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拉一把 自己也要“站起来”

四川日报 2018-09-14 06:56 大字

□本报评论员张雨

近日,本报报道了雅安市纪委通过回访教育等方式,让受处分干部放下包袱,重新“站起来”的相关举措和成效。雅安市红光村村主任陈建委,对高龄补贴发放审核不严,受到书面诫勉。他说,当时一下蒙了,自己干事的劲头直接就散了。随后,当地镇党委和镇纪委相关负责人一次次对他做思想工作,不断回访谈心,陈建委重新审视定位自己,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心态投入工作。如今,红光村各项工作都走在了镇上前列。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一直是我们党的纪律处分原则。中央提出“抓早抓小”,雅安市纪委对触犯纪律的党员干部严查严处,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强化日常管理监督,及时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同时,又积极主动作为,采取回访教育等方式,帮助其改正错误、再上征途。这样双管齐下的举措值得肯定。

当然,受处分干部能否重新振作,除了外力帮扶,更要内力支撑。组织没有放弃,受处分人员更不能自我放弃。

现实之中,就有少数干部受到处分之后,从此一蹶不振、无心干事。他们觉得犯的是“小事”,觉得很“委屈”,从而或多或少地滋生了消极心态。如有的因为嫁女大办宴席受到处罚,觉得组织不近人情;有的因为违规使用公车受到批评,认为上级小题大做;有的挪用公款私设“小金库”,给下属违规发放补贴被通报,认为是别有用心之人故意陷害;有的上班时间看电影、玩游戏被曝光,觉得自己运气不好,被查纯属意外……这些人有着一个同样的观念:自己没犯大错,只是如今官不好当、事不好做,不思进取又漠视组织帮扶,甚至开始奉行混一天算一天的“官场哲学”。

如果这些干部长期处于这种消极状态之中,就算组织采取力度再大的帮扶措施,恐怕也无法使其重新“站起来”。帮扶始终是外因,是条件;干部的个人力量是内因,是根本。干部要正确认识形势,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有病早治、防微杜渐,明白严管就是厚爱;正确认识自己,知道权力再小也不能任性,明白过去的“老办法”如今行不通了;正确认识未来,一时受处分并不是盖棺定论,一时的“曲折”也并不可怕,只要不自弃,以更严作风、更高标准要求自己,就能在组织帮扶力量助推之时,慢慢地重新站立起来,甚至比以前站得更稳、走得更好。

为了进一步帮助犯错干部重新振作,组织“治病救人”的方式也要多种多样。要因人施策、精准发力打出一整套帮扶干部“组合拳”:或对改正错误的干部,按规定及时解除处分;或对改正错误且表现突出的干部,向所在单位推荐使用,给足其继续发展的舞台和空间;或树立知错就改优秀典型,强化其示范和导向的作用……如此,多种措施形成“站起来”的保障机制,才能进一步重塑干部干事创业的信心与热情。

只要是干工作,犯错就不可怕,关键是犯错之后,及时认清错误,努力重新“站起来”。当前,四川上下正奋力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向着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不断前进。“身正不怕影子斜”,党员干部只要怀揣干事为民之心,就不怕在工作中犯错,即便犯错,也要积极认清错误知耻后勇,以更新面貌、更新作风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前进。

新闻推荐

雅安给871名市管干部建廉政档案

本报讯(张超记者游飞)9月11日,记者从雅安市纪委监委获悉,按照“一人一档、真实准确、安全保密、务实管用、动态更新、归...

雅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雅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