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激发重点群体活力 带动城乡居民增收

雅安日报 2017-12-07 11:50 大字

雅安日报讯 近日,市政府印发《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要求进一步落实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部署,强化收入分配政策激励导向,实施七大群体激励计划和六大支撑行动,激发全市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经济增长与居民增收互促共进,使全市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实施办法》提出,到2020年,城镇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劳动生产率逐步提高,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高于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达到或高于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幅;宏观收入分配格局持续优化,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逐步提高,居民内部收入差距持续缩小,中等收入者比重上升,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共建共享的格局初步形成。

根据《实施办法》,技能人才、新型职业农民、科研人员、小微创业者、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基层干部队伍、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体等7类群体是重点,将分群体实施激励计划。

如何让“一技之长”带来“一生受益”?技能人才激励计划明确,要完善技术工人薪酬激励机制,加大对技能要素参与分配的激励力度,探索建立技能人才岗位津贴制度和企业首席技师制度,鼓励企业采取协议薪酬、持股分红等方式,试行年薪制和股权制、期权制,提高技能人才收入水平。推广职业资格与职业教育学历“双证书”制度,健全青年技能人才评价选拔制度,适当突破年龄、资历和比例等限制,完善高技能人才评价使用机制,支持优秀技能人才破格或越级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对重点领域紧缺的技术工人落户、购租房、子女上学等方面予以支持。支持技能人才分享品质品牌增值收益。

城镇化进程中,新型职业农民如何增收?雅安市将开展知识培训“提高增收能力”,围绕现代农业“挖掘增收潜力”,通过深化改革“拓宽增收渠道”。引导新型职业农民领(创)办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发展多元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农民采用绿色生态、节本增效技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鼓励农民共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实施办法》提出,要赋予企事业单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扩大企事业单位薪酬分配自主权,保障科研人员的合理工资待遇水平。扩大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医疗卫生机构人事自主权,鼓励企事业单位采用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等方式聘用高端科研人员。扩大横向项目经费和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经费使用自主权。完善科技成果处置、收益分配制度,建立担任领导职务的科技人员的奖励机制。提高科技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实施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落实股权激励和技术入股有关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

在加大对小微创业者的扶持力度方面,雅安市将进一步放宽新注册企业场所登记条件限制,推进企业集群注册登记。加大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和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培育力度,构建雅安市互联网+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市财政对市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和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服务供给能力和开展政策宣传解读、创业训练营、小微创业者专题培训、双创大赛等公益性服务给予适当补助。通过价格评审优惠、预留采购份额等方式,对包括初创企业在内的小微企业加大扶持力度。

根据《实施办法》,雅安市将完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激励方式,合理确定基本年薪、绩效年薪和任期激励收入;对市场化选聘的职业经理人实行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严格按照市场对标结果合理确定其薪酬水平,注重业绩和薪酬的双对标;通过在科技型国有企业试点股权激励或分红激励、在非上市国有企业试点增量现金激励、在混合所有制企业试点员工持股等多种方式,探索完善中长期激励机制。强化民营企业家创业激励,平等对待各类市场主体,凡法律没有明令禁止的行业和领域,一律对民间投资开放;鼓励民营企业家扩大投资,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严肃查处侵犯非公有制企业和个人合法权益、合法经营、合法收入的行为,营造公平、公正、透明、稳定的法治化环境。

针对基层干部队伍,雅安市将提高基本工资在工资性收入中的比重,落实基本工资正常调整机制,落实作为激励手段和收入补充的津贴补贴制度。落实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正常调整机制、乡镇工作补贴制度。实施地区附加津贴制度,根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物价消费水平等差异,适当参考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将规范后的工作性津贴和生活性补贴纳入地区附加津贴,实现同城同待遇,落实地区附加津贴正常调整机制。健全差别化激励机制,明确福利标准和保障范围。

《实施办法》强调,要推进产业扶贫济困,鼓励贫困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村、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建立低保与就业联动机制,鼓励、引导具备就业能力的困难人员积极就业,确保每个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有劳动能力但未就业的成员。加强专项救助制度与低保救助制度在政策、对象、标准、管理等方面的统筹衔接,在重点保障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范围,逐步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低收入家庭或其他有特殊困难的家庭延伸,形成阶梯式救助模式。

记者 彭华

新闻推荐

雅安市20种产品入选2017年省级名优产品推广应用目录

雅安日报讯近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关于印发<2017年省级名优产品推广应用目录>(第一批)的通知》,雅安市正兴汉白玉、泰昌建材、蒙顶山茶业、跃华茶业、五丰黎红、亿欣钙业6家销售...

雅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雅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