已成为继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癌症之后老人健康的“第四大杀手”,目前世界上通常使用的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从药物治疗的角度来讲,目前抗痴呆、改善认知功能的药物,可使患者症状得到一定改善,延缓疾病的发展和恶化,但尚未出现可治愈该疾病的药物。也就是说,现有药物只能针对症状进行治疗,而不能从根本上逆转或治愈该疾病。

因此,预防和延缓老年人智力退化,往往比老人出现病症后再送往医院治疗更加有效。四医院老年医学中心的医生护士们深知这点,平日便积极通过认知康复训练、职业训练、音乐治疗、心理治疗等办法,延缓老人智力退化进程。

近段时间,病区内有一位老人情绪十分不好,胡晓亮打算同该名老人聊一聊。做完早操,胡晓亮便把老人请进了聊天室,让老人讲讲最近是因何事不开心。

原来,该位老人年轻时就是文艺好手,到医院后也常组织大家开展文娱活动。然而,今年重阳节即将到来,老人却迟迟没有组建好演出队伍,于是便情绪低落起来。胡晓亮耐心听老人说完,又引导老人听他解释,最后还承诺老人,到时一定会帮她组建好演出队伍。“这可是你说的,到时我可就等着你的队伍了。”得到承诺的老人,转眼便笑了起来。

胡晓亮介绍,类似这位老人的情况,在老年群体中并不少见,通常家属只会认为,这是因老人年纪逐增后性格变得偏执之故,然而这些变化往往就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症状。

此时,在大厅另一头,几位老人正拿着彩色笔进行填色游戏。

“你画的是什么花?”“花应该是什么颜色的?”这些看上去分外简单的问题,却会让老人们短暂思索一两分钟。胡晓亮说,这些不费体力、不费目力、不计效率,且没有危险性和较易操作的手工训练,可以吸引老人的注意,同时又消除了他们的忧愁与孤独感,是早期预防的一种有效手段。

在平时护理老人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往往会给老人一个平静安稳的环境,避免产生紧张不安的情绪,并注意保持亲切和蔼的态度,以增进老人的安全感。

胡晓亮介绍,阿尔茨海默病如何治疗是整个社会目前都在关注的一个问题,其实该病症的治疗,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需要个人、家庭,甚至整个社会参与进来。病人从轻度记忆与认知障碍到最后的植物人状态,要经历几年甚至几十年,而良好的心理和生活护理,就能延缓患者的病程,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不要将我遗忘

——仅以此诗献给全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叶毅

岁月缝隙里父亲的照片,

早已斑驳、泛黄

有一个人却总爱将他挂在嘴上:

“扛着锄头的小伙就是我的爱人,

他在部队时扛的可是钢枪”

她指着照片向我讲述

讲解时嘴角总是上扬

“他是村里最帅的小伙,

年轻时不知迷住了多少姑娘”

看她害羞的脸庞

哪儿有70岁的模样

“小伙子今年几岁啦

阿姨给你介绍对象”

每次她说这话时

我就笑笑

转过身

眼角总是泛起泪光

多想这青衣江水流得再缓些

似儿时睡前母亲的歌

在耳畔低声吟唱

我的母亲呐

你正在忘记全世界,

但求你

不要将我也遗忘

(作者为四医院老年医学中心内二科护士长)

科普链接

什么是老年痴呆症

老年痴呆症在医学上被称为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足以致命的慢性脑病,目前还没人能避免这种疾病。这种病症起因于两种异常蛋白质,称为斑块(plaques)和缠结(tangles),这两种蛋白质会聚集在大脑中,杀死脑细胞。该病始于海马状突起(hippocampus),这里是大脑最初形成记忆的部位。

年复一年,斑块和缠结缓慢地破坏着海马状突起,患者因此越来越难记住新的事物。要记起几小时或几天前发生的事,对于其他人来说并不困难,但是患者却已记不起来了。

随着病情发展,更多的斑块和缠结扩散到大脑的不同区域中,所到之处会杀死脑细胞,破坏脑功能,而这种扩散也造成了老年痴呆症蔓延的不同阶段。随后,病情会从海马状突起区域开始扩散到脑部处理语言的区域,这时病人越来越感觉词不达意。接下来,疾病发展到脑前部,这里是进行逻辑思维的地方,从而导致病人开始失去解决问题、理解概念或是进行生活中大小计划的能力。

在此之后,斑块和缠结还会入侵脑部调节情绪的区域,这时病人对于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开始出现失控状态。当疾病继续蔓延到脑部产生视觉、听觉和嗅觉的区域后,老年痴呆症便开始毁坏感官能力,而且让人产生幻觉。

最终,斑块和缠结会抹去最早期和最珍贵的记忆,这些记忆储存在脑后部。接下来,这种疾病会破坏平衡和协调能力,并破坏脑部调节呼吸和心脏功能的部分能力。这种疾病的发展,从轻度健忘到死亡是个缓慢而持续的过程,一般发生在8—10年间。

到目前为止,老年痴呆症无特效药根治。在此,大家应积极了解老年痴呆症,增强对患者的理解和关心,从而减轻患者的羞耻感、提高护理水平,帮助患者战胜病魔。

本报记者鲁妮娜

新闻推荐

雅安叫停加油站加油作业区扫码支付

本网讯为进一步加强加油站安全管理,管控手机扫码、移动手持终端等电子支付行为潜在的安全风险,严防事故发生,近日,市应急...

雅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雅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