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苏”与蒙顶山茶

四川农村日报 2018-11-09 05:49 大字

□陈开义

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蒙顶山茶始作贡茶,到宋代成为天下名茶。当时,朝堂上出现了许多力挺蒙顶山茶的官员诗人,“唐宋八大家”中占有三席的苏洵、苏轼、苏辙“三苏”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三苏”父子对蒙顶山茶情有独钟,究其原因,一是其故乡眉州(今眉山市)和蒙顶山所在的雅州(今雅安市)毗邻,有机会了解到蒙顶山茶的信息;二是“三苏”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名震京师,成就“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的千古佳话,与时任雅州太守雷简夫的推荐密不可分。

雷简夫可以说是“三苏”父子的“贵人”和“伯乐”。据《宋史·苏洵传》记载,苏洵“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苏洵晚年,为不使苏轼兄弟“复为湮沦弃置之人”,于嘉祐元年(1056年)携文数篇,带兄弟二人到雅州,拜谒时任太守雷简夫。《宋史》记载,雷简夫博学多才,尤其久处官场,善于为人处事,与同时代的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等名士交情甚深。他任职雅州期间最大功绩有两点:一是慧眼识才,举荐了“三苏”父子;二是亲自督制蒙顶山茶,为振兴蒙顶山茶作出了巨大贡献。

雷简夫阅读了苏洵所呈宏文后,先后向益州户部侍郎张方平、文坛领袖欧阳修,以及与《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共御西夏、后来位居丞相的韩琦等人大力推荐。其间,“三苏”父子客居雅安多日,对雅安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作了详细了解,为今后写下诸多和蒙顶山茶相关的诗积累了素材和情感。在雷简夫的鼎力推荐下,嘉祐三年(1058年),苏轼、苏辙兄弟参加科举考试,同列金榜。后“三苏”父子终不负众望,成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文学革新的主将。

“三苏”父子中,名气最大的当属苏轼,他自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书、画等方面均有很高成就,著有《东坡全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众所周知,苏轼一生坎坷,几乎都在贬谪中度过,他先后在陕西、浙江、山东等十个省份任职。正是这种贬谪生涯,使他有更多机会品尝各种佳茗。在品遍天下名茶后,苏轼感叹道:“从来佳茗似佳人。”

苏轼的诗歌中,与蒙顶山茶有关的代表作品有《试院煎茶》和《寄蔡子华》两首。其中,《试院煎茶》为当年入京参加应试时所写。诗中写道:“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这首诗称道了蜀地煎茶的雅趣与高妙,对初沸的茶水、蒙顶山茶煎煮的形态,以及煎茶和饮茶的器具,都有惟妙惟肖的描绘。

《寄蔡子华》写于苏轼因遭遇新旧两党夹击,自请赴杭州任知州时。因客居江南,常年未归,思乡之情尤浓。一个春日,他乘画舫饱览西湖湖光山色,忽忆友人蔡子华多次书信相催,索要诗文,便低头沉思,抚今追昔,对西蜀故土思念之情油然而生,对青衣江白鱼(雅鱼)、蒙顶山紫笋茶的回味跃然于心,诗句喷涌而出:“故人送我东来时,手栽荔子待我归……想见青衣江畔路,白鱼紫笋不论钱……”

苏辙与苏轼可称之为文坛连璧,他一生政绩主要表现在元祐年间,由小小的县令升至副宰相。他也爱好品茗,创作了21首茶诗,其中《和子瞻煎茶》《次韵子瞻道中见寄》两首诗和蒙顶山茶相关。

《和子瞻煎茶》是他和苏轼《试院煎茶》诗,诗中写道:“年来病懒百不堪,未废饮食求芳甘。煎茶旧法出西蜀,水声火候犹能谙。相传煎茶只煎水,茶性仍存偏有味……”这首诗描写了四川与北方少数民族煎茶之不同,从中看出,宋代蜀中文人对古法煎茶情有独钟,同时道出了烧水的重要和古人对烧水沸腾次数的重视程度。而《次韵子瞻道中见寄》这首诗则畅叙了苏辙对远在安徽颍州(今阜阳市)的哥哥苏轼的思念之情,从“南来应带蜀冈泉,西信近得蒙山茗”的诗句可以看出,蒙山佳茗成了寄托兄弟相思之情的载体。

新闻推荐

花间堂旅游康养小镇即将精彩呈现

雅安花间堂酒店是蒙顶山禅茶文化体验中心暨茶马司精品文化旅游小镇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16年启动建设。其整体设计以茶...

雅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雅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