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名山:“四抓四亮”谱写乡村治理“新篇章”
四川经济日报雅安讯(何云超 李娟 记者 庄祥贵)近日,记者从雅安市名山区获悉,近年来,该区抓“头雁”亮党建、抓“创新”亮经济、抓“四治”亮成效、抓“五美”亮新风,以“四抓四亮”创新乡村治理体系,强化现代化乡村治理能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抓“头雁”亮党建。结合村级建制调整,规范村党组织设置,优化带头人队伍建设,“一肩挑”完成率94.4%,优秀农民工占比52.1%。实行村党组织书记专职化管理,具化责任、任务、问题“三张清单”,促进村“两委”年轻化、优秀化、规范化,平均年龄下降7.3岁。实施优秀农民工“三项培养”工程,通过压茬回引、定向储备、压担培养,回引优秀农民工1458人,储备后备干部178名。利用“三会一课”、固定党日活动、挂职先进地区、“红+绿”党员教育等方式展开实训740余人次,实现队伍能力提档升级。
抓“创新”亮经济。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效实现途径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运行机制,实现多点开花。创新“土地改革创新型”发展模式,百丈镇安桥村、中峰镇海棠村成功实施土地改革“小挂钩”,盘活集体建设用地指标50.82亩。创新“资源资产盘活型”发展模式,红星镇通过整合闲置资产、土地流转,建成以“骑龙·民宿”为主的特色民宿10余家,产生综合收益达27万元。创新“两间经济型”发展模式,万古镇发挥“红草微家+创业联盟”效应,建成日间“红草亲子游园”,打造夜间“音乐广场”,点亮网红IP地,高峰期人流量达2万余人,实现集体经济增收3万元,带动周边群众增收10万元。
抓“四治”亮成效。深度融合自治、法治、德治、共治,构建“四治”体系。强化村民自治,建立健全173个村民自治组织,建成村级活动微阵地206个,推动村级自主议事、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四自”建设。坚持厉行法治,89名网格员、256名“茶源义警”、115名法律顾问、231个调解组织、3800名调解员,共同筑起乡村法治服务网,今年以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7930件,提供法律服务200余人次。坚持崇尚德治,89份村规民约、144期德育活动助力崇德向善之火燎原。坚持多元共治,12家社会组织、52家企业携手乡村治理方方面面,以点滴之功夯实共治之基。
抓“五美”亮新风。以庭院、村镇为点、绿道为线、河湖为网、田园为面,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聚焦庭院整治,组织12个镇(街道)参与“五美乡村”竞评,创建精品村5个、先进村4个、特色村3个。坚持“绿色生态+产旅融合”,推广“高岗模式”,实现村组保洁员配备率达100%,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0%。依托全区35万亩茶园,建成“中国至美茶园绿道”69公里,辐射沿线近15万名村民增收致富。成功打造月亮湖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吸引大量游客来此感受民宿、游湖、骑行等乐趣,促进茶旅经济融合发展。推行村企共投、共建、共管、共享的田园治理“四共”机制,建设秸秆综合利用示范片2000亩,完成秸秆还田、“五化”利用2万吨,实现田园洁化、绿化、美化。
新闻推荐
雅安日报讯6月8日至12日,市民营经济发展局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调研了雨城区、名山区、经开区10家重点培育企业“一企一策...
名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名山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