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摊主”的众生相 雅安城的烟火气

雅安日报 2020-06-17 08:18 大字

初夏,雅安的地摊经济与天气一起日渐升温。

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人们,因摆摊聚在一起。促就业、稳经济的地摊经济为城市增添了一份接地气的市井温度。

摆摊收入成家里主要经济来源

6月11日清晨。

市区西门南路,一块蓝色隔板装饰的早点摊,整齐地摆在路边。摊主杨德超戴着口罩,先把餐车的角角落落擦个干净,再娴熟地拿出热乎乎的粽子和鸡蛋。来往路人停下脚步,驻足在他的早点摊前。

“来一份粽子,加一个鸡蛋。”热气腾腾的早点,充满热情的招呼声,小摊前人来人往。上午10时许,销售一空的餐车前,45岁的杨德超正在清点当天的收入。“今天卖了两百多元。”他开心地说,“现在摆摊赚钱,成了家里主要经济来源。”

“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挣三百元,比过去四处‘打游击’的日子好多了。”在杨德超看来,政府规范服务摊点经营,既给商贩们留了出路,又满足了市民的需求。“有政府为我们出主意、想办法,我们有底气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摆摊让她再就业

10日,晚8时30分,市区沿江中路。

刘云的小摊又迎来了顾客。“妈妈,我喜欢这个玩具……”市民罗青青带着女儿,在4米长的摊位上,看到了很多喜欢的玩具。

年轻的刘云原本在一家影院打工,受疫情影响,她只能被迫下岗,日子捉襟见肘。

于是她选择摆摊。

地摊生意,虽然每天挣钱不多,但给了刘云下岗再就业的机会,让她在这个城市找到了新的工作。

“这是第7天出来摆摊,生意还是不错!”当晚,刘云满心欢喜地清点账目,准备收摊。

面对“地摊经济”的热潮,刘云也有自己的看法:“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摆地摊也是如此,必须潜下心来,肯吃苦,才能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

“天上从不掉馅饼,通过勤劳的双手创造财富,才会更踏实可靠。”当晚,刘云在朋友圈写下这段话。

为了生活再次摆摊

“冰粉、凉粉好吃不贵。”12日下午4点,坐在小三轮车旁,周全有努力招呼着过往行人,他明显感到今年的生意不太好做。

早上做了一桶冰粉,到现在只卖了10碗。下午两点多出门,一天下来他已经移动了多个点位出摊,傍晚6点市区沿江中路是他的最后一个出摊点。

今年39岁的周全有来自汉源,前年来雨城区,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便购置了一辆小型三轮货车,做起了流动商贩。“卖过花、卖过菜,好处是门槛低、好出手。”周全有感叹。

今年4月,家里两个多月没收入,周全有实在宅不住了,再次出摊。但意外的是,他发现没人赶他了。“现在可以摆摊了。”从同行处确定了这个消息,周全有专门在网上买了个塑料凳。

“过去出摊,一天也不敢坐下来休息。无论摊位摆在哪里,都要做好随时离开的准备。现在有了政策支持,心里踏实了。”

作为家中的顶梁柱,周全有认为,摆地摊是无奈之举,但肩膀上是家庭,车轮下是生存。

摆地摊可以增强沟通能力

“生活不需要面子,想摆摊就得放下面子。”在一家国企上班的宋锡做甜点是一把好手,周末摆摊是她的新副业。

当日下午5点,第一次出摊的宋锡做好出摊前的准备工作,麻利地“安营扎寨”后,便开始忙活了。

“5元一个水晶粽,买一送一,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宋锡卖力地吆喝,不一会儿,她的摊点便吸引了来来往往的路人。

然而,第一次出摊的宋锡成绩并不理想。“从下午6点到晚上9点,共收入25元。卖了5个粽子,成绩很‘惨烈’,完全不是想象中美好的样子。”宋锡说,选择摆地摊,主要是想锻炼自己的口才和销售能力,已经做好了赚不到钱的准备。

“通过这份工作来增强自己的沟通能力,提升综合能力,上班的时候也能够更加游刃有余。“宋锡说。

雅安日报记者石雨川

新闻推荐

雅安举行“安全生产月”暨“安全生产雅州行”活动

四川经济日报雅安讯(记者程强)近日,2020年雅安市“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雅州行”活动在雅安万达广场举行。本次活动以“...

雅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雅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