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链接:雅安“动植物基因库”之角鸊鷉

雅安日报 2019-05-08 09:08 大字

角鸊鷉(pìtī)为鸊鷉目鸊鷉科下的中型游禽,长有一个黑色的短嘴,又直又尖,尖端呈黄白色,像尖凿子一样,适于啄捕鱼虾。翅膀短而圆,尾巴短,两条腿的位置长在尾部,脚趾上有分离的、像花瓣一样的蹼,中趾的爪尖上还有像蓖子一样的突起,可以作为清洁羽毛的梳子。夏羽头部、后颈和背部的羽毛均为黑色,前颈、颈侧、胸部和体侧是栗红色,下嘴的基部到眼睛有一条淡色的纹,眼睛里的虹膜为红色,从眼睛前面开始向眼后方的两侧各有一簇金栗色的饰羽丛伸向头的后部,呈双角状,极为醒目,故名“角鸊鷉”。

角鸊鷉主要以各种小型鱼类、水生昆虫、昆虫幼虫、甲壳类、软体动物、蝲蛄、蛙、蝌蚪等水生动物为食,也吃少量植物种子、草籽和水生植物。夏季多吃昆虫,而冬季多吃鱼类和甲壳类动物。觅食方式主要通过潜水。觅食活动多在白天,尤其清晨和下午较频繁。

角鸊鷉繁殖期5至8月,每年夏季,角鸊鷉开始进入繁殖期。它们交配不仅在白天,也常常在月色朦胧的夜晚进行。两性发情时的表现动作非常复杂,丰富多彩,其中摇动头部是最常见的动作,还有衔芦苇、用嘴梳理羽毛、展示翅膀等,有时雄鸟和雌鸟先面对面相互注视,然后一齐猛扎入水,片刻后浮出水面,嘴里都衔着一撮水草,再面对面地注视,并摇头晃脑;时而又在平静的水面上翩翩起舞,表演技巧复杂的“水上芭蕾”。每年5月中旬开始产卵,从第一枚卵产出后亲鸟就开始孵化了,孵卵由雄鸟和雌鸟轮流承担,主要以雌鸟为主,孵化期为20~25天。每当雄雌亲鸟双双外出觅食的时候,它们就用水草将鸟卵掩盖好,既可以保温,又能防止天敌掠食。

雏鸟出壳以后,雄雌亲鸟就开始齐心合力地哺育它们。在水中游动时,亲鸟常常让雏鸟爬伏在它们的背上,在水中觅食、嬉戏,非常有趣。出壳不久,亲鸟就开始教小雏鸟练习游泳,它们会突然潜入水中,使背上的雏鸟不得不单独在水面上泅水前进,然后亲鸟再把雏鸟重新驮在背上,如此反复进行,小雏鸟很快就谙熟了水性,可以自由自在地跟在亲鸟后边游泳觅食。

据亚洲水禽研究机构最近公布,角鸊鷉在我国的数量仅有20只左右。近年来,雅安市频频发现角鸊鷉身影。市鸟类保护协会相关人员表示,目前尚未确定该种鸟类前来雅安的原因。

角鸊鷉每年春季于4月初至4月末开始北迁,秋季于10月末至11月初开始迁到中国越冬地。迁徙缓慢,主要沿海岸和河流进行。常成对或成小群迁徙,偶见单只迁徙。

雅安日报记者鲁妮娜整理

新闻推荐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八项权利都有哪些?

2015年11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金融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

雅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雅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