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出来的收入

四川农村日报 2018-06-26 07:04 大字

本报讯 (记者 廖晶莹)

“许多村民在工作、劳作之余制作竹编,每月能增加一两千元收入。”6月23日,雅安市雨城区孔坪乡人大主席赵永智介绍,龙河新竹编合作社带动村民提质增效,精编再细编,推动了孔坪乡竹编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村民的增收。通过工艺改进,普通的竹编产品变成竹画、竹筒、竹灯笼等竹工艺品,销售价格提升好几倍。如今在孔坪乡,竹编产业为当地剩余劳动力创造了就业机会,越来越多村民加入合作社制作竹编产品。

“上世纪九十年代,孔坪乡竹编产业非常兴盛,许多农户都会在闲暇时编些粗制竹制品贴补家用。当时竹梯子等竹制品非常畅销,一些农户还借此实现了财富的原始积累。”孔坪乡龙河新竹编合作社理事长孙新勇介绍,他家当时也因为竹编受益,而他则从懂事开始就跟着父亲学习竹编了。

但是,以前村民都是家庭小作坊式生产,竹编产品品种单一,产量较小,质量参差不齐,随着时代发展,虽然价格便宜,粗制竹制品在市场上早已没有了优势。为了适应新时代消费者的需求,孔坪乡竹制品开启了从粗制到精编的改革,竹编产品由簸箕、背篓等传统单品,扩展到了藏茶包、包装盒、竹签、竹筷、竹工艺品等领域。

从粗制到精编,合作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12年,孙新勇回乡带头成立了新竹编合作社,不但前往浙江、成都等地学习经验,还请来专业老师现场指导,并开设竹编培训班,提高竹编人员的技艺。几番学习、摸索后,合作社逐渐打响了名号。

“现在,只要客户能提供样式,我们就能生产出让他满意的产品。”孙新勇说,要持续提高产品附加值,工艺的改进和提升是关键,“工艺不同,产品价值差别很大。以前一个藏茶包卖3.8元,改进工艺后,能卖到14元,而所用的材料和花费的时间基本是一样的。”

“要保证竹丝的光泽度,抽丝设备很关键。”近年来,孙新勇开始带领村民走中高端竹编工艺品路线,花费10多万元引进新的生产设备。同时,改进竹编制作工艺,把整个制作过程分成多个阶段,发挥每个人的技艺特长,提高竹编工艺品质量。

“去年,竹编工艺品展览活动期间,8幅熊猫竹编图卖到了美国,每幅售价11万元。”孙新勇介绍,该活动每年都会开展,今年合作社将拿出另一个作品《十二生肖》参加活动。

新闻推荐

擦亮城市名片 我们一起行动

□本报评论员从悠悠茶马古道到万亩蒙顶山茶,从国宝大熊猫到活化石珙桐,从藏汉民族走廊到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细数雅安...

雅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雅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