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纸上算成绩 只在地里找希望

雅安日报 2019-12-11 09:05 大字

家乡的茉莉花开满路旁,又一年秋叶黄,我在柏香等着你,放下游子的行囊……

雨城区孔坪乡柏香村山高路陡,一度成为贫困村。全村900多户籍人口,而常住人口却不到500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占了60%,大部分青壮年为了生存远走他乡打工。

2019年,一首《我在柏香等你》在柏香村广为传唱,这首由市林业局办公室副主任、柏香村驻村第一书记魏华刚作词和演唱的歌曲,不仅唱出了柏香游子的艰辛,也唱出了柏香人在脱贫攻坚中的希望与梦想!

2016年12月,柏香村实现脱贫摘帽。近三年来,全村实施巩固提升过程中,确立了“诗意柏香·生态绿游”的发展道路,狠抓“景貌提升、产业拓展、文化培育、环境整治、交通建设”等工作,确保“巩固提升再增效,发展振兴奠厚基”,确保全村无人无户返贫。

蹲点·记录

“诗意柏香”不负时光

12月8日,当阳光穿过云层,透过稠密的竹叶落下来,打在地上成了点点金色的光斑时,柏香村“舍得园”里已经聚集了许多自发来除草的村民。“乡亲们自发来除草,为下一步的美化打下基础。”魏华刚说,在柏香村,类似的义务劳动很常见。

2018年5月2日以前,“诗意柏香”这个提法对于村党支部书记黄政全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名字。

“春来新绿遍野,夏夜装满星辰粉末,秋晨霜露微微桂香弥漫,冬日竹柏凌寒傲立秀色更浓。”魏华刚说,去年5月2日到柏香村当驻村第一书记,柏香村留给他的印象就是一个诗情画意的地方。

弯多、路陡是柏香村道路的真实写照,道路两旁竹子编制的围栏成为独特的“路标”。这样的路,对于有着10多年驾龄的魏华刚来说,开车到这里也不是很顺畅。

“柏香村有落皇溪、落皇后花园的传说,都与明朝建文帝相关。”魏华刚说。

当地传说,明朝建文帝为躲避追杀,一路逃到巴蜀雅州。他看中山高林密的柏香后山,决定在此安顿隐居,以避追兵。待局势安稳后,他选了一块地,为皇后亲手种下一片花木;在皇后的精心照顾下,花木长势良好,每当花开时节,满园姹紫嫣红、芳香四溢,让人陶醉留恋……

初到柏香村,魏华刚对这样的历史文化传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思考如何将历史文化和绿色发展结合起来,走出一条柏香村独有的发展之路,“我们制定了‘诗意柏香·生态绿游’的发展思路。”魏华刚说。

“我不知道诗意是什么意思。”“我觉得就是栽花种草。”对于诗意柏香,村民的理解各不一样。

“风景美、邻里关系好,人热情,积极乐观向上。”在魏华刚、黄政全和村主任李明心中,打造诗意柏香,就是要让全村真正走上奔康之路。

女娲池、龙池沟、双龙潭,二郎神飞来石、许愿桥、百年好合,狐仙水帘洞、落皇后花园……为了收集柏香村人文文化,了解农户的实际情况,魏华刚走遍了柏香村。

有了文化支撑,柏香村开始着手打造景点。皇后亭是规划建设的景点之一,也是全村修建的第一个亭子。“我们挨家挨户走访,听村里人讲柏香故事,让‘诗意柏香·生态绿游’的发展思路深入人心。”魏华刚说。

“群众自发捐木材,积极投工投劳,没花一分钱就把亭子修起来了。”李明说,“诗意柏香·生态绿游”的发展思路不仅受到了群众支持,也改变了全村的风气。

皇后亭、柏香亭、听水亭……一年多来,一个又一个的观景亭在柏香村拔地而起;小河边,竹篱笆,田园开满玫瑰花;石墙下,许愿桥,百年好合遇见他。

“乡亲自建,乡情满院。”这些微妙的变化,让魏华刚感受很深。

“‘诗意柏香’已经成为柏香村一张耀眼的名片!”黄政全说。

记者(右)在香月人家采访回乡创业者李桃洪

蹲点·故事

自创产业点燃发展希望

“舍得园”里的听水亭正对着柏香村6组村民赵传莲的家,66岁的赵传莲有着一手泡菜制作绝技,曾为贫困户的赵传莲却从来没有想过这门手艺会让她“富”起来。

2018年9月29日,柏香村举办喜迎国庆暨柏香村首届产业优品“恩惠御饼”节活动,吃两个御饼、一盘泡菜,喝一碗泉水醪糟……活动中,赵传莲的泡菜受到来宾的喜爱。赵传莲创办的品牌“赵恩泡菜”由此“一炮打响”,如今每逢节假日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卖点泡菜,再配套卖一些土鸡、土鸡蛋,解决了基本的生活开支。”今年,赵传莲还喂养了8头猪,如今已经长到了二百多公斤一头,对于赵传莲一家来说,今年是个丰收年。“纯粮猪舍不得卖,都被亲戚朋友订完了。”

