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脱贫经得起历史和时间考验

雅安日报 2018-05-20 08:58 大字

□石雨川

脱贫攻坚,雅安一直在努力。

4年来,全市200多个贫困村,依托本地资源,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脱贫发展新模式,打破制约发展的瓶颈,努力将“输血式”扶贫变为“造血式”扶贫,取得了积极成效。

今夏,记者深入部分贫困村回访发现,脱贫后,贫困山村面貌在持续改善,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精气神越来越足。正如部分贫困村第一书记所言:“看到贫困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充分说明当地脱贫‘摘帽\’是经得起考验的!”

考验?笔者认为,考验是历史的考验,更是时间的考验。简而言之是巩固脱贫成果,保证脱贫质量,防止返贫现象。

近一年来,通过脱贫攻坚工作持续开展,雅安市不少贫困村已经通过了严格的评审验收程序,摘掉了贫困的“帽子”。然而一些贫困户在脱贫后,仍然有返贫的可能,因此防止已经脱贫的群众返贫,同样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为何一再强调防止返贫,因为脱贫的目的是奔康,在奔康大道上栽了跟头,回到贫困,那攻坚的意义又何在?所以只有将脱贫和防止返贫相结合,才能有效遏制边脱贫、边返贫的现象。

追根溯源,之所以出现返贫,笔者认为大致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是因病返贫,家庭成员出现重大疾病,高昂费用导致返贫。其次是因灾返贫,家里的产业遭遇不可抗力的因素,可能返贫。另外,贫困家庭自身的“造血”功能弱,一旦停止“政府“输血”,就会因“贫血”返贫。

针对上述可能出现的返贫现象,笔者建议可从几方面着手,其一是加强组织保障。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强化队伍建设,保障村“两委”力量充足,做到脱贫攻坚有保障,奔康致富有思路。其二是各地、各帮扶单位、部门要针对不同情况制定应急预案,对脱贫的贫困户进行动态监测,并建立“预警”机制,全程“跟踪”,对可能出现返贫的对象加大关注,发现有返贫迹象要立即启动预案,解决群众困难。其三是贫困村村党支部书记和第一书记要继续发挥“指挥官”的作用,既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又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带头保护好群众的利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最后,作为脱贫村本身则需要加大巩固脱贫成果,增强“造血”功能,建立稳健脱贫长效机制,坚决防止脱贫工作的形式化。

当然,不论是政府带路、政策扶持,还是项目带动、产业支撑,防止返贫,最根本的还是脱贫户自身思想的脱贫。一个贫困村要实现可持续“脱贫”不“返贫”,关键在于当地群众能够根除贫困思想,接受新的发展理念。完成这一重任既要靠广大驻村干部的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也要靠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

脱贫是开始,返贫须预防,我们需要做的还要进一步夯实基础稳定脱贫,最终发家致富、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新闻推荐

让市民的生活更有质感

□本报评论员中央文明办发布的4月“中国好人榜”中,共有104位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

雅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雅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