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茶产业 这粒茶种该如何培育
清晨时分,雅安市名山区茶园薄雾缭绕。 黄刚 摄
四川茶叶创新团队举行茶树新品种示范现场会。 受访者供图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
记者 罗敏
3月,荥经县宝峰彝族乡,海拔上千米的牛背山上,团团薄雾缭绕茶园。当茶农们还在忙于福鼎大白鲜叶的采摘时,相近海拔的新品种天府5号、天府6号茶园,在2月中下旬便结束了这一轮春茶采摘。从2018年至今,老乡亲家庭农场主马文菊正是看中了天府5号、6号的耐寒防冻、滋味鲜醇甘甜的特性,将最初的5亩扩种到35亩。“这个新品种采摘时间比同海拔茶树早投产十多天,在早茶市场上可以讨个好价钱,每斤卖到 90 至100元。”
以市场为风向标,从种质资源挖掘、优质茶种培育到推广应用,四川省茶树品种现状如何?还有哪些“肠梗阻”?川茶产业稳步迈进背后,面临着育种环节与终端需求、创新研究与推广应用的考验。
茶种质现状 优良品种多且储量丰富
位于雅安市名山区蒙顶山镇的四川省名山茶树良种繁育场,是全国最大的五大茶树良种场之一。眼下,该繁育场场长杨雪梅正组织人员,将采来的春茶鲜叶制作成几十种样茶,经过专家评审筛选后,最终将选育出最适合做“蒙顶甘露”的茶树品种,并推广给茶农。
“茶树良种繁育场收集了各类茶树种质资源约3000余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遗传育种副研究员王小萍介绍,“我们通过收集、抢救濒危、稀有的茶树资源,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后期的开发及创新利用奠定基础。”
四川省茶树种质资源丰富,包括优异地方品系、群体种、野生茶树资源等。“四川中小叶群体种、南江大叶种、古蔺牛皮茶、崇庆枇杷茶均是四川省认定的传统茶树良种。”王小萍介绍,这些资源携带有抗病虫害或功能性特异性状,如具有耐寒、氨基酸含量高的北川苔子茶,发芽早、芽头长、抗性好的枇杷茶。
在万源市大巴山,从老川茶群体种中选育出的地方特色品种巴山早,茶如其名,是当地的早春茶品种。“2月28日就开采巴山早了,比其他茶种提早了半个月。这个品种抗寒抗旱,特别适合在大巴山区种植。”万源市白羊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胡运海说,其制作成的雀舌汤色清澈、滋味回甘,品质优异,正进一步扩大该品种的种植。
“我们与四川农业大学茶学系合作,共同培育出了‘紫嫣’品种。”四川一枝春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昌银介绍,2017年,该品种获农业部新品种授权,成为近年来四川省第一个获授权的茶树品种。
推广利用难 育种环节与终端需求脱节
良种是茶产业发展的基础。截至到2020年底,四川省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达477.2万亩,良种化茶园面积占总面积的81.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然而各茶区茶树品种良种化发展不均衡。如名山区、雨城区、蒲江、夹江等地良种茶园面积占比可达90%左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北川、平武、南江、万源、古蔺等良种茶 园 面 积 占 比 则 较 低 ,约20%-40%左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川省近年来致力于新茶树品种示范推广,但目前来看,全省茶区栽种新茶树品种面积较少。王小萍说,近些年四川省选育登记的一批茶树良种,如天府28号、天府红1号等新品种,在四川省茶区栽种面积较少。
记者走访发现,部分茶企、专合社在进行茶园新建或改种过程中对选种较迷茫,对新品种的基本性状缺乏认识,存在育种环节与终端需求脱节的情况。
在南江县,当地特产南江大叶茶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南江县高岩大叶茶种植专业合作社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大叶茶今年干茶价格大概700元一斤、鲜叶100元一斤,效益尚可。“若改种新品种,不知市场接受度如何。”对于是否栽种茶树新品种,该负责人持观望态度。
此外,还存在优异茶树种质资源创新利用率低问题。王小萍说,尽管四川茶树种质资源丰富,但是这些资源缺乏系统观测,特异性状没有进行有效挖掘利用。“随着良种品种化的推进,这些地方品系、群体种也面临消失的风险,需要加快开发利用。”
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在进行资源调查时,发现一些地方野生茶种资源破坏严重。如古蔺县富强村,当地一株树径达 1.5 米的野生大茶树,2019年11月再次调查时,发现已被林地主人砍伐;叙永县野生茶树资源受钻心虫危害,部分单株已经死亡。
专家建议
加强种业全链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
川茶要振兴,必须把握种业这一核心。而品种创新的基础是对优良资源的深度挖掘。如何做好这一工作?
四川农业大学茶学系唐茜教授建议,要加强省级茶树资源的建设和维护工作,特别是加大资源圃科研材料和新品种选育材料的保护。不同于生产性茶园,用于科研的资源圃茶园茶叶采摘收入少,亟需每年都有一定的保障经费,用于资源材料圃的管护。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遗传育种专家王小萍则提议,应进一步开展茶树种质资源的鉴定和发掘利用工作,围绕育种目标,系统鉴定农艺性状,筛选出特异的种质资源,进行深度挖掘鉴定,为品种创新提供新材料,用科技力量助推茶树品种产业化发展。
另外要加快良种的选育或引进,将四川省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种优势,并开展相关繁育、栽培、加工等配套技术的研究,推动产学研一体化。
新品种选育最终要落实到生产环节,而茶农是新品种种植的关键。唐茜还建议,主管部门应加强对茶农的技术培训,特别是新品种及配套相关技术,让茶农对品种的特征特性有较全面的认识。同时加大新品种标准化示范基地的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新闻推荐
歌曲演唱《祝福祖国》观众用手机拍摄节目表演活动现场观众热情高涨3月24日下午6时,作为蒙阳街道第二届社区文化艺术节...
名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名山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