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笔触落故乡 异域写乡愁

雅安日报 2017-12-04 12:59 大字

近照.jpg

张晓敏近照。

“故土、故人、乡音……一样都忘不了,一样都不能忘。”

11月23日午后,在市区张家山市文联内,一位身穿深色衣裤的中年女性,走进了《青衣江》杂志编辑部。

来人叫张晓敏,笔名“尔雅”,一个地道的雅女。如今,她虽移民美国旧金山,但故乡的风物与人情,却汇聚为她笔下的文字,一同被带到了大洋彼岸。

畅谈、欢聚,话题只有两个,那就是文学与故乡。让我们走近这位雅女,倾听她的故事与乡愁。

闯荡异国 不忘文学之梦

“我虽身在美国,但也给《青衣江》投过几篇稿件,从年轻时起,文学就是我的梦想。”身材中等、谈吐有度,张晓敏在和《青衣江》编辑吕玉刚交谈时,将平常说的英语和普通话搁置一旁,转而是一口标准的雅安话。

上世纪80年代初,张晓敏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四川日报》从事财务工作。那时虽不在报社采编岗位,但能文善思的张晓敏,还是凭借出色的才华,将一篇篇散文、诗歌,发表在国内许多刊物上。“在报社,我认识了自己的爱人,后来爱人作为访问学者赴美,随即全家也定居美国。”张晓敏说,从1998年移民,至今已有十九年光阴。

在美国旧金山,张晓敏从学习英语开始。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依然难过语言关,依然很难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就在我几乎要打退堂鼓的时候,我心底的声音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一切都会好的。”在张晓敏看来,自己虽是一名女性,但雅安人敢闯敢拼的基因,以及全家人的支持,让她重拾信心,最终在在美国扎根,并先后在旧金山州立大学取得会计证书,也把自己的生意和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

“我的主业是经营洗衣店生意,我的业余时间,则交给了文学创作。”2010年,一本名为《青衣江的女儿》的书籍正式出版,让人们知道了雅安有位张晓敏,美国华人圈有个张晓敏。“故乡的风物,成了书中永恒的抒写题材。”张晓敏坦言,搞创作,不为成名和盈利,只为写出心中所感所思。“我的朋友,甚至是洗衣店的顾客,都曾看过此书,我也高兴地为他们讲述着雅安的故事。”张晓敏说。

“这次回国,除了与故人会面,我还想多了解一些故乡的文学发展情况。”在《青衣江》编辑部,张晓敏与市文联工作人员畅谈文学创作和故乡变化。

深恋故土 常怀思乡之情

“我在雅安生活了十八年,我家原来住在雨城区东大街一带。”在张晓敏看来,从街道到房屋,从绿化景观到城市样貌,故乡的变化无疑是巨大的。故乡就如一粒种子,在她的心底生根发芽。

在近二十年的海外生活中,张晓敏在中西方文化的共同影响下成长,这也让她自己笔下的文字,多了几分文化融合后的多元。目前,张晓敏是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的会员,闲暇时从事文学创作,是她的理想与追求。

张晓敏现在仍旧在从事文学创作,并完成了一部散文集和一部小说集,目前已交付出版社。散文集的副标题为“域外写真”,旨在纪念自己在美国的生活。而小说集的内容,虽是虚构,但却多着墨于故乡,记录故乡的人事和变迁。

“这次回乡,我还专程到东大街一带去寻访,只为看看当年的旧宅和往昔的邻里。”张晓敏说,在雅安生活的岁月,有着自己最重要的人生轨迹,这是我永远无法忘怀的。在未来的创作中,张晓敏表示,还要将笔触对准故乡。她说,自己会创作一部作品,体裁介于散文和小说之间,旨在反映故乡人物的命运变化。

“每次回到雅安,都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每次回来也都舍不得离去,这或许就是故乡特有的魅力。”张晓敏说,希望故乡能越来越好,即便自己身处异国,但故乡的点滴变化与发展,都会令她非常高兴。

23日傍晚,张晓敏折返成都,数日后飞往美国。夜幕中,这位热爱写作的雅女,希望能多回到故土,希望通过文学创作,带给故乡的人们和自己一些惊喜。

雅安日报记者 杨青

新闻推荐

确保冬季驾驶安全 随车必备物品不可少

在寒冷的冬季,不管是对驾驶者还是车辆而言,都会有一定的考验。如何保证在恶劣天气下安全行车,这是每一位驾驶员最为关心的问题——冬季,受大风、雨雪、低温等条件影响,要安全驾驶车辆就得做足准备...

雅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雅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