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余载风雨兼程 沉淀特色办学文化

雅安日报 2018-07-02 08:40 大字

雨城四小在市教育基金会成立10周年庆典上,表演管乐演奏《暴风雨》

家长参与学校教学活动,和孩子一起互动。

雨城四小在市教育基金会成立10周年庆典上,表演舞蹈《千年荥砂蕴反哺情深》

六月,树木葳蕤,鲜花盛开,芳草碧绿……

清晨微雨初晴,阳光越过金凤山,照在雨城四小教育集团新华校区(以下简称“雨城四小新华校区”)校园内。在孩子们的欢笑声中,雨城四小新华校区开始了新的一天。

校门口的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孩子在校一天的快乐时光;走进校园,“学生博雅、学雅习雅、生成万雅”的“学雅”文化理念刻在教学楼上,为这所始建于1951年的学校增添一份独特的韵味。

自2013年校区搬迁至市区新华街后,随着生源、政策的变化,该校区也重新扬帆起航;沐浴着雨城区“集团化办学”的东风,雨城四小新华校区成为雨城四小教育集团的“家庭成员”。

六十余载的峥嵘岁月,雨城四小新华校区以其悠久的办学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鲜明的办学特色、优异的教学质量,传承“乐育英才”的精神,兑现着向市民提供优质教育的承诺。

在学校艺术节文艺汇演上,孩子们尽情展示才艺

家校携手

共筑育人高地

“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这是中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核心:生活教育。在学者的眼中,爱护家庭的教育、捍卫孩子的教育,也是拥抱生活的教育,是追求自由与幸福的教育。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养育、密切配合,而高质量的家校合作需要双方的深度参与。

目前,越来越多学校认可家校合作,合作项目层出不穷,但合作的程度大多限于家长了解并参与学校的一些教学活动,远远不能满足新时期学校和孩子的发展需求。

针对这一现象,雨城四小新华校区探索出城镇化背景下家校结合建设班集体的策略,根据家长自身素质,建立家长义工服务团、家长教师育人团、家长行政智囊团,让家长真正参与到孩子的真实教育情境中,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学校遇到的问题,发挥家长的优势和资源。

“在学校搬迁到姚桥新区后,我们发现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与班级教育存在分歧;因为没有机会参与到班集体建设中,在一些教育问题上学校和家长急需沟通、形成共识。”雨城四小新华校区副校长李斌介绍,随着时代的发展,家长的受教育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家长有意愿和能力加入到学校的教学制定和管理中去。

“开学初期,我们会对家长进行一个全面摸底,让家长填写详细的表格,积累丰富的班集体建设资源,便于后期分工。”李斌介绍。

有了方法和目标,工作的开展必定有的放矢,其成效才能显著。

6月21日,学生家长周燕早早来到学校,佩戴好义工袖章,和八位身着校服、佩戴红领巾的学生及值日老师一起站在校门口,提醒每个进校园的孩子整理着装。

周燕在孩子入学的第一年,成为家长义工团的一员。

“听一节课、陪老师改一次作业、同孩子开展一次课外活动、陪孩子做一次课间锻炼、写一篇感悟、陪孩子吃一顿午餐,这是我一天的任务。在此过程中,我对学校越来越了解。”周燕说,当她走进专门设置的“家长办公室”内,写下对学校的建议和感悟时,她的内心是充实的,“因为明白孩子在怎样的环境里读书,这让我倍感安心。”

雨城四小新华校区目前有29个班,每个班每天安排4位家长分上下午时间参与义工活动。这样的行动自去年至今,已成为家校携手教育的常态。

而利用家长优质资源,让具备一定教育理念或个人特长的家长担当孩子在校成长过程中某一个教育任务,也是家长教师育人团的特点。

每学期班(队)会,这些家长会和班主任、德育辅导员一起,分析班级存在的共性问题、设计班(队)会主题、创编情景剧,引导学生在情景剧排练过程中体验、感悟、内化……

目前,该校的国学、诗歌朗诵、舞蹈等班(队)会活动,大多由家长组织,并成为该校经常性的教育活动。

同时,每学期开始,学校会将家长行政智囊团的成员集中在一起,讨论学校学期重点教育活动、新时期德育载体与学生德育养成、学校特色发展等,与学校共同描绘发展的美好蓝图。

“为家校合作搭建沟通平台、优化沟通方式、选择沟通内容、提炼沟通技巧,这是我校一直坚持的方向。”雨城四小新华校区校长吕显萍说。

以“纸桥过车”比赛,对学生进行结构力学方面的启蒙教育。

科技引领

培养学生特长

学生蔡忠鸣喜欢做小发明,对科技问题感兴趣,常看一些科技方面的书籍;不仅如此,他还学以致用,将身边的废旧物品变废为宝。

自从到雨城四小新华校区就读后,蔡忠鸣的兴趣得到系统培养、潜力得到深层次挖掘。

2017年,他获得第十二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一等奖、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银牌、科学世界中小学生科学能力大赛四川省级决赛小高组一等奖等。

