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族式走向社会化 雅安日报 2017-10-27 20:17 大字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南路边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梅树华(右)指导徒弟王德刚区分茶叶发酵程度10月17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南路边茶制作技艺首次举行了传承拜师仪式。仪式上,作为传承人之一的梅树华现场收了4名徒弟。4名徒弟分别是来自吉祥茶业的梅媛、梅杰、王德刚,以及西康藏茶集团的王博。当天,所有见证这场拜师仪式的人一致认为,这是雅安市在“非遗”传承上迈出的一大步,正式从过去单一的家族式传承走向了社会化传承。仪式后,一场围绕如何把“非遗”传承做得更好的“头脑风暴”让大家在各抒己见的同时,也分别收获了相应的经验。收徒现场师徒共表决心 把“非遗”发扬光大“为了发展和弘扬中华茶文化事业,我作为南路边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的一员,愿意为南路边茶制作技艺发展尽我的绵薄之力。”梅树华说,他将带领他的徒弟,团结协作,共同将南路边茶发扬光大,认真做好茶、做安全茶、做放心茶、做健康茶。其实,作为代表性传承人,梅树华一直在日常工作中担当着师父的角色。从办厂、办公司20多年的日子里,厂里的技术员都是从梅树华那里学习制茶技艺。“只是一直以来,都没有正式举行过拜师收徒仪式。”雅安南路边茶商会秘书长黄春鈇说,拜师收徒仪式,是让大家对制茶技艺的传承更有仪式感,更加明白自身所肩负的传承责任。“作为吉祥茶业的一名普通员工,能够被传承人、董事长梅树华收为徒弟,我十分荣幸。”王德刚说,说到制茶技艺,他在日常工作中已经学习掌握了很多。但作为传承人的徒弟,他的身上更是肩负起了“非遗”传承的义务。而在王博看来,此次的收徒仪式,除了让他有传承“非遗”的义务,还让他有了一份归属感。作为“非遗”传承人的徒弟,作为“非遗”传承的后继人才,王博表示他将和他的师兄弟妹一道,聆听师父教诲,刻苦学习,把南路边茶制作技艺传承和发展下去,把南路边茶发扬光大。各抒己见“非遗”要传承与创新并重当天,是南路边茶制作技艺的拜师收徒仪式,但大家讨论的话题,不仅仅是南路边茶。“首先我们要区分清楚南路边茶和雅安藏茶的关系。”雅安资深茶人李国林说,根据《雅安藏茶》(行业)标准,雅安藏茶,是指在雅安市所辖行政区域内,以一芽五叶以内的茶树新梢(或同等嫩度对夹叶)或藏茶毛茶为原料,采用南路边茶的核心制作技艺,经杀青、揉捻、干燥、渥堆、精制、拼配、蒸压等特定工艺制作的黑茶类产品,具有褐叶红汤、陈醇回甘的独特品质。“从一定意义上,雅安藏茶的出现就是对南路边茶的一种传承、一种创新,也是一种发展。”李国林说,不管是南路边茶还是雅安藏茶,要做好产业发展,都要确保产品质量。“究竟什么是传承?是不是创新就一定会让传承变味?”同样是雅安资深老茶人的杨天炯说,一个产业从传统到现代,从手工到机械化,不仅是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传承的需要。杨天炯说,传承,需要传承的是核心的技艺,而不是单纯的生产方式。而创新,就是要求在保留核心技艺的基础上,通过对各个生产环节的创新,达到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目的。从这个层面上讲,不管是茶树品牌的优中选优,还是制茶机械设备的研发使用,只要关键的核心技艺不改变,就是对“非遗”传承和发展。杨天炯的观点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另一名雅安资深茶人李红兵说,传承的目的最终是让产业发扬光大,但如果采用所谓的传统手工,不仅不能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安全性,还限制了产业的发展壮大。而针对当天的拜师收徒本身,作为徒弟代表的梅杰也有自己的看法。“一个产业从过去发展到今天,不是简单由哪个家族、哪几个人就能传承下去的,而是产业链中所涉及方方面面的人共同传承下来的。”梅杰说,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路边茶制作技艺传承到今天,不仅需要制茶核心技艺传承发展,还需要相关产业技术传承和发展。比如种茶技术、茶园科学化管理、良种茶树选育等等,这都是需要人来传承发展。梅杰的观点也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作为拜师仪式见证者,市茶办副主任陈开义和市茶业协会秘书长李鸿也表示,任何一个产业要传承发展,其实都需要社会化的传承,而传承的关键在于对核心技艺的掌握,同时还需要对生产环节、生产设备进行创新,才能符合产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雅安日报记者 李春蓉新闻推荐学习贯彻十九大报告精神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市委政法委机关全体党员干部收看党的十九大开幕式盛况,持续学习讨论党的十九大报告。雅安日报讯24日上午,市委政法委机关及市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国安局等政法系统各部门全体党...雅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雅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