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患病无钱医治 菜市场商家雪中送炭

雅安日报 2018-06-11 15:48 大字

“老陈,你千万别做出傻事来,现在社会上好心人多,大家都会帮助你的。”

“谢谢大家了,要不是大家的帮助,我真的活不下去了!”

6月7日,市区南一路46号7楼陈永强家来了几位好心人,他们大多是菜市场做小本生意的人,有的脚穿水鞋、有的腰系围裙、有的戴着袖套,他们一进门就不停地安慰陈永强,一定要坚强,办法总比困难多。大家纷纷掏起了腰包,为陈永强献上一份爱心。

面对好心人的慷慨解囊,坐在床头正吸着氧气的陈永强连声道谢,并对身边的儿子陈维钦说,一定要记住好心人的这份恩德,他们帮助了我们,你以后有能力了,要替老爸多做好事,尽力去帮助像我们一样困难的人。

好心人上门看望陈永强

疾病缠身贫困家庭陷入困境

现年53岁的陈永强,因病致贫,每月有380多元低保费。

儿子8岁那年,陈永强与妻子离婚,一个人带着孩子生活。由于身体状况差,经常身体不适,但为了供儿子读书,陈永强依然努力挣钱维持生计。

2012年,陈永强的儿子陈维钦职高毕业,在市区找了份工作,每月有3000元左右工资,眼见父子俩的生活慢慢有了起色,不幸却悄然而至——2015年,陈永强咳嗽不止到医院检查,查出患上慢阻肺、肺大泡等疾病,随即住院治疗。

陈永强经过住院治疗,病情得到了控制,可不多的家庭积蓄也全部用完了。陈永强患的是慢性病,病情时好时坏,每当病情严重时,陈维钦都要向单位请假回家照顾父亲,耽误时间多,每个月扣除请假时间,拿到手的工资只有几百元,再后来,因为请假次数多,单位也不要他上班了。

为了生活,现年22岁的陈维钦在照顾父亲之余,只能找点钟工做,挣钱补贴家用,比如在菜市场帮人搬运货物、到茶楼打杂等,而这些临时的工作都是好心人帮助介绍的。

就这样,陈永强的低保费加上其子陈维钦平时打临工挣的钱只能勉强维持生活,没有余钱进医院治疗。

陈永强(右)拿出记录着好心人捐款的条子,一笔笔给儿子陈维钦(中)看,希望儿子记住这些好心人的恩德。

为防意外 街坊邻里上门看望

“父子俩并不是好吃懒做的人,父亲重病,儿子要照顾,根本没法外出挣钱!”街坊李远强说,陈永强患病多年,病情时好时坏,每年都要到医院住院治疗,大家都知道陈永强父子生活困难,却不知道困难得没钱治病、缺钱生活的地步。

李远强说,他与陈永强既是街坊又是朋友,相互加了微信。6月5日,陈永强在微信中发了条信息,透露出有病无钱治疗,生活也难以维持,想轻生的念头,这条信息吓坏了李远强,他赶紧到陈永强家看望,得知陈永强之所以很长时间没下楼,原因是病情又一次严重了,需要24小时吸氧,他也想到医院治疗,却拿不出钱来,只能坐在家里任由疾病吞噬身体。

“作为街坊邻居,大家都想尽力帮他一把。”李远强把陈永强的情况告诉在南一路菜市场做生意的朋友,7日上午,裴红军、裴燕平、彭显成何姐等好心人就自发到陈永强家,安慰他放弃杂念,大家都在想办法给予帮助,现场捐款1800元,暂时解决燃眉之急。

在陈永强家,何姐除捐款外还告诉陈维钦,她有个朋友在卖盒饭,陈维钦每天只管去端盒饭,盒饭钱由她“买单”……好心人雪中送炭,父子俩感激万分。

陈永强告诉记者,此前已有好心人给予了帮助。他从包里拿出一张条子,上面记录着好心人的名字和捐款金额——杨德安捐款2000元、小老五捐款1000元等,陈永强先后收到1.2万元捐款,这些捐款,让陈永强坚持治疗了较长一段时间。陈永强指着制氧机说,现在病情加重,他离不氧气,而制氧机也是好心人送的,去年社区也给予1000元的困难帮助……说起社会大家庭的温暧,陈永强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社区回应 尽量想办法帮助

6月7日,记者来到挺进路社区,将陈永强有病无钱医治的情况进行反映,社区党委书记吴文玉接受了采访。

吴文玉说,陈永强家的情况社区是清楚的,他作为低保人员,社区每年都要前往看望和慰问,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去年,社区为他争取到1000元的困难就业人员帮扶。陈永强曾在辖区医院住过几院,社区通过争取医疗救助的方式,医院拿着陈永强自费药清单到社区报销,使陈永强住院治疗不出费用。

吴文玉表示,社区下一步将向上级反映,争取把陈永强的低保费上调,同时还将帮助其向当地民政部门申请临时救助等,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尽力为其排忧解难。

随后,吴文玉同社区其他人员一起带着大米、清油等物品看望陈永强,鼓励他坚强起来,社区将其列为重点帮助对象,尽最大能力给关怀。雅安日报记者 彭加权

新闻推荐

雅职院选派教师参加中国创业基础师资培训

雅安日报讯6月2日—3日,雅安职业技术学院(简称雅职院)选派教师到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参加中国创业基础师资培训。...

雅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雅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