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动发展增收益 小小雷竹大产业

雅安日报 2018-04-18 10:43 大字

85778819-d7a4-4cab-bf36-15d87854c61a_副本.jpg

雨城区中里镇雷竹产业基地里郁郁葱葱的雷竹。

雨城区中里镇陇西河畔,一大片长势喜人的雷竹占据了河畔周边大片土地。在春天的阳光中,迎着轻柔的河风,青翠欲滴的竹林随风摇曳,发出“沙沙”的声音。这里就是中里镇的雷竹产业基地。

中里镇自2010年发展雷竹种植至今,已有8个年头。当初种下的幼竹已发展成林,不仅成为当地一道新的特色旅游风景线,也为当地老百姓致富增收创造了良好条件。

雷竹基地促就业

4月12日,清晨的陇溪河畔还有一丝丝凉意。一大早,这里的雷竹基地里的人们开始了忙碌。趁着打笋的尾声临近,工人们正把一车车的雷竹笋从地里挖出来,送往仓库。竹林里竹文化展示厅的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最近一段时间,基地负责人杨佩衡非常忙碌。出笋了,她要到成都去卖笋,还要随时关注竹文化展示厅的建设进度。“今天下午就要到成都去。”杨佩衡说,趁着早上有点时间,她特意过来看看展示厅装修情况如何。

这里工作的工人,都是从当地周边请来的本地人,长、短工都有。杨佩衡介绍,每年雷竹基地务工人员近1000人次,仅人工费用每年就要支出100万元左右。

“在这里发展雷竹产业就是要带动地方发展,让老百姓得到实惠。”杨佩衡说,因为竹文化展示厅建设,当地一位在这里打短工的工人一年拿到了2万多元的收入。

在雷竹地里,背着竹篓拿着镰刀的工人在竹林里弯腰劳作,不一会儿,他们的竹篓就被雷竹笋装得满满当当。“每年3月初到4月中旬是最忙的时候。”杨佩衡说,因为这个时间正是雷竹笋出产的时间。雷竹,又叫三月竹,一般早春打雷即出笋,因此叫做雷竹、雷竹笋。雷竹具有出笋早、出笋期长、产量高、周期短、经济见效快、笋味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

正在装修建设的竹文化展示厅共有两层,虽然还在装修阶段,但各个区域的规划早已敲定。一楼为竹文化展示区域,以竹为主题,用以展示各种竹产品。二楼为住宿区,供游客体验竹林夜宿。杨佩衡说,雷竹产业发展不仅是种植、卖笋,还要将旅游结合起来,做到农旅融合发展。

“小女人”变成“土专家”

中里雷竹基地种植有300多亩雷竹,到目前已具规模。回忆起当初创业的艰苦,杨佩衡感慨万千。当年选择种植雷竹,杨佩衡没有想到能有今天的规模。

杨佩衡种植雷竹要从2007年说起。当年,她还只是一个经营汽车销售的老板。那一年,杨佩衡偶然发现蒲江的朋友在种植雷竹,从小就喜欢花花草草的她,做出了转型种植雷竹的决定。

说干就干,杨佩衡先在雨城区草坝镇发展了200多亩雷竹。然而,种植雷竹并不简单。没有种植经验和技术,她连续失败了3次。每一次的失败对于她来说,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损失,还有心理上的压力。为了将雷竹种好,她总结经验、克服胆小的障碍,在雷雨夜里观察雷竹的长势。从一个害怕打雷的“小女人”成长为一个种植雷竹的“土专家”。

2010年,在雨城区政府的引导下,杨佩衡将雷竹从草坝镇带到了中里镇。凭借三年来的积累,让雷竹在这里“安了家”。

种植雷竹,4年才能达到丰产期。通过前几年的精心管护,如今中里雷竹基地里的竹子长势喜人,每年都为杨佩衡带来不少收益。终于熬过最难的前几年,如今的杨佩衡观念有了变化,她说,种植雷竹不光是为了挣钱,还想把这个产业发展好,带动周边老百姓致富。

在杨佩衡的带动下,周围不少农户也种植起了雷竹,她毫无保留地将经验技术传授给种植户,并为他们提供优质的种苗。而不种植雷竹的乡邻,杨佩衡也为他们提供工作的机会。

“现在种植雷竹基本进入正轨。”杨佩衡说,2012年雷竹专业合作社成立后,她感到责任更重了,不仅仅要将雷竹种植好,还要挖掘延伸雷竹产业链,为大家带来更大的效益。

雷竹笋的冷藏保鲜是杨佩衡最近关注的重点,她希望通过政府的支持和自己的努力建立一个冷藏保鲜库,让竹笋能够更长时间地储存,有利于远距离运输,让更多人品尝到雷竹笋的美味,打开更大的市场。

雅安日报记者肖科

新闻推荐

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6.5%

中雅科技外贸订单充足,企业抓紧生产。雅安百图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日前,记者从市商务和粮食局获悉,1—2月,雅安市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4853万元,同比增长16.5%,占全年目标任务16....

雅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雅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