怎样让科技教学成为学校的常态化教学活动?这需要四小师生的共同努力,以及家长的支持。

最让蔡忠鸣期待的,是每学期期末布置的假期作业——除了完成基本的小学生假期练习册外,四小孩子没有额外的作业,有的仅是一个以科技小发明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今年的暑假作业是让我们根据身边存在的交通问题,构想一个未来的汽车,并画出示意图,再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个模型;或者以此主题写一篇感悟、画一幅科幻画、编一份材料报告,从中任选其一。”蔡忠鸣拿到暑假作业后,已经开始着手查阅资料。

在雨城四小新华校区的四年,蔡忠鸣的作品基本上每年都会和其他优秀学生作品一起向全校师生进行展示。

这不仅是一个展示孩子作品的舞台,更是一种启迪智慧、激发创造的过程。

文化是一种精神,是柔软的钉子。雨城四小新华校区早在30年前便开始科技创新教育的实践,从而实施素质教育,全力构建科技创新特色学校。

“我校专门开办了周末科技培训班和科技发明班,对孩子进行科技潜质开发的科学训练。其中,科技培训班为学生自主选择参与,从中选择表现优异、有天赋的学生进入科技发明班进行更深层次的培训。”科技教育带队教师李斌对班上的每一个学生都非常熟悉,并指导、培养出许多爱好科技发明并获得优异成绩的孩子。

那么,怎样检验孩子的科技发明水平呢?

除学校每学期的科技发明展评活动外,该校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级和国家级的小院士比赛,以及青少年创新大赛等活动。

2018年,在第十三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课题研究成果全国展示交流活动中,该校三项学生课题获得全国一等奖,四项学生项目获得全国二等奖,四名教师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教师;同时,15名学生参加由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和《科学世界》杂志社主办的2017年度首届科学世界中小学生科学能力大赛,8名学生获得一等奖,4名学生获得二等奖,3名学生获得三等奖;在第33届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该校获得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其中,一名学生荣获科技创新新苗奖,1项科技实践活动经推荐参加全国大赛。

成果喜人,这是对四小科技教育最好的印证。

班级展评活动上,孩子们展示自己的手工作品。

课程驱动

学校优质发展

新基础教育最关心的是人,特别是在当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成为时代需要的情形下。

教育活动无疑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以及丰富校园文化的重要手段。在课程的设置中,让教育活动成为持续影响学生发展的常规性活动,成为撬开学生能力的“起子”。

针对这一点,雨城四小新华校区从老师和学生入手,创新学校机制建设,保证每项活动的开展都有理有据。

“从2017年开始,我们校区开始推行由老师参与建立学校机制,让原来看似冷冰冰的制度运转起来,老师因积极参与产生认同感,从而主动去遵守。”李斌介绍,为了形成一个长效机制,在老师对照相关要求写出岗位职责后,学校会组织老师开展讨论,集思广益、去粗取精,形成一个规范、科学、可行的岗位职责和行动手册。“老师融入制度制定,就是制度文化驱动学校发展的开始。”

除了课堂教学,该校还有丰富的教育活动。为了确保活动的实效性,学校要求每一项活动都按课程的标准进行设计,即每一项活动都要基于学生发展的一个背景,要有具体并易于检测的目标,要有细致具体的内容、实施的流程、实施的时间、效果的评价与检测等,按照学校设置的课程体系不断积累校本课程资源。

雨城四小新华校区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构建起“博爱课程”(立德成长)、“博学课程”(发展特长)、“博物课程”(认识自然)、“博雅课程”(文化熏陶)的学校校本课程体系。

如今,该校的班(队)会活动已进入学校的课程体系,各班可以在班(队)会课程资源库中选择课程进行加工、创新、实施。

6月5号,四年级二班开展了一次“做一个像你喜欢的人那样的人”主题班会。

开展此次主题班会,是因为班主任刘晓俊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发现,即将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对“喜欢”这个词的误用。

为了正确、正面加以引导,刘晓俊利用两节课时间让学生真正了解“喜欢”。

“我先让他们查阅字典中‘喜欢\’是什么意思,这样大家就明白了‘喜欢\’原来有很多的含义,进而开始意识到之前的行为过失;其次,让大家说说自己喜欢的人,以及为什么喜欢他(她)。”刘晓俊解释道,学生都会对学习、行为习惯良好,并且兴趣爱好广泛的同学加以青睐。

最后,他趁热打铁告诉学生,要想让大家喜欢,那么就得做一个像你喜欢的人那样的人。

发现问题,然后树立一个正确导向,再寻求解决方法,达成结果好的予以发扬,不好的现象进行规避……雨城四小新华校区在这样的发展中不断前进,不断创新教育机制。

雅安日报记者 吴丹 部分图片由雨城四小新华校区提供

新闻推荐

中心城区征地搬迁人口认定工作稳步有序开展

雅安日报讯近日,中心城区征地搬迁人口认定工作稳步有序开展,截至6月25日,已完成大兴片区共440户1893人的人口初步登记,人...

雅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雅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