“吕伯,等两天还有一批当年的知青来‘探亲’,你们要做好准备。”沿着村道继续盘旋而上,在道路尽头,一块知青老家的牌子挡住了去路。还未到达门前,魏华刚便和77岁的7组村民吕子才拉起了家常。“儿媳都回来了,算是在家解决了就业。”

多年来,由于子女外出务工,吕子才成了留守老人。一个人守着一个三合院,除自己居住的一间,其他的房子都闲置着。

“当年知青下乡,最初就住在我家,几十年来房子一直没有改变。”吕子才说。

52岁的施洪香是吕子才的儿媳妇,柏香村的变化让她很受启发,决定利用村里搞“诗意柏香·生态绿游”时机搞农家乐。在魏华刚、黄政全和李明的大力支持下,施洪香的“知青老家”农家乐顺利开业,集农耕文化陈列室、红军长征微型纪念馆和游客接待为一体。

“抹不去的记忆,回不去的青春!”“知青老家”勾起了一代人的记忆,也让施洪香更加坚定了发展的信心。“农家乐最高一次接待了80余人,收入达到了2000多元。”

“知青老家”开业以来,已经接待了800多名游客,今年全村有3000多人慕名而来。”“知青老家”逐渐成为柏香村的一个招牌,并不断发展壮大起来,“我们已经开了三家分店,形成了不同特色的1、2、3号店。”

与施洪香不同的是泉水醪糟的经营者曹正琼,她仅靠“醪糟”便打出了一片天地。

“她说自己会做醪糟,后来便把自己做的醪糟带到村委会给大家品尝。”去年,曹正琼听说村里要搞优品节,便专门找到魏华刚谈自己的想法,魏华刚说,“大家都没有想到,她做的醪糟如此受欢迎,最高一天收益2870元。”

今年6月,曹正琼建起面积约120平方米的厂房。

曹正琼给自己算了一笔账,截至11月底,泉水醪糟已经为她创收7万多元。“争取今年突破8万元。”曹正琼说,她在外打工多年,一直愁于没有更好的出路,没想到靠做醪糟结束了常年奔波的打工生活。

每逢“1、4、7”便是孔坪乡赶场的日子,每天早上曹正琼都会满载而去,空车而回。

沿着雅望线一路前行,过了柏香村委会大约1.5公里,一个大牌子吸引了众人的目光——梅香酒吧。钢板火烧泉水鸡、田园自助麻辣烫、乡村风味酒……“许多外地游客过来吃,一个月纯收入达到2000多元,吃完还带土特产走。”梅香酒吧的老板、柏香村1组组长王梅说,开业以来,她为周边村民销售土鸡达到了近百只,腊肉、土鸡蛋等农产品很受外地游客喜爱。

香月人家、梅香酒吧、知青老家……随着“诗意柏香·生态绿游”不断推进,回乡创业的村民也越来越多。“全村已经有18个自创产业。”魏华刚说,自创产业给村民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一年多来,柏香村不仅接待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省内、市内慕名前来学习取经的人也络绎不绝。

眼看岁末年尾,魏华刚丝毫没有算“成绩”的想法,而是带着村民在田间地头翻新篱笆,迎接新年到来。

记者手记

乡村振兴路上携手前行

对于驻村第一书记来说,魏华刚也会有一天离开柏香村。对于“诗意柏香·生态绿游”来说,是否能够继续推行,便成为柏香村是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人力、人心、人源在哪里?”这一直是魏华刚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以来的困惑与思考。一年多来,他进村入户,详细了解柏香村村民的发展意愿;他跑遍田间地头,努力寻找柏香村发展的希望。“不在纸上算成绩,只在地里找希望。”

组组有景点,户户有优品。越来越多村民返乡创业,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绽开了幸福的笑颜,鼓起了“钱袋子”,过上了好生活,获得感更足。一年多来,虽然柏香村把“旅游休闲漫步观景”作为发展定位,游客在舍得园中观赏田园风光,听水亭中聆听鸟语,俯闻绿水花香……但是,无论构想多么美丽,制约全村发展的交通问题依然是一个瓶颈。

乡村振兴的路上,只有一批又一批的驻村第一书记一茬接着一茬干,沿着同一方向不断努力前行,“不在纸上算成绩,只在地里找希望”同步小康才真正有希望。

雅安日报记者周代庆庞茂龙

新闻推荐

候鸟青衣江嬉戏 市民围观拍照

5日下午,阳光明媚,成群的候鸟聚集在青衣江面,尽情享受雅安的良好生态。在市区熊猫大道沿江步游道上,不少市民驻足围观,将...

雅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雅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