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茶壶 开门见山
□ 高飞
我曾去过几次四川茶博会,展会上除了各地的茶叶争奇斗艳外,还有据说是名家所制的紫砂壶,动辄两三千一把,如果是名家所制得过万,于我来说也就只能看看。
我对紫砂壶的兴趣源于喜爱品茶。我国的制壶工艺始于明朝正德年间,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已达高峰。但无论工艺如何发展,制出的紫砂壶如何精美,窃以为紫砂壶除了观赏,最重要的还是拿来泡茶,唯有通过泡茶,壶才算实现最初制壶的初衷。如若买回家只为放置在显眼处,当成艺术品供人欣赏,终究只实现了一半功用。正是有着这样的理念,一把几千的茶壶才会令我产生一种莫名的不知所措——用这样的壶泡茶,心里一定很紧张,反而违背了期望中泡茶时轻松安逸的心情。
品得好茶,需先制茶。杀青,让鲜嫩茶叶跨过火的门槛,迅速保色脱水;揉捻,用双手或机器将茶叶塑形,茶汁溢出附于表面;干燥,固定色香味,品质成型。《茶经》有云:“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者最宜精行俭德之人。”俭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修身、齐家、治国的必备品质,可见我国很早就已将饮茶与熏陶人的品行修养联系起来。
白天工作之余,手持茶壶站在窗边,映入眼帘的便是茶之圣地蒙顶山。李时珍曾评价其“真茶性冷,惟雅州蒙顶山出者温而主疾”,茶圣陆羽也曾发出“蒙顶第一,顾诸第二”的感叹。蒙顶茶,香味清雅,娇嫩欲滴,配上雅安的雨,轻柔的青衣江风,低头细看,澄澈透亮的茶汤中片片雀舌缓缓舒展,一如少女的娇柔又略带羞怯。
提壶一冲,光洁的瓷杯犹如凝脂般的肌肤,舒展开的茶尖如赵飞燕的舞姿般轻盈,黄绿明亮的汤色堪比琼浆玉液。一口茶,入喉头,原来“空即是味”,情思如浮云般悠然出茶杯,飘荡于波涛山岚之间,颇有“人生淡处即禅意”之感,余韵悠长。
春去秋来,流年驰隙,我本一俗人,见山是山,见海是海,见花便是花。然而这一缕清茶香,却让我似身在深山幽谷月朗风清的静夜,心中云海开始翻涌,情意尽在其中。人生,相遇即是缘分,彼此相伴一程,便足以惦念一生。山念水一程,水绕山一生;风等云一程,云随风一生。一程山水,几度风云,汇成一生漂泊。
多数的我们,在旭日东升前被闹铃惊醒,便开始为事业打拼,为生活奔波。我们有太多的想法,有舍不下的繁华,也有放不下的羁绊,人生需要一次早行。
王阳明说“道之大端易于明白”,此悟诚然,所谓“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也”,就是说后世做学问的人疏忽了身边容易理解的道,而是把难以明白的事物作为学问。圣人做学问追求一种“大道至简”的境界,人生也应如此,与其困在财富、地位、成就的壁垒中迷惘,不如尝试以一颗简单的心求一种简单的生活,留住平凡中的一点一滴,寻找最自然的心境。
不妨手持茶壶,开门见山。
(作者单位:雅安市名山区人民法院)
新闻推荐
休闲农庄内,环境古朴优美“从乡村小学到农庄,这个地方一直发挥着它的功用。”近日,82岁的王光耀来到曾经工作过的原见阳...
名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名山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