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青少年如何适应校园生活

家庭生活报 2020-06-02 00:50 大字

雅安市第四人民医院 刘国惠

今年疫情期间,因为长期宅家等原因导致青少年心理问题增多,部分青少年在情绪和行为上产生焦虑、烦躁等表现。由于青少年的心理还在发展中,心理的承受能力、稳定能力自然较成年人脆弱。面对突然的变化情绪更容易发生波动。同时,我们应重视并科学地进行心理调适,这对于维护和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从多方面梳理了疫情影响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疫情之后,孩子心理问题可以从以下这几方面找到蛛丝马迹:

适应问题和适应障碍 孩子们回到学校中,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不太适应学校对疫情防控、对环境卫生的种种要求。而那些在家里卫生习惯比较好的孩子,还能逐渐适应,而那些平时不咋注意卫生的孩子,可能就会不适应这样的学校生活,会出现烦躁、抵触的情绪,这是适应问题,严重的还会出现“适应障碍”。那什么是“适应障碍”呢?一般来说环境是需要适应的,如果3个月甚至超过半年还不适应,影响了学习、生活等社会功能,那他适应方面就出现了问题,就需要看医生了。

分离焦虑 年龄比较小的孩子,上学时会出现“分离焦虑”——表现与亲人的分离不习惯,很担心、很恐惧。一些小的孩子会发生哭闹、不愿意上学等问题,家长把他送去学校,前脚一走,他后脚就跟出来,拒绝上学。而年龄大一些的孩子,比如初中、高中的同学,则会表现为腹痛等身体上的不舒服。如,经常出现肚子不舒服或者全身都感到不舒服,以为这样就可以不上学了。孩子不用语言表达情绪——我不开心、我讨厌上学,而用身体告诉你——我不行了,我需要休息。

校园暴力 常见的校园暴力有:被威胁过、被恐吓过、被欺负过、被霸凌过,孩子就会恐惧上学。因为那个地方给他带来了不愉快的经历,一到那个地方就会触景生情、害怕、做恶梦等,所以,一些经历过校园暴力的孩子就会恐惧上学而不愿意上学。

家长老师应如何帮助孩子如果孩子真的出了心理问题,家长老师应从以下四方面给予帮助:

尊重理解孩子们的各种心理反应给孩子们树立信心并告诉他们:不舒服没关系。比如,父母可以举例说,自己小时候在学校也曾被欺负过也会恐惧,这没关系是正常的,我们都是这么走过来的,你也会这么走过来。这是一种强烈的暗示,可以给孩子树立信心。

针对性分析原因 父母要和孩子去探讨,去了解他情绪背后的一些原因,比如说一个不去上学的孩子,去探讨他为什么不去上学,我们要分析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背后的原因可能是什么?我们不要野蛮分析,而是要蹲下来,听听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声音,我们可能就会从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避免创伤 创伤事件对于所有人包括男女老少,一旦遭受对心理将会是巨大的打击(天灾——地震、洪水等,人祸——暴力、严重的车祸等等)。由于存在这方面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多花些心思照顾好孩子们,让他们尽量避免遭受创伤事件。

挫折教育 孩子在慢慢长大,对他最好的支持就是让他独立地去处理一些事情,适度地找些机会让他遭受一些挫折,增加他们承受痛苦的能力。

最后,青少年要积极调整心态,给自己一个强烈的信号或暗示——我已经上学了,要重新调整好自己的作息时间,包括心理、生理、行为等,尽快适应新的校园生活。

新闻推荐

公益诉讼首次应用快检室技术 成功办理青衣江水污染案

雅安日报讯“在青衣江西康码头一处有大量污水排出,还散发着阵阵臭味……”5月11日,雨城区检察院收到市检察院转来的群...

雅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雅安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