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职业倦怠
□ 雅安市第四人民医院 刘国惠
“最近这一段时间以来,我发现自己对工作是越来越莫得兴趣了,每天一到单位就没精打采的,情绪也变得很烦闷,是不是心理上出了什么问题啊?”近日,一位在某知名科技公司里已上班十年的朋友向我诉苦道。上班、下班,生活无趣,感到迷茫,现代都市里的很多年轻的白领在工作一段时间后,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对前途无望、工作热情消失等心理现象。这些都是职业倦怠的一种表现。
高压职业 容易倦怠“职业倦怠”概念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鲁顿伯格在1974年首次提出的,美国学者玛勒诗等人在此概念基础上归纳出职业倦怠的三个核心成份: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低个人成就感。根据一项对2005人进行的在线调查显示,77.1%的受访者曾遭遇过职业倦怠,55.4%的受访者认为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是工作压力过高,53.7%的受访者认为是升迁加薪等职业前景无望。
2019 年 5 月 ,世 界 卫 生 组 织(WHO)正式将职业倦怠列为“职业现象”。也就是说,它是一种普遍的职业现象,任何人都有可能会遇到。而更多人喜欢用“职业病”来代替“职业现象”。根据全球数据研究,有23%的人经常处在职业倦怠状态下,有44%的人有时会陷入职业倦怠模式。全球最容易陷入职业倦怠的职业都与高压职业有关,包括医疗保健、社科、警察、教师、销售、保险、律师等职业。
职业倦怠 症出有因职业倦怠是职场人士心理亚健康的重要表现之一。其主要原因是职业压力过大。职业压力除了源于工作场所中的诸多因素外,还与一些个人因素相关——完美主义、过度付出、缺乏控制感。同时,可能会觉得目前的工作缺乏精神层面的福利,体验不到成就感等。这些都会使人的情绪低落,对组织、工作、领导、同事产生抱怨情绪,逐步发展为愤世嫉俗,降低工作效能。当员工对某种情况缺乏控制时,所产生的紧张程度加深,一旦缺乏控制的时间长了,就会对工作产生抵触情绪和职业倦怠。
当然,职场倦怠症并非一蹴而成,往往是长年累月的“沉淀”,渐渐使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职业倦怠本身虽然不是病,但是产生倦怠的人往往会出现失眠、焦虑、烦躁等生理上的病症,以及心理上的不适以及行为上的障碍,时间一长很容易导致抑郁性神经症,会给你的身心带来不可预期的伤害。同时,职业倦怠对工作开展极为不利,小则阻碍创造性地完成工作,大则造成工作失误,带来工作损失。
多管齐下 自我调整那么职场人士如何才能走出职业倦怠呢?一方面,改变产生职业倦怠的应激源。管理部门应尽可能突出情感化的管理特色,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尽可能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为员工提供人际交往的机会,使他们的郁闷和疑惑得到及时的排解;同时建立新的评价体系、调整竞争机制满足大多数员工的成就需要。
另一方面,告别倦怠的根本还在于自身,即提高自身对心理健康的认识能力和运用心理策略的最基本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寄希望于应激源的改变。首先,要认识自我。就是要认清自我价值,掌握自己的优势与不足,预测自己倦怠的征兆,有了积极的自我认识,才能对可预见的应激进行自我调整,积极、愉快、主动地迎接生活的挑战,走出倦怠。其次,寻求积极的应付方式。当感到压力不断时,可做些其他事转移压力,如洗热水澡、听音乐、和家人或朋友聊聊天、外出旅游等,把心头的阴霾一扫而光。
另外,在这里需特别提醒大家,如果职业倦怠症状严重的话,还是要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雷琰)6月9日,雅安市总工会召开四届五次全委会。雅安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王加良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总工会党组书...
雅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雅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