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把脉问诊”“10+3”相关产业

四川农村日报 2020-09-21 05:57 大字

□本报记者 闻亚 阚莹莹

金秋时节,来自全国的130多位两院院士齐聚四川,参加四川省创新驱动发展两院院士四川行活动,其中包括农业领域的院士为四川如何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迈进出谋划策。几天时间,来自农业领域的院士们实地走访全省多地,为四川省粮油、茶叶等相关现代农业“10+3”产业的发展“把脉问诊”。产粮大省优势如何发挥?

陈温福院士总结“育好种,酿好酒”

在这次四川行前不久,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水稻所所长陈温福就曾应邀到德阳,考察指导四川省农科院的专用粳稻新品种培育及示范推广工作。对四川省粮食生产提出自己的见解:“重点应加强品种选育的针对性、关键性、区域性,以及生理生长特性研究,构建适合本区域的粳稻栽培技术体系。”

9月18日,在这次院士四川行活动中,陈院士又为川酒发展用粮支招。

五粮液,关键是五粮,尤其是稻谷。在他看来,要酿出更好的酒、更好的五粮液,需要满足“四个好”:好的环境、好的水、好的粮食、好的工艺。

陈温福建议四川发挥好产粮大省优势,进一步做优粮食生产,包括选育优良品种、提升稻谷品质,进而酿出一杯好酒。他希望能尝试选择更多产地、更多品种的水稻进行酿酒生产研究,酿酒专用粮产业能高质量发展,从而引领中国白酒产业走向世界。川油朝哪个方向走?

王汉中院士支了四招

作为全国油菜第一大省,四川种植面积1900万亩、产量310万吨左右。9月1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汉中给四川油菜产业支招——足数量、优质量、绿生态、高效益。

王汉中认为,国内油料需求“数量足”的根本出路在于提升单产。而提高农作物单产,则亟需新的绿色革命。方向,则是眼下实践中增产明显的超高密超高产技术。

推动油菜“质量优”,则是针对市场端消费者对于营养品质改良需求。王汉中说,从全国营养结构来看,富硒油菜是今后产业发展的方向。

种植管理过程中,要推广循环绿色技术保障“生态绿”。王汉中说,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四川乃至全国的油菜种植过程中,化肥农药施用过量且利用率处于低水平。因此,推广已经成熟的稻油轮作、种养循环等技术,实现培肥、增产、秸秆和粪污资源化利用,“不仅降低了种植成本,还增加了油菜等作物的产量。”

最后,是未来的油菜还要推广新型农业模式以助推实现“效益高”。王汉中说,未来农业模式,应该是以多业态融合、绿色化投入、规模化生产、机械化操作、智能化管理、产加销一体、企业化运营、品牌化发展、国际化竞争为生产和组织模式,以满足消费者安全、绿色、健康、愉悦新需求为目标的产品、业态和服务。

他提到壤塘的“壤巴拉”功能型菜籽油,“卖到118元/斤,还供不应求,亩综合收入上万元”。川茶产业如何大又强?

双院士给出两大良策

四川是茶叶大省,目前全省的茶园面积接近600万亩,居全国第3位,茶叶产量居全国第4位。但四川茶叶品牌、产值和茶叶大省的地位并不匹配。

这次来到四川,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为四川茶叶出了不少“金点子”。“四川好茶不少,像竹叶青、天府龙芽、峨眉雪芽、碧潭飘雪、川红……可以说四川茶产业的生产基础已经非常好了,下一步的重点在强化品牌和开拓市场。”

区域公共品牌和企业品牌的双品牌驱动,构建起立体式的营销网络和营销体系,“这种模式在三五年后,一定能够收到很好的成效。”刘仲华说,提升川茶的品牌价值,实现由配角上升为主角,由过去70%是原料到未来70%是品牌茶,实现效益翻番。

记者了解到,刘仲华院士团队还将在宜宾市建立茶产业研究院。“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让宜宾茶形成大产业、高效益的大格局。”刘仲华表示。

品牌之外还有品质。“农药残留和污染物,是影响当前四川茶叶质量的重要因素,要通过技术创新、改善加工方式等手段,着力解决茶叶质量安全问题。”9月20日,食品安全和茶叶植保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来到雅安市名山区,实地考察雅安茶产业现状,为川茶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在茶园面积不会大规模增加的情况下,提高茶叶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陈宗懋说。

当天,陈宗懋院士团队与雅安市名山区签订“茶叶中农药残留和污染物管控技术体系创建及应用”项目,项目通过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合作,配套形成茶园绿色防控、农药合理使用和污染物源头控制技术,并示范应用,形成“源头保证、过程控制、产品保障”的名山茶叶质量安全管控体系。

新闻推荐

小茶叶大文章 翻开乡村振兴新篇章

金秋时节的名山区中峰镇海棠村,层层叠叠的绿意,一垄垄茶树郁郁葱葱;干净整洁的村道两旁,茶园内,不少茶农正在采摘茶叶;另一...

名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名山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